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智能人做超人 2022-05-20 发布于河北

    节前一周内见了两位名医,颇有感触。

    先去拜访是一位老中医(其实也不算老,六十多岁,看上去不比我这个四十多岁的人更老),我们都称他张老师。进得屋门,正赶上他给一个小伙子治病。似乎是脚脖子伤了,脚不敢沾地。听他太太说话的意思,本打算今晚出差,因脚扭伤打算退了机票。张老师给他按了按,抹了点药水,见那抹了药的脚部皮肤上冒出烟来(或许是雾?),张老师又给他揉了几下,就让那小伙子下地走路。“只管走,不碍事的。”见小伙子半信半疑小心翼翼的样子,张老师鼓励他大胆地走。

    小伙子的妻子在旁边看着,有些不放心地说,这就好啦?张老师说没问题,只管走吧,啥也不耽误。那小伙子的妻子说,本来要出差,因为脚伤打算推掉了,这下又能走了,太好了。说罢一家人千恩万谢地走了。

    张老师给我看完病后,我拿出两张纸,上边分别记着我两位姨母的病情,一个是骨质增生造成腿疼的老病,一个是做心脏射频消融手术失败导致心跳过缓。张老师给我好多盒中成药水,让我寄给腿疼的姨母;又给我心跳过缓的姨母开了个方子,让吃吃试试。他拿出一本书,是一位国内很有名的老中医写的,其中就有治各种心脏病的方子。他告诉我,这些方子能救命,但有风险,因为其中一味主药有毒性,而那位名医用这味药的药量超过药典允许药量几十倍。但正是这味药中的毒性对心脏重症有起死回生之效,那位名医用这味药救了成千上万我的命,总共用量超过五吨,从来没有治死过人。

    张老师说,他目前还不能用这个方子,所以他给我姨母开的药方是个普通方子。他马上要开始试吃这味有毒性的药。“您自己吃?”我惊讶地问。他点点头,说先从常规剂量吃起,一直吃到最高剂量,观察自己身上的反应,等有了把握就打算用药了。“很多人死得很冤啊,其实用这个药,很多晚期心脏病也是能治好的,只要没停止心跳,只要还能把药用进去,垂死的人都能救过来。”所以他要亲自试这味能救命的“毒药”。

    我不知该说什么好。后来听跟张老师很熟的朋友说,试吃是张老师经常做的事。所有有风险的药方,他都要亲自吃过,觉得没问题了再给患者用。

    拜访的第二位名医是一家大医院的心脏科主任医师,姓汪,跟我同岁。是请他给我儿子看病。儿子前些时因感冒心肌受损,目前心电图还有些不正常,我一直很担心。拿到刚做出来的心电图,发现还是有不正常的指标,心里很有压力。到了汪主任的诊室,他正给一位男性老年人看病。他很耐心地给老人及其老伴讲解病情,介绍开的什么药,怎么吃,甚至在几楼交款取药,末了又回答了老太太有关高血压的几个问题。说实话,不管是我自己看病还是陪老人、带孩子看病,很少见到如此耐心的大夫。看上去那对老人并非他的熟人,汪大夫却能像对待朋友那样为他们诊治并解惑,让我觉得这位大夫不同于当下许多医护人员。

    给我儿子看病时,汪大夫也看得仔细,而且讲得详细而通俗易懂。他告诉我,儿子的心脏没有问题,心电图有一点点不正常不必担心,正常人也常有这种表现。处在心肌受损恢复期的孩子,这种情况不算什么。他那过我儿子的彩色心动B超报告,指着上边的数据说,你看心脏本身的结构没有问题,没有变大等问题。他接着说,心脏就像个皮囊,舒张时吸入血液,收缩时射出血液供给全身,收缩时射出的血液多少是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正常心脏射出的血液占心脏中全部血液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你看你孩子的这个指标是70%,不错啊。

    一番话说得我一块石头落了地。上次在另一家医院看,大夫看到“心电图大致正常”的心电图报告,还建议休学呢!汪大夫说,用不着休学,一段时间内不要进行剧烈体育活动就行。也不用吃太多药,主要吃VC就行。

    中国早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说法。原先理解不深。这几年家中老人数次重病住院,孩子也常因感冒之类常见病往来于医院。见过许多医生,多是态度冷淡乃至不耐烦,偶有态度和蔼耐心些的,就心存感激了。见了张老师和汪主任,方知真正的良医也是有的,而真正的良医对于病人及其家人来说是可以成为春风春雨,不仅解除人的病痛,而且抚慰和滋润焦虑的心灵的。   

    下辈子,还是争取做一个悬壶济世的良医吧,对社会的意义大概远胜过这舞文弄墨的行当。

    (本文作于2007年2月26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