省老干部摄影俱乐部一行二十七人,深秋时节满怀对“中国最美的乡村!”一种冲动,一种激情,一种神往,携枪带炮千里奔波,风餐露宿一天大巴就从济南赶到了婺源。 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婺源地处赣东北,原属古徽州,民风古朴、厚重而内敛……。漫步婺源,峰峦叠幢、树木葱郁、峡深谷秀、粉墙黛瓦、小桥人家。放眼望去,那奇峰、怪石、驿道、古树、廊桥无不让人流连忘返……。 要把黄山比作巍峨挺拔的伟丈夫,那婺源就是依偎在它身边貌美俊秀的小村姑。那村村皆有的古老粗大的香枫;饱经沧桑的樟树,耸立在村首路旁,树龄起码上百、甚至愈千年,浓荫蔽日。苍翠欲滴的青竹;漫山遍野的茶田,又为浓重的层叠山峦增添了一抹新绿……。灰白的粉墙,浓淡相宜的黑瓦;飞檐翘角的马头防火墙,起伏跌宕依山势鳞次栉比。清晨登高远眺,烟雾缭绕在山村上空,彷佛置身于天上的仙台琼阁……。潺潺溪水遇宽阔迂回之处,平缓如镜清彻见底,倒映出溪边的粉墙黛瓦,浣衣洗菜的村姑……。溪上风雨飘摇的廊桥,已经不起岁月的侵蚀,若不抓紧修缮,好似不久便会坍塌……。狭窄湿滑的石板小径在高耸的防火山墙中无尽的穿延着……,两侧灰白墙面上布满了厚重的青苔。仰面望去,高低错落耸立的黑色马头,彷佛一齐朝着湛蓝的天空昂首长嘶……。徽派民居出神入化,砖雕、木雕、石雕风采绝伦,既拙朴厚重,又深具内涵……。整个婺源就像一幅徽州风韵“天地造化钟毓秀,浓墨淡彩总相宜”的水墨画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长溪、樟树村、菊径、塔川等都留下我们的长长的足迹,一路上欢声笑语。二十七人由陌生变熟识、由熟识变相知、由相知变兄妹。大家都能放下身段、放下架子,大声喊、放声唱、当船夫、扮村姑……毫无忸怩做作之态,像一群老顽童……回归了童稚,回归了本真。惹得其他各路摄影人马纷纷回首翘望,说是摄影采风,准确点说,更像是玩疯了摄影……。婺源不饰雕琢古朴纯真的光、影、色让大家远离了世俗的喧嚣,共同的喜好又让大家走到了一起,若没有前世修来的缘份,岂能有今日的相逢、相聚、相知……。 在徽派文化中,水被赋予了特殊的涵义,肥水从不外流,钱财永不轻泄。院内天井里聚拢后的雨水,流入四个方钱的入水孔,然后再从地下暗道流出。白墙上窗总是开的尽可能的小,昏暗的屋内就像太空中的黑洞,吞噬着外面运行的各种能量。自明清以来,徽派建筑只是一种外在的生态表象,实则蕴含着徽人深刻的处世哲学。低调、内敛、聚财、持家成了这方水土厚重的文化内涵。 我们不停的揿动着快门,是为了把婺源的美景长久地保留下来,让镜头尽可能地定格住那些古朴清新的山水瞬间。在大山的怀抱中,婺源天空湛蓝远阔,地面碧绿如洗,山峦层林叠翠,溪水清彻见底。从太阳升起至夕阳落山,山水、林木、民居,光、影、色无时不刻地变换着各种组合……。 做为一个影者,我们都不懈地在追寻着美,而真正的美却是由意境和情感有机地揉合在一起而产生……。婺源之行,它那种宁静、古朴、和谐、纯真的原生态美景,不断地感悟着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又一次净化,对美的认知也有了新的升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