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栀子柏皮汤:湿热基础方】【甘姜苓术汤:寒湿基础方】

 石门易卜 2022-05-20 发布于山东

一个人有湿热,选一个方治疗湿热,叫作栀子柏皮汤,栀子柏皮汤有栀子、黄柏、甘草,在临床实际中,只要见到一个人是湿热,首先选用栀子柏皮汤。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蘖皮汤主之。

栀子蘖皮汤方

栀子一十五个(苦寒) 甘草一两(甘平) 黄蘖二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功用:清泄湿热。
主治:伤寒,身黄发热者。

方义


 
本方黄柏苦寒,善清脏腑结热,且能泄湿退黄。以苦寒之栀子清泄三焦而通调水道,使湿热从小便而出。甘草甘平和中,防栀、柏苦寒伤胃。三药配伍,达到以清泄里热为主,兼以祛湿的功效。

运用


1、本方以全身发黄,发热不退,口渴,里无结滞为辨证要点。
2、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重症肝炎、胰腺炎等。

加减化裁


 
本方合茵陈蒿汤加黄芩、黄连可用于重症肝炎、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本方加茵陈、茜草、郁金等可治钩端螺旋体病发黄。

使用注意


 
黄疸初起兼表者,阳黄湿重热轻者不适合用。

栀子柏皮汤

别名
 

柏皮汤(《鸡峰普济方》卷十)。

处方
 

栀子10克(劈)甘草3克(炙)黄柏6克

功能主治
 

治伤寒身黄发热。

用法用量
 

以水400毫升,煮取25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摘录
 
《伤寒论》

汉·《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组成
 

栀子十五个(15克)、炙甘草一两(9克)、黄柏二两(15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
 

伤寒黄疸发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痤疮等病症。

痤疮(个案):以加味栀子柏皮汤为主治疗痤疮,取得良好疗效。(《新中医》2009年第2期)

方解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方中栀子清三焦湿热、泻肝胆之火,佐以黄柏清热除湿,两药俱能退黄。临床应用以发热、小便黄赤、周身面目俱黄、苔黄质红为辨证要点。如见大便秘结,加生大黄、枳实泻火通便;湿热重,加龙胆草、黄芩清热泻火燥湿等。

现代研究
 

通过对栀子柏皮汤运用色谱分析,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栀子苷(1),栀子酸(2),山栀苷甲酯(3),去乙酰车前草酸甲酯(4),芦丁(5),槲皮素(6),甘草苷(7),巴马汀(8),药根碱(9),小檗碱(10),甘草酸(11),甘草次酸(12),熊果酸(13),绿原酸(14)。

方歌
 

栀子柏皮湿热黄,发热尿赤量不长。栀子黄柏兼甘草,清热祛湿好思忖。

摘录
 
汉·《伤寒论》

一个病人来看病,下焦湿热,还有瘀血,我们选两个基础方就是栀子柏皮汤和桂枝茯苓丸合在一起。

治疗寒湿的基础方是甘姜苓术汤,这个方有四味药:甘草、干姜、茯苓、白术。

方歌:干姜苓术入甘草,寒湿为患痛在腰;温阳散寒祛脾湿,苔润脉细皆可疗。
功用:温脾胜湿。
主治: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致患肾着,身重,腰及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腹重,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
方论:肾受冷湿,着而不去,而为肾着。然病不在肾之本脏,而在肾之外腑,故其治法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方中干姜辛热,温里散寒,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利水为臣;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

《金匮要略》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一作表)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

甘草二两 白术二两 干姜四两 茯苓四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肾死藏,浮之坚,按之乱加转丸,益下入尺中者,死。

问曰: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谓也?师曰: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下焦竭,即遗溺失便,其气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须治,久则愈。

师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

问曰:病有积、有聚、有馨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藏病也,终不移;聚者,府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馨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馨气。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肾着汤

处方
 

茯苓 白术各120克 干姜(炮)甘草各60克(炙)杏仁(去皮、尖,炒)90克

制法
 

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
 

治妊娠腰脚肿痛。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4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食前服。

摘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七

举一个例子,我在门诊上班,遇到一个女同志,她说带下量多色白,从我们中医来说应该是寒湿。

接着她又说她的病证与情绪有很大的关系,一不顺心,盆腔炎就复发了,心情一好,病证没有好,但是相对来说轻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开两个方,一个是甘姜苓术汤,一个是四逆散。

在门诊还遇到这样一个病人,慢性盆腔炎,带下色白,经常感到小腹疼痛像针刺一样,开甘姜苓术汤与桂枝茯苓丸,这是我们学习基础方的重要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