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经常奖励孩子吗? “如果你这次能考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 “要是你能考进全班进前10名,就给你买新玩具” …… 不少家长喜欢用物质激励孩子取得更好成绩,但这样的方式很可能适得其反哦!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口玩耍,非常吵闹。老人受不了,于是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块钱,然后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这点钱表示我的感谢。” 孩子们很高兴地收下了钱,第二天又来了,还是特别吵。老人又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块钱。虽然没昨天的多,但孩子们还是很高兴。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块钱,孩子们一下子生气了,“才2块钱,太少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不给钱谁还给你热闹!”于是,他们再也不在老人门口玩耍了。 ![]() 在这个故事中,老人用金钱这个外部奖励,把孩子们“为快乐而玩耍”的内部动机,变成了“为得到钱而玩耍”的外部动机,让孩子们失去了玩耍的动力。 心理学上曾有个著名实验。心理学家随机抽取一些学生做有趣的智力难题。有的给奖励,有的不给奖励。结果,收到奖励的学生很快就对解题失去了兴趣,而没被奖励过的学生,在做题很久之后,仍然有较大的兴趣继续解题。 实验证明: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 考得好就奖励孩子的方法,短时间内家长会觉得有效果,但是长期来看,未必能让孩子一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反而会将孩子学习的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结果可能适得其反。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德西效应”。 ![]() 因此,当孩子还没有因学习产生内在满足时,家长从外界激励是有效的。但是,如果学习本身已经使孩子感到有兴趣了,此时再给奖励,很可能反而将孩子原本的内部动机变成了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持久的,可以激发孩子毅力、坚持、钻研的潜能,一旦变成了外部动机,就会失去这些潜能,更无法持久。从小学一直到高中的长期时间维度来看,孩子容易 “后劲”不足。 留言讨论 Discussion 你平时会给孩子奖励吗?都在什么情况下奖励孩子呢?有没有效果?可以在下方留言讨论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