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荀子.劝学》 这期我们继续介绍上海的另一种道地药材,它是一味动物药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看见,能改良土壤、能制作饲料和肥料还能处理垃圾与公害,它能整体入药,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等功效的中药材——沪地龙,别名蚯蚓。 中文学名:地龙 别名:蚯蚓、蛐蟮等 蚯蚓有多个心脏,如环毛蚯蚓的体内有一条粗大的血管,内有四对膨大的环血管,都能有节奏的跳动,使血液通遍全身。有的蚯蚓有五对心脏,有的有一对,所以有人赞许曰:“无声歌女,多心之虫,无求于世,致力于农。”(丑归丑,但是人家真的很能干。) 品种类型:在我们人类看来都长成一个样子的蚯蚓,实际分类可多啦,截至2005年我国已记录的陆栖蚯蚓有9科28属306种。 蚯蚓强:妹呀,快逃命吧,待会儿就要挨刀子啦~ 蚯蚓再生能力非常强,当受伤被切断之后,能够生出新的组织代替丢失的部分。5~8节被切断后能立即再生,第9节被切断也能渐渐生长。在15节切断后头部不再生,但可以生长出各种尾状体正常生活。 郭璞称赞日:“蚯蚓土精,无心之虫,交不以分,睡于自冬。” 早在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中收载的67中动物药中就已经记载了地龙,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虫部42卷中用地龙入药的处方就有40多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本里规定中药地龙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前一种习称“广地龙”,后三种习称“沪地龙”。
(图片引自顺庆生, 包雪声. 沪地龙的原动物鉴定[J]. 中药材, 1999(1):13-16.) 中药沪地龙的主要特征
加工成药材有鲜地龙和干地龙两种。鲜地龙入药,一种是直接入药,或将其捣泥后服用;第二种方法是利用蚯蚓自身的酶使其自溶后入药。干地龙的加工也有两种方法,第一种传统方法是将他们拌入草木灰呛死,然后清洗、开腹、洗净、晒干或烘干。第二种方法是药典收载的方式,在捕捉地龙后,及时开腹,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不过,上海夏秋多雨水,所以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沪地龙”的大规模加工。我们来看看沪地龙的样子,虽然也不好看,但是功效可非常好,相传宋太祖得了一奇怪的病,难倒了翰林院的医官们,最终就是这小小的地龙治好了“真龙”的病。今后大家要能在中药中认出它来哦~~ 预告: 下一期我们还停留在上海继续介绍另一味道地中药。 ——甄博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