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液压拉伸螺柱伸长量计算的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研究...

 伊伊爸 2022-05-20 发布于湖北

导读

作者:蒋祖威,熊跃兴,雷家维,郑焕,李萌 (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广州 510000)

来源:《化工设备与管道》2021年8月

摘要:液压拉伸螺柱的预紧力一般是通过拉伸伸长量来表征,但目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螺柱拉伸 量精细计算模型及绝对伸长量与残余伸长量之间关系研究,很难通过螺柱拉伸伸长量精细计算并预设 来得到目标伸长量。对螺柱拉伸原理进行了分析,结合螺柱拉伸试验和 ABAQUS 有限元分析,建立和 完善了螺柱拉伸计算模型,模型计算结果、拉伸试验数据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性好。研究表明,绝 对伸长量与残余伸长量成线性比例关系 ;伸长量计算取决于螺柱两端螺纹有效啮合区域之间长度 ;由 于螺纹螺牙回弹变形等缘故,实际操作预设伸长量需考虑荷载损失情况。




    法兰被广泛应用于压力容器结构连接处,法兰 的密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密封因素有很多,其 中,紧固件预紧力大小选取不合理及分布不均匀是导 致法兰密封失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液压拉伸螺柱因可 以实现预紧力的精准控制及几组螺柱同步拉伸保证 预紧力分布均匀而被广泛使用于高压容器法兰连接 系统中。液压拉伸螺柱最终预紧力大小通常通过残余 伸长量表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由厂家根据螺 柱设计载荷,结合载荷与油压对应关系,通过多组拉 伸试验后,提供螺柱绝对拉伸量、油压数值及目标残 余伸长量。研究螺柱拉伸原理,建立可靠的螺柱拉伸 伸长量计算模型对指导螺柱拉伸,减少螺柱拉伸试验 数量,提高工作效率,合理确定螺柱预紧力具有重要 意义。刘刚[1] 等建立了 RPV 主螺栓残余伸长量有限 元计算模型,可应用于反应堆压力容器主螺柱残余伸 长量设计验证,但没有对其可推广性进行分析,也 未对螺柱绝对拉伸量与残余拉伸量之间的关系进行 研究。李文霏[2] 对某项目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人孔、手 孔、眼孔螺栓拉伸数据进行了分析,利用最小二乘法 得到螺栓绝对预紧力与残余螺栓预紧力的函数关系, 但其未对函数关系背后的原理和理论进行分析,且函 数关系取决于螺柱产品结构,不具普适性。杨涛等[3] 利用有限元分析和试验方法研究了螺柱预紧力的回 弹量与设计值之间的关系,但未建立可指导实际操作的计算模型和公式。李贵桃等[4-6] 介绍了液压拉伸螺 栓的使用及预紧力控制操作等内容,但均未对螺栓拉 伸伸长量计算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对螺柱拉伸原理 进行了分析,结合螺柱拉伸试验和 ABAQUS 有限元 分析,建立和完善螺柱拉伸量计算模型,模型计算结 果、螺柱拉伸试验数据和有限元分析结构吻合性好, 可用于螺柱拉伸绝对伸长量及残余伸长量的计算,指 导螺柱拉伸操作。

1 螺柱拉伸伸长量理论计算模型 

    螺柱施加轴向载荷拉伸时,螺柱材料处于弹性 变形阶段,根据材料力学[7] 中胡克定律,螺柱拉伸伸 长量与所加载荷成正比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 

图片

式中 ∆L——螺柱伸长量 ; 

F——螺柱拉伸力 ; 

L——螺柱拉伸区域等效长度 ; 

E——螺柱材料弹性模量 ; 

A——螺柱拉伸区域等效面积。 

    液压拉伸螺柱结构(详见图 1)通常为 :螺柱头螺纹 ;螺母用螺纹,拉伸器用螺纹及各段螺纹之间光 杆区域。在螺柱施加拉伸载荷后,并不是整个螺柱 长度都受力发生形变,螺柱发生形变的有效长度为 上端螺纹有效啮合受力区域(拉伸器与螺柱)与下端 螺纹有效啮合受力区域(螺柱与法兰 1)之间的螺柱 长度。当旋紧螺母,卸掉拉伸器拉伸力时,螺柱发 生形变的有效长度为上端螺纹有效啮合受力区域(螺 母与螺柱)与下端螺纹有效啮合受力区域(螺柱与法 兰 1)之间的螺柱长度,根据公式(1),在拉伸器施 加拉伸力 F 时,螺柱绝对伸长量为 :

图片

其中 :

图片

式中 ∆L1——绝对伸长量 ; 

k1——伸长量与拉伸力之间比例系数 ; 

L1——法兰 1 与螺柱有效啮合长度 ;

L2——螺柱下端螺纹过渡段到螺纹啮合处的长度 ; 

L3——螺柱光杆段 1 的长度 ; 

L6——螺柱中间段螺纹长度 ; 

L7——螺柱光杆段 2 的长度 ; 

L8——拉伸器用螺纹下端过渡段到螺纹啮合处的长度 ; 

L9——拉伸器与螺柱有效啮合长度 ; 

D1——螺柱下部螺纹小径 ; 

D2——螺柱光杆段 1 直径 ; 

D3——螺柱中间段螺纹小径 ; 

D4——螺柱光杆段 2 直径 ; 

D5——螺柱上不螺纹小径 ; 

d——测量孔直径。

    旋紧螺母后,拉伸器卸掉拉伸力时,在不考虑 螺纹螺牙变形和法兰回弹量的情况下,螺柱的理论残 余伸长量为 :

图片

其中 :

图片

式中 ∆ L2——残余伸长量 ; 

k2——残余伸长量与拉伸力之间比例系数 ;

L4——螺柱中段螺纹过渡段到螺纹啮合处的 长度 ; 

L5——螺柱与螺母的有效啮合长度。 

    由式(2)和(4)可知 :

图片

即,在不考虑螺纹螺牙形变和法兰回弹量的情 况下,螺柱的理论残余伸长量与绝对伸长量近似成线 性比例关系。

图片

2 螺柱拉伸试验及装置 

2.1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如图 2 所示,由座板,螺孔座、螺 柱、平垫片、螺母、拉伸器和百分表测量系统组 成。试验用螺柱材料为 35CrMoA,材料弹性模量 204 GPa (20 ℃),螺柱下部螺纹和螺母用中间螺纹为 M80×4,拉伸器用螺纹为 M76×4。 

2.2 试验过程 

    螺柱拉伸试验的具体过程为 :首先将螺柱的一 端旋入螺纹座,然后将螺柱另外一端装上平垫片和螺 母,测量拉伸前螺柱内测量杆位移 ;通过液压拉伸器 将螺柱拉长,在螺柱拉伸力达到设计值后,利用百分 表测量螺柱内测量杆位移 ;然后,旋紧螺母,卸掉液 压拉伸器油压,利用百分表测量螺柱内测量杆残余位 移量 ;最终,在螺柱内部拉伸力的作用下,螺柱拉紧螺母,压紧被连接零件。

图片

2.3 加载方案 

    本文进行了多组不同拉伸载荷拉伸试验,试验 拉伸载荷详见表 1。 

3 螺柱拉伸有限元分析模型 

3.1 模型优化 

    在有限元模型建立前,本文对试验装置结构作 了以下简化 : 

(1)螺栓、螺孔座、拉伸器、螺母的最大螺纹 升角均为 0.994°,其值小于 4°,在轴向载荷作用下, 可将试验装置视为轴对称结构,1/2 结构即可代表整 个螺柱的拉伸情况。 

(2)螺孔座厚度较厚,可近似视为刚体,仅起 到垂直方向的支撑作用。 

(3)螺母下端受到均布支承力。 

3.2 有限元模型 

    为简化计算,取试验装置轴对称二分之一结构, 利用 ABAQUS 建立螺栓拉伸试验装置的有限元模型, 对拉伸试验进行数值模拟。有限元模型如图 3 所示, 所有单元均采用六面体单元,在螺纹啮合区域进行了 局部网格细化。 

3.3 载荷和边界条件 

    对有限元模型施加以下载荷和边界条件 : 

(1)螺纹之间的咬合面设置为接触,摩擦系数设置为 0.2。 

(2)试验装置的底面设置为固定。 

(3)拉伸器施加相应竖直方向拉伸载荷。

图片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由图 4 可以看出,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第一 圈螺牙的接触应力最大,以后各圈螺牙递减,其中前 10 扣螺牙承载了绝大部分拉伸载荷,符合现有的研 究结论 :约有 1/3 载荷主要集中在第一扣螺牙上,前 三扣螺牙承受了 80% 以上的载荷。显然,受拉伸载 荷作用下,啮合区域主要变形区域集中在前 10 扣牙承载区域。因而,在螺柱材料和结构尺寸及装配几何 尺寸确定后,可将式(3)和(5)中螺纹有效啮合尺 寸 L1、L5 和 L6 取值如下 : 

L1 = L5 = L6 = 0.8×3P + 0.2×7P = 3.8P=15.2 mm (7) 

    将其代入式(3)和式(5)可计算施加拉伸载 荷时螺柱的绝对伸长量和残余伸长量。

图片

4.1 理论绝对伸长量与拉伸试验伸长量对比分析 

    绝对伸长量拉伸试验、理论计算模型计算及有 限元分析计算结果如表 1 所示。对比绝对伸长量理 论计算结果、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和拉伸试验结果, 偏差在 2% 以内,吻合性很好,说明螺柱拉伸伸长量 计算模型及有限元分析模型合理可靠。施加拉伸载荷 时,螺柱不是在全长区域发生拉伸形变,而是螺纹有 效啮合区域之间螺柱长度发生拉伸形变。螺柱与拉伸 器、螺母及机体螺纹孔有效啮合长度取 4 个螺纹螺距 长度合理可行。

图片

4.2 理论残余伸长量与拉伸试验残余伸长量对比分析 

    残余伸长量拉伸试验和理论计算模型计算结果 如表 2 所示。对比残余伸长量理论计算数值和拉伸试验结果数值,试验结果数值比理论计算数值都要小 10% 左右。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 :旋紧螺母,卸除 拉伸器施加载荷后,螺母螺牙发生了弹性变形,导致 螺柱回弹,残余伸长量变小。从有限元模型中提取第 一螺牙竖向变形量,由表 2 可见,其变形百分比达到 了 8.5% 左右,加上螺母嵌入、平垫片、法兰等连接 件的压缩及螺纹偏差等因素,导致螺柱残余伸长量较 理论计算数值偏差更大。杨涛等[3] 通过有限元分析结 合预紧力回弹试验得出了类似结论。说明采用式(5) 计算预设螺柱拉伸残余伸长量时,应考虑一定的载荷 损失系数(建议取 1.1~1.2),否则达不到目标残余伸 长量。

图片

4.3 残余伸长量与绝对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工程实际中,螺柱拉伸一般在弹性范围内进行, 根据材料力学胡克定律,螺柱拉伸变形量与施加载 荷成线性关系。将各参数代入,由式(6)计算可得, 理论残余伸长量和绝对伸长量之间的关系为 :

图片

    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拉伸试验残余伸长量和绝对 伸长量离散试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并通过相关系数 R 评定其相关性。显然,当绝对伸长量为 0 时,剩余 伸长量为 0,离散数据拟合函数为通过原点的线性函 数。拟合计算结果如图 5 所示。 

    从图 5 可见,相关数平方为 0.999,数据之间为 强相关,可判定残余伸长量与绝对伸长量线性关系成 立 :

图片

    残余伸长量与绝对伸长量之间实际比例系数比 理论比例系数要小(0.621 < 0.676 ),主要原因是螺 母旋紧,卸除拉伸载荷后螺柱残余伸长量的损失。由此可见,残余伸长量与绝对伸长量之间比例系数取决 于施加拉伸载荷时螺柱有效变形长度与紧固螺母后 卸除拉伸载荷时螺柱有效变形长度之间的比值关系 及拉伸载荷卸除时螺柱荷载的损失系数。因此,拉伸 螺柱在结构设计时,在不影响操作的情况下,拉伸器 用螺纹与螺母用螺纹之间螺柱长度宜尽量小,一方面 可节省安装空间,另一方面可降低同等目标残余伸长 量下对拉伸油压机功率的要求。

图片

5 结论 

    本文对螺柱拉伸原理进行了分析,结合螺柱拉 伸试验和 ABAQUS 有限元分析技术,建立和完善了 螺柱拉伸计算模型,对液压拉伸螺柱伸长量进行了深 入研究,结论如下 : 

(1)本文建立的螺柱拉伸计算模型和 ABAQUS 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结果与拉伸试验数据吻合性较 好,模型合理可靠,可应用于工程中螺柱施加拉伸载 荷时伸长量的计算和验证,指导螺柱安装。 

(2)施加拉伸载荷时,螺柱不是在全长区域发 生拉伸形变,而是螺纹有效啮合区域之间的螺柱长度 发生拉伸形变。螺纹啮合区域载荷分布不均匀,第一扣螺牙的接触应力最大,以后各扣螺牙递减,其中 前 10 扣螺纹牙承载了绝大部分拉伸载荷,零件之间 螺纹有效啮合长度取 4 个螺纹螺距长度合理可行。 

(3)旋紧螺母,卸除所施加的拉伸载荷后,由 于螺母螺牙发生弹性形变等原因,会导致螺柱回弹, 残余伸长量变小。实际确定预设拉伸伸长量时,应考 虑螺柱回弹因素,确保达到目标残余伸长量,准确施 加目标预紧力。 

(4)残余伸长量与绝对伸长量成线性比例关系, 比例系数取决于施加拉伸载荷时螺柱有效变形长度 与紧固螺母后卸除拉伸载荷时螺柱有效变形长度之 间的比值及拉伸载荷卸除时荷载的损失系数。实际工 程中,在不影响操作的情况下,拉伸头用螺纹与螺母 用螺纹之间螺柱长度宜尽量小,以节省安装空间和降 低对拉伸油压机功率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