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寻那遥远的记忆

 麦夏 2023-04-20 发布于江苏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我战斗的足迹。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我失去的战友。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我无尽的思念。

这是43年漫長的时空隧道,这是43年浓浓的心灵情结。追寻那段岁月尘封的记忆,已成这些老兵们的久蓄心结。

2011年10月14日,徐其成等12名原铁道兵老战士终成南疆之行。他们打起“江苏铁道兵老战士重走成昆线” 的橫幅从淮安出发,直奔西南边陲小城——徳昌。从豋上火车那-刻起,老兵们欣喜、亢奋的心绪,沿着铮亮的铁轨,光速般地放飞那遥远的地方。

1969年初春,江苏灌云县735名热血男儿踏着残雪,跨越6000里山河,来到驻扎在四川省德昌县的铁道兵8816部队,投入了成昆铁路的会战。在这里,他们为响应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号召加快西南的三线建设,为了西南人民的富足安康,奉献了青春和汗水,乃至热血和生命。

一路西行,那43年茫茫的记忆,那43年悠悠的情絲,始终缠绕着老兵们的心:那条日夜奔腾的安宁河还凶吗?那棵开着火红花瓣的攀枝花还在吗?那个拖着漂亮長裙的彝族姑娘甜甜的笑声在哪里?那个机米的刘大爷是否还能相认?那个亲手参与修筑的锦川隧道能否拥抱?一次次的回想,一番番的感叹,一遍遍的念叨,-幕幕的幻影,始终萦绕着老兵们澎湃着的心。在锦川隧道百日会战中,圩丰籍战士许志玉在一次挖“马囗” 的工班上,双手紧握转动的钻杆半悬在一块危石上,大塌方轰然而下,两个四川籍战友得救了,而许志玉被乱石埋下,浑身九处骨折壮烈牺牲。亲眼目睹战友牺牲的经过,老兵的心里留下无尽的哀思!多好的战士啊!他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已,年仅19岁就長眠在远离家乡的西南大山中。老兵张启兵回忆道:他所在连的袁国华,在用雷管装填炸药时,意外发生爆炸,整个人被炸没了。这些回忆太令人伤感了!有人计算过,在成昆铁路建设过程中,平均每-公里铁路就有一名战士牺牲。“唯有牺牲多壮志”, 战士们就是以这样的胸怀和豪情,换取了成昆铁路的建成通车。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什么样的数学题我都能计算,唯铁道兵对祖国的贡献,我无法计算!

成都,一串诨名连接遥远回忆

十月十五日22时30分,火车停靠在成都北站。成都的战友举着接站的牌子早就守候在出站口,眺望着江苏战友的到来。“見到喽!見到喽!”一个地道的川腔高叫起来。一双双紧握的手,一个个热烈的拥抱,一声声久违了的问候,那一刻时间似乎倒流,岁月亦已凝固。久久不愿松开的双臂,道不尽43年的分别之念,一句句深情的问候,饱含着多少离别重逢的战友之情。第2天,他们聚集了150名战友为我们举行欢迎宴会。原铁十师徐冰政委的夫人75岁的阳庆珍大姐,指挥我们再次唱响了《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的军歌,优美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回荡在大厅里,激荡着毎一个“老铁”的心。成都战友联谊会会长沈绍国热情的致词、徐兵政委的慰问信,无一不让我们感动。举目“热烈欢迎江苏战友” 的橫幅,一种到“家”的感觉油然而生。战友啊!战友!此时此刻已找不到适合的词汇来形容战友的特殊情缘了!席间,战友们频频举杯互致问候,把盞交流倾诉衷肠。“李干亊”、“ 孙参谋”, 一声声亲切的呼唤,这是几十年来久违了的称呼呀!岁月年痕磨不平战友的兄弟情深!五营25连的战友较多,“大公鸡”、“ 老和尚”、“ 趴耳朵”、“ 老陪大哥”, 一个个亲切地叫起当年的诨名,“駟无忌惮” 地开起昨天的玩笑。徐其成清楚记得,成都战友马先知的母亲来队还带来好吃的辣子兔肉、老杨退伍时送给他的写有“海内存知已” 的笔记本。23连战友陈利相,在施工中大脑受伤,此时此刻的气氛使他兴奋异常,他手舞足蹈地敬酒,用自编的地道的川味顺口溜,向战友们殷殷地祝福,难怪得了一个“开心果” 的绰号。老陈,这是那个激情岁月留给你的纪念,你是为战友而开心,你是战友们永远的“开心果”。

德昌,64位战友在这里长眠

德昌——是老兵们本次行程的终点,这里是他们在部队时43年前驻扎的县份,老兵们将在这里寻找已成历史的记忆,祭奠曾经并肩战斗的英灵。

徳昌烈士陵园座落在县城东南一个山坡处,在这里安葬了铁道兵64位烈士。我们找到了圩丰籍烈士黄以则、许志玉的墓地,老兵们把从家乡带去的南京烟、洋河酒、板浦小脆饼、鲜花一-摆在烈士的墓碑前。战友啊!43年前我们并肩战斗, 你们小小的年纪壮烈了, 从此阴阳两隔.。6000里路的山和水、43年的云和月, 我们岁岁年年都有心灵的撞击和无尽的哀思.。久久的注目、喃喃的诉说,一行行泪水、-个个军礼,道不尽40年来对烈士的思念。浓浓的苏北乡音,忽许能告慰英灵:家乡的战友沒有忘记!家中的亲人沒有忘记!你是战友和亲人永远的牵挂。老兵们字字血、声声泪的呼唤,是为一首令天地动容的哀歌。一阵清风突起,托走几片紙灰、漂浮一阵酒香,大地微微擅动。战友啊!是你在显灵吗?烈士们安息吧!那南来北往列车的轰鸣,是为烈士们唱不尽的赞歌;烈士们安息吧!攀枝花为你证明,她那火红的花瓣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烈士们安息吧!你们将与日夜奔腾的安宁河一样得到永生!到了向烈士告别的时候了,在准备好的橫幅前老兵们列成一行,久违的军礼齐刷刷的举起,用军人的最高礼节,敬重烈士们与青山守望、与天地長存。此情此景,战友之情已远远地超越了亲情。在老兵们一步一回头地离开墓地时,仍沒有忘记叮嘱守墓人多多照看英灵。

永郎、锦川依旧情絲连连

永郎、锦川,那是老兵们新兵训练和连队所在地,他们要在那里追寻已经模糊了的记忆,寻觅丟失43年的情感。在此之前,老兵们的脑海里仍然是43年前的印象:一条窄窄的老街、一条扬尘的沙石路、一条碗蜒前伸的安宁河、一群身着黑花服饰的彝胞------。43年的苍海桑田,这里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原来的老街已成为“文物”, 破败地保存在那里,干打垒的墙基、竹篱巴的墙面、黑色小瓦的屋顶,经历了40多年的风雨,已是陈旧不堪,也还有几个上了年岁的老人,故土难离固守在这片本属于他们的“阵地” 上。依公路而建的新街和内陆沒有两样,只是规模小一些而已,这里是年轻人的“商海”。 这种弃旧建新的现实,是老兵们到了现场才清楚的。寻找过去部队驻地,是老兵们的心愿,在永郎老乡的指点下,找到了过去团部卫生队的遗址,在这里已无痕迹可寻,見到的是坑坑洼洼不成规模的稻田和菜地,唯有原院內的那棵老“黄角树” 仍健在,它在这里见证了43年的变迁。据当地-老者说,这棵大树三国时期就有,难怪6个人合不拢的树干把上百斤重的鹅卵石都宽厚地包容了。大树啊!大树,你是部队在此驻防的见证者,你是老兵们寻找故地的标志。如今,这棵黄角树已被徳昌县政府确定为0827号千年古树予以保护。变化的是那街那屋,不变的是人心。58岁的张大妈见到我们兴奋地说,部队在时常看电影,《地道战》、《地雷战》、样板戏都有,部队专门给老百姓留出一块空地。64岁的茆大爷说他还看过铁道兵文工团、成都军区文工团的演出,还兴奋得手舞足蹈地做出“金珠玛米雅古嘟” 的姿势,惹得我们都大笑起来。64岁的彭井贵大爷夸不尽那时的军民鱼水情,他说,你们仲副团長还帮我们薅秧子。

锦川是我们5营及属下所在地,在这里我们连负责锦川隧道出囗的开挖。在锦川用过午餐后,老兵们急切地爬上山坡,去寻找过去营部、连部驻过的地方,这是老兵们曾经的“家”。 这一刻,诗人贺敬之《回延安》中“-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的诗句,涌动在老兵们的心房。营部所在地已变为锦川小学,卫生所的简易房拆了,南北的老房子己是学校的办公生活用房,操场北端那个弧形一米高戏台子还在,那是战士们看演出的舞台。睹物思人,睹物思情,一百个、一千个“那个时候” 的往亊,怎能不让老兵们感慨呢!在搜寻故地的山坡上,我们意外地见到61岁的王丙义老人,他得知我们的来意后,兴奋地说当时部队驻地全知道:这里是61分队、这里是64分队、那里是65、63分队、靠桥头那块是62分队,那片桑树处是洗澡堂,澡堂后边是军马房------。一点不错啊!我们排帐蓬后就是洗澡堂,养军马的吴立科还是四队乡战土呢!说话间,25连的陈其孝走过来,刘丙义很远就认了出来,说那个人面熟。原来老陈是连队的统计员,每天都要路过米厂去营部报进度,而王丙义是米厂机米员,经常碰面,难怪有43年后的面熟。61分队是我和杨克鹏所在连队,那里的地形依然如故,只是沒有了惜日的生机,连部的房子被拆建为小学的教室面向安宁河,战士上课用的竹笆子“会议室” 和厨房已荡然无存。菜地边的那棵木棉树已不知去向,唯厨房北边那两棵大松树,还一如既往地守护着那曾经充满生机的操场,但蓬生的荒草已密密地遮掩住战士们练兵的足迹。搭建帐蓬的台阶还在,-排在台阶拐角处用鹅卵石垒砌的护角,依然支撑着在上面新建的锦川水厂的工棚。环顾驻地,惜日的热烈已被眼前的冷寂取代,过去的整洁也被丛生的蒿草淹没。我在心中默默地祈祷,但愿连队曾驻过的这片故土千年不变。我是退着离开这块故土的,多么想多呆-会多看一眼啊!离开“连队”, 我们径直来寻当年战斗过的那个洞口。洞口整洁分明,两条铮亮的铁轨笔直地伸向昆明,白色女儿墙的正上方阴体浇铸着“锦川隧道” 四个黑色大字,洞门左边标注着隧道的“生辰八字”:“ 隧——229、749、1970”, 分别代表隧道的编号、长度、建成时间。在许志玉烈士牺牲处,我注目良久,泪水早己模糊了双眼,当时的情景一起涌上心头。我们在洞口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我拣起两块卵石,一块象脚印,-块天然生有草书“走” 字,两块卵石被带回了家,它见证了铁道兵老兵43年后千里寻故地,重走成昆线的脚印。

在追寻那遥远的记忆中,不能不提到我在《支部建在连上》一文中提到的那个善做思想工作的单福田指导员。说不清必然还是偶然,我们巧遇了青年导游李华威,他竟然和单指导员家做过邻居,还告诉我们单指导员女儿单翼平在乐山市科委工作。根据小李的线索,我们放弃吃午饭,在大街小巷中连找了三个干休所一无所获,无法实现给老指导员敬个军礼的心愿,心中留下巨大的遗憾!

43年前,灌云735名热血男儿为了祖国,在西南三线建设中奉献了青春和汗水乃至生命.。今天,这批老兵都己年逾花甲,他们唯一不能释怀的就是那段遥远的记忆。有人说,有过军旅生涯的人生,方知绿色的可爱;有过出生入死的经历,才晓友情的厚重。正是基于这些,才有老兵们追寻那遥远记忆的壮行。

再见了锦川!你永远是战士心中的梦;再见了成昆铁路!你是战士梦的无限延伸;再见了战友!我们击掌相约,移动的铁塔便是你我联络的无名高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