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昌乐乡村)刘家沟在抗战时期的卓越贡献

 山东刘福新 2022-05-19 发布于山东
(昌乐乡村)刘家沟在抗战时期的卓越贡献

 


                       刘福新


关于“刘家沟”这个村名,我先解释一下:这个村名的准确称谓应该是“南刘家沟”。行政隶属鄌郚镇,位于镇境西部(鄌郚镇没有扩展时是南部)。明朝中期,刘姓自南张庄迁此立村。因此地已有刘家沟,依照方位和地势,与姓氏结合,取名南刘家沟。但民国时期习惯称为刘家沟。

(东刘家沟立村早于南刘家沟,是明朝初年从河北枣强迁入的)

本人在《这个村庄叫司马沟,它与抗战时期的“省立昌乐中学”紧密相关》一文中,曾有这么三段话:

“……建校刚刚两三个月,就遭受到日寇的疯狂进攻——惨痛的“四一三战役”,昌乐精华,几付之一炬,昌中这个初生的婴儿也不幸夭折了,直到四个月以后,它才又在鄌郚镇属的刘家沟复校。”

“刘家沟时代的昌中,仍是多灾多难的。一个月内,我们的校舍被日本鬼子烧毁过三次。课桌椅也被烧光了,学生们都准备图板马踏,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行李卷捆好,有时并带在身边,准备一有警报就跑,警报过了马上就再上课。我班毕业纪念歌的第一句就是“炮声书声相和,崎岖奔波”,正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省立昌乐中学、动委会以及电话总机设在刘家沟。看来张天佐应付日本鬼子的扫荡还是慎重考虑的。这几个“沟”地形复杂,又处在“三县交界”(昌乐、临朐、安丘),一旦鬼子来袭,一会儿就跑出昌乐县境了。”

而在93日发布的《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一文中,我利用图片注脚写下了比较长的几段话,此次发文,也放在图片下边。

发完这一集,我的93日乡村采风文章就结束了,借着新浪博客这个网络平台,我由衷地感谢同姓文友的无私支援,由衷地感谢司马沟支书我的同族弟弟刘恩高,同时感谢在我采风中帮助过我的农村朋友,还要感谢本地与外地网友对敝文的关注……

 ——20201014日晚上发于我的新浪博客

(昌乐乡村)刘家沟在抗战时期的卓越贡献          1、本文第一幅图片拍于2020年09月03日14点58分。
出里敢家沟之后,我在车中拍摄的第一幅图片。
我对这儿很陌生,我不知道这幅图片是敢家沟(隶属临朐县)的还是刘家沟(隶属昌乐县)的?希望这幅图片不要引起县与县的误会。

(昌乐乡村)刘家沟在抗战时期的卓越贡献              2 、远处是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吧?

(昌乐乡村)刘家沟在抗战时期的卓越贡献              3

(昌乐乡村)刘家沟在抗战时期的卓越贡献              4

(昌乐乡村)刘家沟在抗战时期的卓越贡献           5、到了刘家沟了。
此时是15点02分。

(昌乐乡村)刘家沟在抗战时期的卓越贡献          6、村中花生占据街道,很难走。同姓文友的车也划了。暂停。我在这儿拍牛。

(昌乐乡村)刘家沟在抗战时期的卓越贡献           7、不管是何原因,街道占得这个样子,车怎么走?

(昌乐乡村)刘家沟在抗战时期的卓越贡献        8、三转两转,终于来到了“省立昌乐中学”原址。
这一幅作“压题图片”了。

(昌乐乡村)刘家沟在抗战时期的卓越贡献          9、见正文。

(昌乐乡村)刘家沟在抗战时期的卓越贡献              10

(昌乐乡村)刘家沟在抗战时期的卓越贡献               11

(昌乐乡村)刘家沟在抗战时期的卓越贡献                12

(昌乐乡村)刘家沟在抗战时期的卓越贡献               13

(昌乐乡村)刘家沟在抗战时期的卓越贡献            14、我们出村。
此时是15点17分。

        附:9月3日的其它图片(回到昌乐县城之后)

(昌乐乡村)刘家沟在抗战时期的卓越贡献           我居住的小区北便门有下棋的。拍“残棋”。

(昌乐乡村)刘家沟在抗战时期的卓越贡献             看到了墙壁上贴着的缴纳供暖费的通知。

(昌乐乡村)刘家沟在抗战时期的卓越贡献



(昌乐乡村)刘家沟在抗战时期的卓越贡献          我从微信转账。

 附:本人博文中的文字资料

《为纪念抗日战胜利75周年,我到司马沟一带采访抗战时期昌乐中学等旧址》

33、资料一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11月,县长张天佐在时马乡刘家沟建筑新校舍,县中又于当年迁至刘家沟复课。同年124日在刘家沟招收初中、简师各一个班,连同原有的两个班,共四个班,于1221日正式开课。 

校长杜晓初调任昌乐县建设科长,刘裕坤先生再次接任校长。 

可恶的日寇烧杀掳掠,刘家沟复课后月余,学校就遭到了日寇的第一次焚烧。1941116日,校舍化为灰烬。学校只得西迁时马东南的司马沟村。4月,日寇铁蹄踏进临朐县柳山寨,因司马沟与柳山寨只有几里地,学校又被迫迁至杨家庄子上课。6月,刘家沟校舍修葺竣工,师生回迁。同年1010日,日寇再次进犯刘家沟,新校舍再次化为焦土。因民众办学心切,又将校舍重新修葺。19429月,日寇在鄌郚建立据点,修筑了炮楼,刘家沟校舍第三次被日寇焚毁。学校被迫解散。

  另据老校友李云汉回忆,三十年(1941年)秋,刘校长(裕坤)调任昌乐县政府其它公职,校长职务由张县长仲辅(天佐)先生暂兼。至三十一年(1942年)二月,省方发布霍树楠(梓坡)先生为校长。即是说,这期间的一段时间为县长张天佐亲任校长。 

老校友李云汉在回忆刘家沟时的情况时写道:刘家沟时代的昌中,仍是多灾多难的。我们的校舍曾被日本鬼子烧毁三次,课桌椅也被烧光了,随时带在身边,准备一有警报就跑,警报过去了,马上就去上课。我班毕业纪念留言的第一句就是'炮声书声相合,崎岖奔波’,这话正是当时学校生活的真实写照。”

 ——以上是我在编辑《昌乐一中70年》的时候,自己编辑打下的原稿。因故未用,这一次派上用场了。

    

资料二

19413月搬迁刘家沟,时间不足三年,但一所初具规模、集中体现战时教育特色的初级中学业已形成.属于抗日战争前期国民党统治区的教育体系。   

1939年下半年,昌乐局势又恢复了平静,还在来家沟设立了高级补习班。 

1940年到1941年间,张天佐在刘家沟后山东坡,先后筑起了四排土坯草房,每排七大间,两头是教室,当中一大间作办公室,1941年正月昌乐中学正式开学。刘厚民任校长,教务主任是周湘璞。招收一个初中班和一个师范班,简称为中一级师一级,师一是二年制,主要培养小学教师。1942年正月,又招收了两级学生,是为中二级和师二级。 

1941年腊月,日寇以大兵力扫荡沂蒙山区,位于安丘的第八联合中学校舍被鬼子焚毁,两个年级于1942年春并入刘家沟学校,称为中三级、中四级。昌乐中学到此已是四个年级、六个班。在八联中的霍梓坡、吕圣舆、亓曜文、田济臣、滕化文、赵立文等五位老师也来到了刘家沟。不久,刘厚民校长调县府任科长,霍树楠出任校长。 

1942年夏,中三级毕业,接着中五级和师三级新生入校。同时,又招收了一个高中班,从此昌中有了高中部。19427月,奉山东省教育厅之令,改校名为山东省立昌乐中学,管辖权隶属省教育厅。至此,省立昌乐中学发展为一所省属完全中学。 

招生考试结束离开学还有二十多天,日寇又来扫荡,在郑家庄、钟家庄的县府机关住房被焚烧,在刘家沟的昌中校舍又一次化为灰烬。 

——以上摘自卢瑞凯的《在流亡中成长》。但采访人是我,整理者也是本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