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天地 · 正宗挂剑台在苏北睢宁古下邳西郊‖ 总第1267期

 作家新视野杂志 2022-05-19 发布于山西



【推荐语】“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发表专业考古类学术著作在作家新视野这是第一次。张甫文老师的这篇《正宗挂剑台在苏北睢宁古下邳西郊》,写得有理有据、有条有理、头头是道、从容不迫,让我们既可以学习到专业知识,又能欣赏到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山雨歇)


正宗挂剑台在苏北睢宁古下邳西郊

文/张甫文(江苏)

挂剑台是一处友谊的见证,诚信的丰碑。历史上有记载的挂剑台遗址有多处,即睢宁挂剑台、徐州挂剑台、泗洪张墩挂剑台、山东阳谷县(张秋)挂剑台等。究竟哪个地方才是真正徐君墓前的季子挂剑台呢?我在从事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曾撰写一篇随笔《季子挂剑台考》,于2009年7月13日发表在《徐州日报》上,后分别被南华书院《国学书库》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半月选读》等刊物选载。近几年来,通过反复查证大量史料及寻访众多专家、学者,再次论证,正宗季子挂剑台在苏北睢宁西北部原古下邳西郊故黄河北岸、大花山南麓,是明清乃至更早时期睢宁县一处较为著名的历史古迹。 

一、《睢宁县志》《古邳镇志》对挂剑台记载清晰详实

清朝光绪本《睢宁县志》(卷七·古迹志)和民国本《睢宁县志(稿)》(该县绅士傅毓祥私修)均记载:“徐君墓,旧志载,为季札挂剑处。原址在睢宁县城西北五十里泗河(故黄河)岸上,古下邳城西郊。”在此志书中出现“旧志载”三字,说明载有“徐君墓,季札挂剑处”之内容来自清光绪之前的《志书》中,可谓历史悠久。在此史料中,不但有详尽简短的文字介绍,还有“季札挂剑处”坐落图,即在古下邳西郊大花山南麓故黄河岸上;更佐证在清朝至民国时期,此“挂剑台”景观依然存在。

《古邳镇志》亦有记载:“下邳城西郊泗河岸上有徐君墓,为季札挂剑处。”睢宁古属下邳,具有四千多年悠久历史。因在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下邳遭受8.5级强烈地震及黄河决口的灾难,城廓庐舍坍塌殆尽,整个邳州城、下邳城沉陷于水,百姓死亡惨重,有关记录挂剑台等有案可稽的历史资料从此消失。但幸免于地震和洪水灾害的极少数古邳先民在灾后重建中,并没有忘记“季札挂剑处”这一重要古迹的坐落方位和其相关故事,在民间依然世代有序相传,并在建国后《古邳镇志》中得以记载。由此推测,“睢宁挂剑台”这一历史景观很可能与某一时期的下邳城建一同落成。从而说明,“睢宁挂剑台”历史最悠久。

二、睢人传讲挂剑台遗址及相关故事世代有序

2005年,在开展全国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本县文化干部从姚集镇蛟龙村(原称花山村,省级汉代古墓群保护单位,曾出土铜牛灯、金缕玉衣等国家一级文物)村民中搜集到一首民谣:“大花山,人人爱,下有台,上有寨,四方游人纷纷来,教育一代又一代!”传唱这首民谣的周氏老人已86岁,他是在少年时期跟其爷爷(生于清咸丰年间)学的。老人解释民谣含义:上有寨,是说早年有一花姓人家居住此山并在山顶筑寨,该村便有“花山寨”之称;下有台,指山下有季札挂剑台。老人家还讲述了当年他爷爷传讲的挂剑台故事——

古时的挂剑台,就在大花山南麓的黄河岸上。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宗室吴王寿梦四公子,名季札,生于公元前591年,是吴国开国始祖吴太伯19世孙,也是吴王诸樊的弟弟,因受封于延陵(今常州),史称“延陵季子”。作为吴国的外交家、政治家,吴季子以三让王位而被尊称为“三让王”。公元前544年,吴季札在出使鲁国路过徐国时,徐君在治所下邳城接见了他。宴席上,徐君见季札的佩剑精致,流露出喜爱的神色。季札看徐君有爱剑之意,但因这佩剑有着权杖和礼仪的作用,在没有完成出国使命时是不能中途卸剑的。于是心中暗暗承诺,待完成出使任务后,一定将佩剑赠给徐君。谁知,季札返回,徐君已死。季札心中悲恸,便来到徐君的墓前凭吊,并解下佩剑,恭敬地挂到了墓旁的松树上。随从不解,便问:“徐君已死,你把这剑挂在这儿,送给谁?”季札却说:“我曾在心里对徐君许下赠剑的诺言,徐君虽死,我决不能违背!”说完,坦然而去。从此,留下了诚实信守的佳话。后来就在徐君墓前建了挂剑台。老人还说,过去经常看到村上的老人带着自家的孩子来到挂剑台下,以讲故事形式说教孩子要诚实守信,不说假话。

老人的讲述虽然是一种传说,却代表着一地文化,彰显着世代相传的延续性。也证明一直有争议的季子挂剑遗址就在此地,即古下邳城池西郊、今日睢宁县西北大花山南麓。

三、接待季札的徐亘王墓葬在下邳城西郊可信度最大

正宗挂剑台在哪儿?搞清楚接待季札的徐国君及其墓地坐落是澄清真假挂剑台的关键。据《史记·秦本纪》(正义)引《括地志》载:“古之徐国,即淮夷也。”淮夷地域的下邳国于公元前2045年由夏朝车正(主管车马的官)奚仲从薛迁都于邳而建。再据《尚书·禹贡》《水经注》等史料载:古徐国始建于大禹治水后,至公元前512年被吴国所灭,共历44代君王,存世1649年。说明古徐国与邳国始建时间基本一致,均在夏朝。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吴太伯世家》和刘向所著的《新序》当中,都对季札这次出使外交活动有所记载。季札是于吴王余祭四年(公元前544年)春天出使鲁国,路过徐国被徐君接见;而回程路过徐国是当年秋天。时任徐国国君为第43代徐亘王,因“亘”通“桓”,写作徐亘王,应读徐桓王。徐亘王为徐偃王第11世孙。徐亘王生有一子,名曰章禹,为徐国第44代君王,即末代徐国君。古徐国从周穆王算起在存世460余年之中,追溯起源、征战和消亡的地点,均在今日泗洪、睢宁和邳州一带,这三方地域古时均为下邳国所辖,其治所在下邳的时间最长。据中国著名墨学研究专家、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知寒先生在《略谈古代徐州》中说:“徐国治所(国都)在下邳。徐偃王复国于邳,国都建在下邳理所当然。”况且,那时的下邳城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故徐亘王在下邳城接见季札不容置疑。

季札到徐君墓前吊唁并挂剑时,经查阅多种史料,均没有他前往徐君墓的路程或使用什么交通工具等记载,从而可推测徐君墓葬就在下邳城附近不远处。清光绪十二年《睢宁旧志图》已明显标出挂剑台方位,并记载:“后人于挂剑处筑台以祭,名曰季子挂剑台,其方位在今日睢宁西北约50里故黄河岸上。”睢宁徐氏族人徐清义编著的《中国民俗文化大全》“明代睢宁景观图”中,也清晰标明“挂剑台”在大花山南麓的方位。

清康熙四年《睢宁县志》载:睢宁西北龙泉山有“徐偃王壁”。龙泉山为九龙泉附近的“花山、英山、寿山、黄山”四山总称,四山以花山最大;是康熙帝赏赐李条侯封给李氏家族之地,也称“四山李”之地,居住此地的百姓亦称“龙泉山人”,即为今日故黄河(原泗水)北岸。古时大花山南麓,又是下邳国通往徐国的必由之路,而当年徐偃王“弃国而走,跟随百姓万余人”,所到的“东山(亦称徐山)”就是下邳西北大花山与龙泉山及以北附近山区。从而推断,当年“龙泉山人”在此建造“徐偃王壁”这一历史景观,说明徐偃王在此山区活动,受到了这里山民的衷心爱戴。固然,作为偃王后代的徐亘王死后选葬在徐国治所下邳西郊大花山附近这块风水宝地,非常合乎情理,可信度最大。

四、历代达官诗人游览睢宁挂剑台留下了诸多诗篇

历史上的下邳国是兵家必争的古战场,古城下邳三面环山,沂水、泗水交汇,交通便利。历代名人墨客曾多次来此游览,留下许多诗篇,也是季札挂剑遗址在睢宁境内的重要依据。

1.明代山阳(今淮安)人杨于臣,经睢宁时留有《咏睢宁》诗,是对季札诚信之举的赞颂:“季札报徐君,冢树挂剑锋。至今泗水南,高台遗芳踪。”此诗,不但说明徐君墓在泗水的方位,也证明在明代就有“睢宁挂剑台”。这里的泗水就是今日的故黄河,后随着黄河逐年淤积及在清康熙年间向南改道,原泗水南岸就是今日故黄河北岸。

2.明代山西副使杨基(字孟载,吴县人)作《挂剑台歌》:语诺诺尚浅,死诺诺更深;当时季子意,即是徐君心;嗟嗟徐君骨已朽,宝剑摩娑在吾手;正拟临岐解赠君,不意挂君坟下柳;挂剑果何益?聊以明不欺;当时让国心,肯使徐君疑?呜呼!剑可折,台可堕,死生之诺不可亏!表明作者游览真实的徐君墓前挂剑台思绪万千、抒发怀古、情感深刻。

3.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就任睢宁县知事石之玫,于康熙六年修成的《睢宁县志》中留诗一首《季子剑台》:“义气能教五岳陪,君臣朋友并崔嵬。目空千乘同蝉蜕,心挂空枝任鸟猜。让到夫差成复沼,赠来徐子尚留台。属镂夜血千年碧,魂魄还应拜古陔。”充分证明挂剑台确实属于清康熙时期的“睢宁八景”之一,说明时任知事石之玫常来此处游览并发感慨。

4.光绪版《睢宁县志》艺文志中署名“前人”有一首诗词《挂剑台怀古》:吴公子季札奉命出聘路过徐国,徐君甚爱其剑。公子云返国奉赠。后公子返国,徐君已薨,公子挂剑其墓以践前言。“当年解佩挂古丘,抔土伤心涕泗流,此日草生犹带剑,两君不见使人愁。”诗中“抔土伤心涕泗流”,既清晰表明作者游览挂剑台时在怀念古人中望见流动的泗水更加感动的心情,也真实记录徐君墓葬就在泗水岸上。

5.1940年,一代奇才郭风惠在《挽张自忠将军》诗中写到:“敢拟延陵挂剑,勉将直笔叙睢阳。”可知,历代名人墨客来到睢宁,游览下邳,都把“挂剑台”作为必到之处。

综上所述,睢宁挂剑台的徐君墓为徐国第43代国君徐亘王墓葬,睢宁挂剑台最正宗。一是从地理位置上论证:春秋时季札出使鲁国必须路过徐国,当时的徐国治所在下邳,徐国君接待季札必在下邳,徐国君死后选葬下邳最附近合乎情理之中。二是从时间空间上论证:季札完成出使返回赠剑,闻徐君已死,立即到徐君墓前悼念,墓葬必然在下邳治所附近不远之处。三是从墓葬风水宝地论证:徐君墓选址在当时泗水岸上、大花山坡下,此处属山坡向阳流水环绕的风水宝地,此处也是后来汉代下邳国王刘氏家族墓地。四是从历史资料印证:诸多志书古籍、诗歌传说都记载证实了睢宁挂剑台方位坐落及年代,众多的历史名人谒拜认可睢宁挂剑台。等等充足理由,都明显优于其他几处挂剑台。足以认定真实的徐亘王墓葬就在睢宁,正宗挂剑台在睢宁确信无疑。

而徐州挂剑台,据《徐州府志》载,由明朝徐州知州宋诚,感其季扎挂剑之诚信,为教育后人,在徐州另筑的挂剑台,并铭刻《挂剑台事实碑》。2004年,又在徐州云龙山西坡重建,实属一地诚信教育的标志性景观。泗洪张墩挂剑台,明万历年间泗州知州曾惟诚撰写的《帝乡纪略》卷九(古迹志)谈到:“挂剑台,州(泗洪城)北一百二十里安湖西岸,有土阜,类台,即徐君墓也。近年渐蚀于水,宜封培之”。此处已有多方论述应是早于第43代徐亘王之前的徐国君墓葬,或是徐偃王墓葬或是某君衣冠墓。山东阳谷县张秋挂剑台(原兖州东阿县)《兖州府志》载:“在东阿县西南六十里漕河东岸相传即徐君墓,墓前有祠,祭祀徐君”。稍加分析史载“相传”之词,说明就不是确凿证据,况且徐国晚期治所根本不在兖州,徐亘王怎会到兖州接见季札呢?徐亘王死后更不会葬在兖州!此处更不是徐亘王墓,也就不是正宗挂剑台。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挂丘墓。”虽然下邳国时期挂剑台遗址的砖石瓦块早已湮灭,但季札挂剑遗址及其感人故事依然被睢宁人世代有序传颂。

清朝光绪本《睢宁县志》(卷七·古迹志)图

↓↓↓↓↓↓↓

【作者简介】张甫文,中国民协会员,江苏作协会员,《中国乡村》杂志认证作家,徐州市民间文学专委会主任,著有散文专著与非遗专集20余部。


组织架构

首席顾问:谭五昌

顾      问:祁人  大  卫  唐成茂

            夏敏  毕福堂  灵岩放歌

            霍莹  张火炎  曾春根



主   办:作家 · 新视野杂志社

协   办:山西创奇艺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长:吴光德

副社长:吴  莉  孟宪梅

新媒体网络运营部:孟新龙

新加坡发行组稿站站长:舒然(新加坡)

市场部部长:

傑森(美国) 盧俊(香港)

广告发行部部长:翟換靈(香港)

宣传部部长:

(国际)鐘佩敏(美国)

(国内)马玉涛



编辑出版:作家新视野编辑部

    辑:吴光德

        编:张利杰 

执行主编:陈勇  

编       辑:孟宪梅 吴莉 孟新龙 杨俊

海外编辑部:

主编:韩舸友(美国洛杉矶)

连续性出版期刊号:ISSN 2709-8087

准印许可证号:京新印外准(2021)第0199号

作家·新视野官方网址:http://www.

投稿邮箱:zjxsysg@163.com



品牌战略联盟单位

中国唯美诗歌原创联盟

中国唯美诗歌网

百度360

华人头条

都市头条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

  


作家新视野

 与你分享文字的乐趣

第1267期微刊制作

孟新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