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3年,一位对生活和当时人想法不一样的驴友徐霞客,开始写游记了。 他的第一篇游记,以“癸丑之三月晦(5月19日),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这句开了篇。 许多年过去了,后人读了他的游记,钦佩不已,尊他为“游圣”。 2011年,国务院常务会通过决议,徐霞客写下游记第一行字的日子,定为中国旅游日。 这就是“5月19日”中国旅游日的来历。 现在大家都把旅行当做很正常的事情,但在徐霞客那个年代,大家都觉得他怪怪的,不好好念书考取功名,或者在家经营田地赚租子,干嘛翻山越岭找苦吃呢? 所以,一路上他都没有什么同伴,更不要说有多少知心挚友了。 直到他来到镇江,遇到了黄道周。 01 怀揣“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人,内心大多是孤独的。 因为他们很难找到心灵共情的朋友,徐霞客在启程之后,就感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是那么可贵了。 和他一起出门的人,都觉得他脑子可能有问题。 比如一起动身的徐家仆人王二,在出发前还非常兴奋,但是从江苏一路游览,刚到浙江,王二就撂挑子不干,启程返回江苏了。 因为王二发现,自家少爷逢山必爬,见洞必钻。比如湖南麻叶洞,悬崖上一个斗大的黑黝黝的小口,看着很恐怖,徐少爷非要带着王二拿着火烛钻进去。 像那种看着更危险的水洞、可能有老虎的山洞、随时有蟒蛇钻出来的黑洞,徐少爷都会毫不犹豫的爬进去。 千辛万苦返回到浙江,王二就心一横,连回乡的路费都没找徐霞客要,就跑了。 徐霞客找的第二个仆人顾行,一路上任劳任怨,也算是个爱旅行的人,陪着徐霞客走了不少地方。 可惜在湘江上,遇到了江洋大盗,一起同行的四人:徐霞客和朋友艾行可裸体跳江,艾行可淹死,顾行身中四刀,奄奄一息,另一个僧人失踪,生死不明。 伤好之后,顾行就跑了,走时偷偷卷走徐少爷不少银子。 所以,一路上,徐霞客除了旅行,还在寻找懂他的朋友。 在镇江,他迎送了自己的好友黄道周。 02 徐霞客与镇江,有着很深的缘份,他曾四次经过镇江。 第一次来镇江,是在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前后,他冬游金陵和扬州,而镇江乃是必经之地。 第二次来镇江,是在崇祯三年(1630年)二月,一位叫黄道周的好友复官北上,徐霞客追至常州丹阳,在镇江游玩后告别。 黄道周是福建漳浦人,他是一位游踪极广、知识渊博、檀长书画、别具生面的进步学者,人称“闽中大师”。刚毅直率、忧国忧民的他,38岁由进士身份当官,当官时,他特别敢给皇帝提尖锐的意见。 在北京做官的黄道周,镇江是他往返的必经之地。江南是东林党人活动的重要地点,在政治斗争旋涡里的文人们眼里,黄道周就是一面旗帜。 1628年时,黄道周因父亲病故,“辞官请告归里”,早听说了黄道周大名的徐霞客,就专程从江阴出发,一路游历,一路赴漳浦寻访黄道周。 徐霞客来到黄父的墓地相访黄道周,见到这位素不相识的异地来客,问明来意,黄道周非常感激。黄道周也听说过徐霞客的名气,江湖上早有传说,他为此也特别高兴,置酒对饮,敞开心扉,通宵达旦。惺惺相惜的两个人一见如故,因当时,黄道周有孝在身,所以许诺日后要赠徐霞客长诗一首。 三年后的1630年二月,黄道周守孝期满,复官进京。他从家乡起身,由水路坐船出发,途经常州横林,上岸登门拜访好友郑鄤。在郑鄤府上,他俩都谈起徐霞客,一致赞不绝口,是个特立独行的好朋友。 黄道周走后,恰好徐霞客来拜访郑鄤,得知这一消息,立即雇了一艘小船追赶。 结果追到丹阳道上,终于追上了。 两人相会,文人嘛,自然是相互酬唱。 黄道周信守二年前的许诺,乘酒兴提笔诗跋“徐霞客携小舟追予至丹阳,感念昔日万里造膝,今复依然得陈宿诺,为之道故,不觉成篇。” 他写了一首《七言古一首赠霞客》,然后两人边喝边聊,到镇江一起登岸,一起逛了金山、焦山。 酒逢知己,难舍难别,两人在焦山渡口挥泪告别。 国画《海滨邹鲁》描绘了黄道周徐霞客携手同游的一幕 黄启根 作 03 回京的第二年,朝廷对“袁崇焕案”追究责任时,原大学士钱龙锡被牵连进去了,还论定了死罪。朝中大臣都明哲保身,竟然没有一个敢于出来说话。 黄道周觉得过分了,连夜写了奏折,呈上去为钱龙锡申冤,还说:现在圣上杀了多次阁臣,只是白白地损害了国家。 崇祯皇帝怒了,认为黄道周是故意庇护钱龙锡,驳回了他的奏折。黄道周二杆子精神发作,再次上疏辩解,表明自己“区区寸心”“为国体、边计、士气、人心留此一段实话”,终于激怒了崇祯,将黄道周连降三级。但因为黄道周的坚持,钱龙锡保住了性命。 1632年正月,黄道周因辞职不干了,走之前他还建议崇祯皇帝要辞退小人,任用贤德之人。崇祯皇帝本来就对之前事情耿耿于怀,看了辞职信就爆发了,以“利用关系肆意保举无真实才干之人,对当下局势胡乱臆测、凭空捏造”的罪名,削去了黄道周的官籍,把他贬为庶民 。 罢了官的黄道周,索性一路到南京, 再西游黄山、白岳、九华山、庐山等名山。七月归途中,黄道周和徐霞客又在镇江遇上了。 大概是两人都患了感冒,借宿在焦山寺庙里碰上的。同是病友的两人都很激动,黄道周就写了一首《与霞客游焦山适患恙宿寺中》的诗: “禅榻联吟兴不孤,金焦游迹忆前无。此来空负穿云屐,取笑山灵两病夫。” 黄道周幽默的说,这次我们游焦山,正巧患病宿于寺中,白白地辜负了云游四方的鞋子,惹得焦山的山灵也在取笑我们了。 病好之后,两人一起重游镇江金山、焦山,后又同游太湖,直至冬季黄道周返回漳浦。 后几年,徐霞客两次专程到拜访黄道周,还带上自己的游记请他和夫人阅览。 在徐霞客心目中,黄道周是“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的人。 黄道周呢,称徐霞客为“飞仙”,每读游记,知名山幽胜无奇不有,不觉手舞足蹈欣喜不已。 这就是“互粉”了。 1640年,黄道周遭到诬陷入狱,55岁的徐霞客因常年旅行导致两足俱废,瘫痪在床,但听说黄道周的遭遇后,马上命长子带上棉衣和写好的游记去京师探监。 听儿子回来报告黄道周在狱中的磨难,徐霞客竟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 黄道周出狱后,听说徐霞客为他郁愤而亡,亲自来到徐霞客墓前凭吊,并称徐霞客是自己“死生不易,割肝相示者”。 镇江的山水,见证了徐霞客与黄道周二人的友谊。 人世间如此高贵的品格和深厚的友谊,值得我们钦佩、学习。 点击分享: 国士袁隆平:妈妈是江苏镇江人,他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留言。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