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代最血腥的战役:13万士兵仅239人存活,指挥官和中国很有缘

 轻历史 2022-05-20 发布于湖北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期间苏联红军和纳粹德军之间进行的一场规模较大、战斗较为惨烈的战役,双方共投入的兵力超过了350万人,伤亡人数近200万人,伤亡率高达57%,规模之大,伤亡之高,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比较罕见的,因此这场战役又被称为是近代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在这场旷世大战中,苏军和德军中都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将领,比如说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元帅。

说起崔可夫元帅,他其实和中国挺有缘分的。1900年崔可夫出生在俄罗斯一个叫内普鲁德的小村庄,12岁时因为家里贫穷不得不辍学,在一家工厂干苦工,勉强果腹。十月革命期间崔可夫加入了苏联红军,并在1922年8月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成为该军事学院第五期学员,学习军事理论和军事作战经验。通过三年的刻苦学习,1925年崔可夫以优异的成绩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

毕业后,崔可夫因为成绩优异被学校留在了东方系中国部继续深造。这东方系是伏龙芝军事学院用来培养军事外交官的地方,里面的学员无一不是精英,崔可夫花费了大量精力在中国部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历史,并经常和一些中国留学生探讨一些关于中国的问题。

1926年崔可夫以外交随员的身份第一次来到中国,先后到达长春、哈尔滨、北京等多个城市;次年,崔可夫以军事顾问的身份再次来到中国,两年后回国。1940年中国抗战进入到了最艰难的时刻,大半个中国已经沦陷,由于担心日本北上进攻苏联,崔可夫第三次被派往中国,以军事总顾问的身份协助中国军队抵抗日本侵略者。

但很快,德军在1941年6月入侵了苏联,并以摧枯拉朽之势占领了明克斯、基辅、斯摩棱斯克等重地,兵临莫斯科城下,列宁格勒陷入险境。1942年3月,崔可夫等人奉命回国参加对德战争。回国后崔可夫立即要求上前线作战,5月被任命为预备队第1集团军副司令,7月该部队被改编为第64集团军,驻守在顿河地区。

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由于苏军支援部队未能及时赶到,崔可夫的第64集团军被迫退过顿河,借助地形优势层层阻击德军,但由于兵员数量和装备都处于劣势,第64集团军只能边打边撤,到了9月份的时候第64集团军已经退到了离列宁格勒不到10公里的战线上,已经退无可退了。

1942年9月12日赫鲁晓夫任命崔可夫担任第62集团军司令,坚守列宁格勒。崔可夫立即表示将与城池共存亡,绝不后退一步。第62集团军共有官兵约13万人,崔可夫上任后就下达了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后退的命令。为了稳定军心,崔可夫始终和战士们一起奋战在第一线,最危险时候德军已经进攻到离崔可夫的指挥部只有1公里的地方,崔可夫的指挥部也好几次差点被德军的炮弹击中,但即使这样,崔可夫也没有后撤一步。

崔可夫的第62集团军就像一颗钉子一样,牢牢的钉在阵地上,德国军团始终无法突破他们的防线。与此同时,苏联也在集结部队,准备围歼德军。到了1942年11月18日,苏联大军集结完成,苏军防御战转入进攻阶段,崔可夫也完成了坚守阵地重要任务,但第62集团军的13万将士只有239人活了下来,上至将军,下至士兵,无一人后退,战斗之惨烈让人闻之落泪。

列宁格勒战役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崔可夫和他的第62集团军功不可没,战斗结束后,崔可夫也一战成名,1943年被授予苏联英雄的光荣称号,这是苏联士兵的最高荣誉。之后,崔可夫又参加了库尔斯克战役、柏林战役等多场大型战役,均取得了优异的战绩。1955年崔可夫晋升为元帅,后又调任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成为当时苏联军方的领军人物。

1982年崔可夫因病去世,享年82岁。他的一生共荣获9枚列宁勋章、1枚十月革命勋章、4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洛沃夫勋章、1枚红星勋章以及多枚外国勋章,本来以他的身份地位死后完全可以葬在克里姆林宫的宫墙下,这是每一个苏联人最大的荣誉,但他拒绝了。他在生前就立下了遗嘱,希望可以葬在斯大林格勒的马马耶夫岗,这个在列宁格勒战役期间他和第62集团军13万将士一起战斗过的地方,他希望可以在这里陪伴那些沉眠在这里的士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