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主题:人生意义

 123xyz123 2022-05-19 发布于湖南

材料作文“莫道寒来早”导写

□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江宁分校 周荣海

文题

请以“莫道寒来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莫道寒来早”。命题人是要我们去思考,寒,对我们的人生意义。

与“春”一样,“寒”也有表层的温度低的意义。但春光本身就很美好,而“寒”,则因为表层含意,常常不被人们欢迎。

同时,“寒”,还具有许多深层的比喻义,如生命中的挫折、前进中的失败、发展中的困难、学习中的倒退等等,让人感觉到身处逆境的特质。

题目的意思是,不要说“寒来早”,那么我们更应该去挖掘“寒”在人生中正向意义的激励、引导作用。

针对这样富有诗意的命题,有人提出一个很好的打开写作思路的办法:以“莫道寒来早”,为上联,对一句下联。有人对“且听雁过声”,有人对“应怜菊放迟”,有人对“且欣梅应时”。这样,就细致地分析了“寒来早”的各种好处,为后面的写作中心的选择提供了帮助。

这次命题,弱化了文体的要求。既可以写成记叙文,叙写某种凌寒自开的草木,从而获得“寒来早”的激励,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去论证“寒来早”的价值。

“寒来早”有什么价值呢?

我们对“寒来早”价值的认识,体现的是我们对人生之“寒”的认识。

我们对人生之“寒”的认识,体现的是我们对人生的认识。

我们对人生的认识,体现的是我们对自己的生命价值的认识。

所以,“寒”——人生——生命价值,这是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我们关于生命价值的认识,决定了对“寒”的认识。

例文

莫道寒来早

□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江宁分校 高琳

今年的秋天格外短,田亩里的稻禾刚刚割下,层层夹袄已然上身。静止的原野在青天下诉说着荒凉、闭塞早成冬。当冬日变得寒冷漫长,你是否还对春充满向往?当荆棘布满泥泞路,你是否还能迎难而上?当置于死地难自拔,你是否还认为前程可期?

“倘若天下安乐,我等愿渔樵耕读,江湖浪迹。”这恐怕是无数文化精英的共同愿景。然而,如果不是“天下安乐”而是“盛世将倾,深渊在侧”呢?

莫道寒来早,行者自无疆。

所谓万丈深渊之“寒”,勇敢地闯下去,会不会也可能是锦绣万里?

“危机”二字,是“危”也是“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于此,有为者能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于危机中另辟出路,寻得光亮;而无志者衰微颓废,叹命运不公,哀世事弄人,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时代浪潮抛下。苏轼曾道:“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人生有涯而行者无疆,因此危机之中不言败,柳暗花明又一村。岁月漫长而少年不惧,因此危机之中不放弃,守得云开终见月。

莫道寒来早,我自逆风往。

不要在命运需要你逆风飞翔时,选择随风而逝。

一个没有意志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和罗盘的船一般,他会随风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的方向。可少年有梦,青春气贯长虹,当是勇锐盖过怯懦,进取压倒苟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抗日炮火下,毛泽东执笔直书:“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革命战争中,夏明翰高声怒喝:“张眼望,这人世,几家夫妻偕老有百年,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他们正是凭着这份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这腔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坚毅,建立了一个伟大的国度。如今,少年有梦,生逢其时正可为,当揽明月凌泰山。倘若寒风四起,那就搏他个我命由我不由天。

莫道寒来早,春光不负人。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活着》一书中写道,我见过对生命最尊重的人,就是他有无数死去的理由,而他仍然活着。所谓坚冰深处春水生,我们相信冬去春必来,种子不会一直被冰雪掩盖;所有汗水都有收获,所有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没有什么比时间更有说服力,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会改变一切。但即使抱负难成,奋斗的姿态,已然让你成为无可替代,这就是对青春最好的诠释。就像活着的意志,早成了书中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

“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只因他们是少年。”岁月悠悠,伤寒只及肌肤;热忱不衰,生命之泉自在涌流。

莫道寒来早,东方欲晓,为霞满天,风景这边独好。

评点

文章以“莫道寒来早”起头的诗句言志,构成三个分论点,给刚劲硬朗的思想内容,赋以简洁明快、形象生动的表达美,增强感染力。在每个分论点后,紧接着用同样有号召力的短句阐发思想,展开思维,既全面细化了思想内涵,又使思想的表达有梯度,有张力。

——————————

文章刊发于《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2年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