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小军——回忆2021年我们二营战友的“5.18”北京聚会

 老兵原创之家 2022-05-20 发布于黑龙江

组织这次聚会的念头始于201910月我的汉中之行。我趁与朋友去西北自驾游之机,在汉中逗留了几天。我在汉中盆地待了几天,汉中及城固的战友也盛情款待了我几天。这几天让我感触颇多,许多战友与我失联已近半个世纪,多数也已年界古稀,但听说我要来了一大早就纷纷赶到城固中心广场等候。彼此见面相认后,并不多话,但眼梢里闪烁着的晶莹却是此处无声胜有声。这些朴实的农村战友,可能远比我们对曾经的军旅生涯更为珍重。岁月的磨砺让他们比我更显苍桑,当年可也都是一群受秦岭庇护、汉水滋润的嫩小伙子呀!这群寡言少语的农村老汉、共和国的老兵,许多人自复员回乡那一日起,就再也没出过远门,更没有去过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就连出门打工这样的念头也都只是在心里想想罢了。年青时,他们象种子,党和国家把他们撒在了那里,他们就在那里生根发芽,从此再无它想。看得出来,他们对我们这些昔日的战友,任性地走南闯北,心中不无羡慕,却又不敢奢求。我对这些复员后一直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苦了一辈子的农村战友,心里总觉得有一种亏欠。(位卑未敢忘忧国。俺持么总好揽些匹夫之责)我一面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你们守着金山银山也算是富甲一方的空话,让略显沉重的见面轻松起来,并许下一个重诺:等到共和国百年大庆时,俺请战友们去北京看阅兵!

牛皮吹过之后,我一直在试图把请战友们来京旅游聚会这件事儿变为现实。去年二营73年的房山藉战友与任过营部书记并担任过铁道兵缩编后新八连指导员的赵厚发,准备于2020518日在房山召集七连和营部的战友聚会。听闻此讯,我便向赵厚发提出我们八连可否搭他们的顺风车参加这个聚会?赵厚发欣然同意了。但好事多磨,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席卷全球,打乱了全人类的正常生活,我们的518聚会只得无限期后延了。

今年国内在有效地控制住疫情之后,又及时地研发出新冠疫苗并免费全民注射。五一期间刚刚开放的国内旅游市场瞬间火爆。在房山战友仍不能重启518聚会的情况下,我委托咨询了一个旅游业内资深人士,他与我也有过十多年的交往和了解,算是我的一个忘年交吧。针对我的目的和战友们的实际情况,他为我制定了一个非常合理的行程和出乎意料的报价。俺即刻将此消息告知赵厚发,他当机立断,令我把八连的聚会扩展至整个二营的范围。同时迅速组织了一个5人的筹备组,仅用二十多天的时间就匆忙搞定了这一切。虽然不尽完美,却也差强人意,好歹也总算是兑现了我的心愿。








这是我们下榻酒店的大门。

516日中午,陜西城固的战友从城固出发了。











同一天晚上四川邛崃的战友抵达成都




517日早上,广东战友从深圳登机。




四川邛崃的战友在成都換乘飞机。

潜江的战友也乘高铁出发了。

西安的战友17日上午率先抵达北京西客站。

张家口的战友也来了。

旅行社的朋友早早地准备好了签到台。

战友相见时的亲密接触~熊抱。

旅行社安排去西客站接站的大巴载着最后一批战友抵达酒店。

俺恭立在路边迎接下车的战友。

战友和“军嫂”们陆续下车。


这位西安来的战友很注重个人形象,随便握个手都有领导下基层的派头。而我这位升斗小民则诚惶诚恐地奉上俺的卑谦。


518日上午8点,战友们早餐后准点来到会议厅落座。我们二营的北京聚会一本正经的开始了。


大会有男女主持人,还有逐梯次的首长讲话,组委会代表致欢迎词等等。不知道别人是啥感受,俺是不胜其烦。没办法,这是弄权者素来的规制,俺也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看上去战友们都还很有风度。

正襟端坐捱过了两小时的大会。

这面铁道兵第九师四十四团二营战友联谊会的大旗,静静地佇立在喧闹的主席台一侧。


10点钟会议结束后,我们既乘旅游大巴赶赴铁道兵纪念馆参观。

铁道兵纪念馆地处中铁大厦的N层(原谅我没记住),中铁大厦占居了原铁道兵司令部的位置,既使没建这个纪念馆也经常会有许多老兵到这里朝圣。我们铁道兵曾经是陆军中人数最多的兵种,第一任司令员王震和最后一任司令员陈再道以及前后两次担任铁道兵政委的吕正操都是开国上将。这在我军各兵种中也是颇为罕见的,由此也凸显了当年铁道兵的重要作用。


这张照片是我们八连老兵在中铁大厦的大堂里的合影。

战友们井然有序地跟随讲解员参观和听讲解员介绍自己过去的故事。

历任铁道兵领导,几乎全都是开国少将以上的元勋。

这两張照片介绍了1975年时铁道兵的编制序列。

这是铁道兵的顶盛时期。

这位战友叫任念成,前年我去城固时,他放下地里的庄稼活儿与其他几位战友在广场上等了我好几个小时。后来我们一起去张骞墓游览参观时巧遇了他的孙子,这孩子跟学校一起到这里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来了,不知怎的,见到爷爷便搂着爷爷大哭起来,弄得我心里也酸酸的差点陪出眼泪来。可能孩子见到平日里老实巴交只知埋头苦干的爷爷,难能躲个清闲,一下子心里兜不住便哭了起来。这次北京聚会能把他请来,我就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了!更何况与他情况类似的战友仅我们八连就来了三位。


俺也在此立照存念。

前来参观的全体成员合影留念。

下午原定行程是香山、颐和园半日游,但因旅游旺季交通管制,大巴车只能停在香泉环岛处,我们这些古稀老人得步行数公里才可抵达香山。所以临时决定放弃了香山,增加在颐和园的自由活动时间。


排云殿有N多级台阶,许多人望而却步,但也不乏争强好胜之士,怀揣速效救心丸蹬顶,俯视万寿山下芸芸众生。比如,在下就是其中之一。

佛香阁大门紧闭,俺只好识趣转身了。

逛了一天回到酒店后,大家在酒店前合影留念。

这就是我们会务组的五人,站在中间的女兵叫秦刘军。铁道兵的施工连队应该是没有女兵的,但我们二营七连在嫩江为新组建的铁道兵东北农场(总字541部队)司令部营建施工时,541为七连配了一个排的知青。这些知青均为铁道兵干部的子女,他们到541当知青只发军装不配领章帽徽,与战士一样领津贴费,一同出操、站岗、施工,我们把她们称为土八路。过了不久她们就都转正了,分配到各师、团的女兵岗位上,军龄还从当土八路时算起。我们管这种蜕变后的女兵叫洋八路

秦刘军就是从七连化蛹为蝶的洋八路。


519日早晨去天安门参观并瞻仰了纪念堂。虽然这个过程颇为辛苦,过安检、身份认证、还得在广场上绕圈排队但考虑到战友们朴素的感情需求,还是安排了这一项并全程有一位随队医生陪同。

这一张天安门前的合影极为珍贵,拍摄期间导游三次被警察传唤讯问,虽然已经事前登记报备了,但这些退伍军人统一着装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不能不触及到安保责任人的敏感神经。这种情况除了旅游局的正常报备之外,还需向退伍军人事务部报备。我们大家心里都明白,没有人愿意担这种风险,报备也不会获批。我们是无知者无畏,已造成既成事实,所以才能留下这张宝贵的合影。


自1977年建纪念堂时我来此参加义务劳动之后,俺是第一次与它如此接近。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南侧,1976年的清明节,我在这里有过一段较为传奇的经历…





下午爬长城,我们直接坐缆车抵达八达岭长城的第七和第八峰火台之间。长城是我们先祖为抵御外敌入侵而修筑的防御工事,所以人们常把保卫国防的军人誉为长城。因此也不难理解这些退伍老兵想来爬上长城的心情。



现年81岁的于指导员,也是我新兵连从辽阳交换到金县后的指导员,虽然仅仅有一个星期,但提起来也有非常亲近的感觉。

爬长城时,老指导员的劲头一点儿也不输我们这些才只年近70年轻人


这是爬到最高点的战友们的留影,俺抱着的是曾与我同班的69年老兵王祥的遗像。今天他与我们一起蹬上了八达岭长城的最高端,我们一起合影留念。


在我刚入伍时,班里有个69年黑龙江富锦的老兵名叫王祥,文化程度不高却很聪明,个子很高却心灵手巧。我的脾气很犟当新兵时与班长和老兵的关系很紧张,只有他让我感受到人的善良和战友间的温情,他教给我了许多施工和生活技能,他与我是亦师亦友。73年他复员后我们便失去了联系,直到去年四月我们才又重新联系上,他说5月份他们那里正是春耕大忙季节,他离不开,等7月份闲了再来北京看我,并希望我陪他去爬爬长城。但到了7月份,他的电话突然打不通了,后来才知道他已因突发心藏病不幸离世了。这次战友聚会的游览行程把我准备陪王祥逛北京的项目都包含进去了,我带着王祥的照片爬上了长城,以此告慰老兵王祥的在天之灵。在我左手边的是战友饶建国,右手边是战友王富堂,我们三人情同此心。



更多的战友聚了上来,共同陪着王祥战友一起,圆了蹬上长城的心愿。




518聚会结束的晚宴。

俺在晚宴进行前向那些自复员后便没有离开过故乡热土,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参加战友聚会的农村战友和军嫂们致谢敬礼。


这一桌是四十四团其他单位的战友,也是我们的特邀嘉宾。嘉宾的费用需邀请人自掏腰包,因此避免了给那些认为出场就是给你面子的领导们一个装B的机会,也避免了大家自费聚会旅游的质量被稀释。

我们这里只认战友不认职位。不管曾经当过多大的官儿,只能以战友的身份交费参加。否则,俺们不认。


干杯!不醉不归!

这是旅行社帮我们制作的纪念水杯。

三天很快就过去了,期盼很久的聚会终于结束了。战友们又都各自东西地散去,也许此生许多战友都会是最后一次见面,但我已知足了,不管好与不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做了,并尽了全力。

我在去八达岭的路上胡诌了几句,这几天闲时稍做了些修改,此时抄录下来既算是总结收尾,也可算是俺整上一个狗尾续貂附庸风雅的段子。

半个世纪的追忆

我们的5.18

五月的北京,

刚刚拂去漫天的飘蕠,

花红柳绿碧空如洗。

小汤山龙脉温泉度假村,

迎来了一群白发老兵,

步履蹒跚年逾古稀。

可在他们身后,

是穿越时代的两根钢轨,

并肩沿伸着,

无边无际。

阔别多年的战友啊!

如今已是白发、白眉、白胡须。

将来的事情很难预期,

回首往事~百感交集。

我们曾经风里来雨里去,

晴天一身汗,

雨天一身泥。

我们双手打造的钢铁大动脉,

让祖国高大的身躯,

在地球上巍然屹立!

我们架起的铁路桥,

仿佛连接云朵的彩虹,

令人惊悚、绚丽。

那些托举着彩虹的桥墩,

就象列队整齐的铁道兵战士,

高高扬起他们的手臂。

我们凿穿的山洞,

宛如一双黑亮的眼睛。

凝视着眼前的钢轨,

是那么的深邃,

那么的智慧。

我们曾经爬冰卧雪,

在帐篷里度过漫长的冬季。

老兵们发明了地火龙

架上铺板

上挤。

装具摆放一条线,

叠成豆腐块儿的被子排整齐。

萝卜、土豆、高粱米,

沾点荤腥叫打牙祭

如果连队吃大餐,

多半个连队都蹿稀。

干活累、生活苦,

我们全都不在意。

只要佩戴三片红,

身着绿军衣,

自会生出军人的豪气。

军装可以褪色,

印在老兵身上的印迹,

却无人可以抺去。

我们用青春作笔,

饱蘸着血汗的墨汁,

填写了我们铁道兵的履历。

铁打的营盘不在了,

永存的是营盘中结下的战友情谊。

老兵聚会,

总象有聊不完的话题。

也许,

过了二十年,

我们再次相聚。

坐着轮椅,

戴着助听器,

聊的仍然是,

我们的铁九师,

和东三省那

埋藏着许多故事的黑土地。

责任编辑:梦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