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气恢弘的南昌汪山土库(土库随笔之二)

 泰山taishan 2022-05-19 发布于江西

       汪山土库地处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汪山岗,距南昌市区45公里,是清道光初年兴建起来的官僚豪门府第。汪山土库紧临鄱阳湖,湖区百姓把大型的青砖瓦房称为“土库”,由于地处汪山岗,故名“汪山土库”。这个家族姓程,大塘坪的老辈人都习惯将汪山土库叫做程家大屋。

       金木水火土,五行,也叫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土,万物生息之根本。土库,咋听来土气,细细琢磨则大气恢弘。

      土库的建筑风格,是青砖黛瓦的赣派建筑与大气恢宏的宫庭建筑做出的结合,规模浩大、气势宏伟,在江南乃至全国都实属罕见。汪山土库在民间素有“江南小朝廷”之称。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在此书下一联馈赠:湖山意气归词苑,兄弟文章人选楼。

       汪山土库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历时半个世纪,同治年间(1851年前后)建成主体。整座建筑东西长337米,宽180米,占地108亩,共1443个房间、572个天井,有25栋抬粱穿斗式砖木结构的青砖大瓦房组成,房屋栋栋相携,进进相连,巷巷相通。这些房子的外墙连成一体,青砖黛瓦、封火山墙,天井四水归堂,墙头黛瓦垒迭,檐口有句头滴水,整个墙体一斗一眠,内用土胚灌斗,腰墙是眠砖,勒是为红石,是江西红土文化的展现。外墙青砖无粉刷,墙头下粉门色线角,显示出赣派建筑朴实素雅的风格特点。其中稻花香馆,望庐楼等则按北京园林风格建造。

  

  

  

  

        

  

  

  

  

        墙体一斗一眠,一斗一眠是一皮眠砖层和一皮斗砖层相隔砌成。由此筑成的空心墙体,是一种优良轻型墙体,与同厚度的普通实心墙相比,可节约砖材、砂浆和劳动力,同时由于墙内形成空气隔层,提高了隔热和保温性能。空斗墙常用来建筑江南民居。

       红石是江西非常普通的建筑石材,对民居而言强度足够,取材、加工十分方便,用途甚广。汪山土库在所有门梁、门台、踏阶、柱基墙基勒角、石雕、下水等构筑中大量使用了红石。独有的红石色彩与青砖本色马头墙体、屋檐黛瓦构成江南民居红土文化的祥和、素雅庄重的景象。

       灰墙黛瓦,这是有别于徽派建筑而采用的当地建筑工艺。其中稻花香馆,望庐楼等则按苏州园林风格建造。 土库建筑座北朝南,以祖堂为中轴,两侧各建四纵深宅,每纵深宅四至七进,每进以天井为中心,环绕天井布置房间,形制为大门——屏风——天井——左右厢房——厅堂——左右上房,大家庭多采取多进连接,各进大门都建在一条中轴线上,共有房间1446间、天井572个。

       置身其中,冬暖夏凉。建筑内巷道纵横,晴无日晒,雨不湿鞋。 其中“八尺巷”是土库建筑群里—条横贯东西的交通要道,专供主人出门时轿子、马车到住房门口接送。土库里每纵深宅之间正房与厨房之间均有隔巷,且门不相对,以防出现火灾相互蔓延。隔巷下面埋有很多瓦缸,有回声的效果,显示出土库的威严,亦可蓄水防火。

       土库的室内装饰主要有木雕(刻)、砖雕(刻)、石雕(刻)、彩画和墨绘,其风格明快,图案丰富,内涵深邃。尤其是厅堂的木雕门窗、隔扇,做工精致,更是上乘佳作。土库内花楼重门,高梁粗柱,屋檐上刻有“双龙戏珠”、“丹凤朝阳”、“狮子滚球”、“蜂蝶穿花”、“八仙过海”等图案,工艺十分精美。窗花的设计图案更是丰富多彩,细腻感人。“福寿双全”、“平(瓶)升三级(戟)”、“富贵牡丹”、“花开富贵”、“喜上眉(梅)梢”等等。窗花的形状,涵盖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其中又分方中套圆形,圆中套方形等,足见设计和施工者的智慧和技艺的非同一般。图案充分反映了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天人合一"的崇尚,对伦理道德的尊重。在参观浏览时,忍不住细细拍摄,唯恐漏掉精华。(详见《精美的南昌新建汪家土库的木雕门窗》一文)。

  

  

  

  

  

          清道光初年,从南昌新建大塘坪乡走出了“一门三督抚”,成就了当时大塘“一门三督抚,五里六翰林”的程氏家族辉煌,即清中期湖广总督程裔采、江苏巡抚程焕采、安徽浙江巡抚程懋采三兄弟。当“红顶子”程家三兄弟衣锦还乡时,为了延续家族辉煌,他们花费了大量心血,请人在汪山岗上建造了一座占地108亩,可供数千人居住的“汪山土库”。

  

  

  

  

  

  

  

  

  

  

      “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中国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族:包括雷发达,雷金玉,雷家玺,雷家玮,雷家瑞,雷廷昌等。

        而汪山土库的设计者就是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的设计建造者,“样式雷”的第四代传人雷家玮。雷家玮在土库的设计中,集宫廷建筑、园林建筑、围屋建筑为一体,既大气磅礴,又宝贵庄严,建筑风格明朗而简洁。建筑严格按照朝庭法度和礼制约束,所有堂舍五间七架或五间九架不等,不设台阶,不饰油彩,门坎高不过一尺,一切皆低调处理,但在构式上均采用中国传统的官式构造。

      细微处见精神。土库建造处处都可见设计的精细和工匠的超群技艺,就连下水的石盖,都精雕细刻,动物造型惟妙惟肖。

  

  

  

  

  

  

  

  

  

  

  

  

  

  

  

  

  

  

  

  

  

  

  

  

  

  

  

  

  

  

        汪山土库之所以人才辈出,这与程氏家族重教兴学有关。程氏起初只是一个农夫家庭,先祖程玉碌靠种田养鸭为生,却十分重视子女教育,经过不懈努力,他的第四代,程逢春的儿子程矞采、程焕采,程逢禄的儿子程懋采,相继高中进士,钦点为翰林,创造了“一门三督抚”的家族传奇。

      汪山土库没有富家常有的“绣楼”,却有“望庐楼”、“稻花香馆”的私塾学堂,规定程家子女必须读书。在稻花香馆,还挂着汪山程氏的家训,家训共有五个部分,内容涉及为修身、持家、处世、治学、治政,教育族人弟子怎样做人。“万世师表”堂,堂前供奉着一尊高大的孔子塑像,两边的堂柱挂着一幅对联:秋水文章不染尘,春风大雅能容物。也是宣扬和推崇教育育人。

       来到汪山土库的祖堂,有四块两米见方的大匾额,分别写着朱熹手拓本的“忠、孝、廉、洁”四个大字,它告诫程氏族人,对国家要忠,对长辈要孝,当官要清廉,做人要有气节。正是有了这样好的家训、家教和家风,才使得汪山土库,人才辈出,人文鼎盛。他们知道,祖宗留下的房子,再坚固也是会倒的,唯有家风正气、仁德道义,才可以光前裕后,世代绵延。

       纵观汪山土库,建筑特色、教育兴家堪称彪炳之所在。但是总感觉,实质性展出内容颇显单薄,挖掘整理充实提高不足。希望再次去参观的时候,能有所改进。    

       借用几张网络上的照片,在此特向原拍摄者致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