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油画的发明

 王力德个人馆 2022-05-20 发布于新疆

               油画的发明

    2012年去北京玩,正好国博有个美展——“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我们当然要去看,可惜不准拍照。


  

    今年去国博,又换了一批画,还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作品。

    一、蛋彩画是油画的前身

    那些作品既有“美术三杰”达芬奇等大师名作,也有无名画家作品,良莠不齐,有些似乎很幼稚。从技法上既有蛋彩画,也有油画,多画在木板上,这正是油画初创时期。也就是说,油画正是从木板上的蛋彩画发展来的。画了多年油画的我看了半天,也分不出哪是蛋彩画,哪是油画,正说明油画是按照蛋彩画的技法传承下来的。


  

    我们知道鸡蛋液黏而透明,可以当胶使用。从古埃及时期就用来调上颜料画壁画,后来后由罗马帝国传入欧洲,到文艺复兴时趋于盛行,当时的著名画家如:乔托、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提香等都曾用蛋彩画进行创作。一些大家都熟悉的历史名作,我们以为是油画,其实是蛋彩画。能保存很久不变色。

    不过蛋彩画的技法非常复杂,蛋液中还要配上许多“佐料”,然后与色粉配成颜料。它干得太快,来不及从容细致的画,也来不及进行不同色彩的衔接,等你画上后面颜色时,前面的已经干了。所以要一点点一层层地小笔点染,有点儿像水彩的透明画法,从浅入深,由薄到厚,画一幅画很麻烦。对技术要求很高,一般人掌握不了。

    而且如果底子做不好,或者保护不好,蛋液会腐败变臭,那就闻不得了。

    还有一点,蛋彩画的色层比较脆,缺少柔韧性,所以不能画在布上,只能画在木板上。因木板太重,所以不可能画成很大的尺幅,所以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蛋彩画都比较小。这样就无法画出复杂而宏大的场面,也就无法表现伟大的历史事件。

    二、油画的发明及优缺点

    文艺复兴期间,油画逐渐诞生了,中外美术史论文献几乎均注“发明于十五世纪之尼德兰,系画家凡·爱克兄弟所创。”。


  

  

  

    由此可知,油画是15世纪发明的,而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6世纪,也就是说,油画是文艺复兴中期发明的,在文艺复兴之前都是蛋彩画,文艺复兴之后都是油画,文艺复兴恰是蛋彩画向油画过渡的时期。

    他们用亚麻仁油代替了蛋液,在布面或木板上画。它干得比较慢,如果天不是太热,往往从上午画到下午,颜料也不大干,先后画的都很容易衔接上去,这就很好掌握了,比水彩还好学,连我们这样的凡人也很容易学会,真得感谢这哥俩儿。


  早期油画的透明画法


    油画颜料是用亚麻仁油加上色粉做成,里面还有硬脂酸,就是做肥皂时让它保持硬块的配料。在颜料里加上硬脂酸,就能让颜料变得比较稠,能画得很厚,后画的颜色就很容易覆盖前面的颜色。

    比如一片暗影前有几支亮叶,如果是水彩就很困难,得把亮叶空出来,而油画则可以在暗背景上直接点上厚厚的亮叶,表现力大大增强。

    另外一点,文艺复兴时代的画都是在室内作画,所以颜料好保存,也不用携带,可以做成一罐一罐的直接用。到了印象派时代,画家们提倡去室外作画,要表现阳光效果,所以称为“外光派”。但到了室外,一罐一罐的颜色就不好携带,也不好保存。开始先发明了用猪尿脬来盛颜料,但还是不方便。后来终于发明了像牙膏袋那样的锡袋,把颜料装在里面,有盖,画时拧开,挤完拧上,这样既便于携带,又便于保存。为室外作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我们当年在文革中画大画,白颜料经常脱销,跟杨鸣山大师(移居澳大利亚,近闻已去世)学会了自制白颜料。后来我们跟肥皂厂的“革命造反派”联系,要来硬脂酸,跟调色油一起,用铁锅融化,再加白粉搅匀,就成了白颜料,想稠想稀全凭自己掌握,比买的还好用。

    油画颜料甚至能堆起来画,干透之后便成了浮雕,我们亲见陈逸飞一伙儿画的《黄河传夫曲》,那船板其实就是颜料的雕塑。

    卖的油画颜料比较稠,如果想画稀一些,薄一些,就用亚麻仁油或者松节油调稀,甚至能调到非常稀薄透明,效果就有点儿像水彩画了。

    其实核桃油也能用来调色,我在南疆工作时,调色油不好买,但核桃却是当地特产,整上两公斤核桃,剥仁,炒熟,榨成油,既能炒菜,又能画画,画面充满核桃的香味。不过核桃油不容易干,南疆沙土又大,几周不干,画面上全粘上一层土,照专业说法,显得更加“沉着”,以至我后来想临摹复制,再也调不出当年灰头土脸的“南疆风格”。

    油画画完也可以像蛋彩画似的,在完全干燥后罩一层透明漆(上光油),能保存很久。油画技法好掌握,易衔接,能一层一层覆盖,不必像蛋彩画似的担心后上的颜色把前面的颜色“翻起来”(水粉画就存在这个毛病),所以能画很大很复杂的场面,非常适合画那种人物众多,场景宏伟的大型历史画,在摄影术发明之前,历史画面全靠油画记载。当然,画小幅油画就更不在话下,富人往往请画家给自己,给夫人画肖像,否则我们哪知道几世纪前的名人长什么样儿。

    在西方,著名油画价值连城,往往成为国家财富。我经常在书中看到这样有趣的历史场景,比如欧洲打仗,如果小胜,败方须向胜方赔偿20幅油画,大胜,则败方向胜方赔偿100幅油画。这时的油画名家就是国宝,连国王也轻易不敢惹,得当大爷供着。

    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过去了五六百年,油画材料和技巧已经发展得极为成熟。不过我们在使用过程中,还是感到有不便之处——干得太慢,画的时候自然好衔接,但如果想再覆盖第二遍,就得等它干透,一般夏天得等一两周,冬天得一两月,理论上说甚至要半年才能干透。这样就大大影响了作画速度。

    尤其难受的是,出外写生,画完当天肯定是油乎乎,黏兮兮,不敢碰,往回拿很不方便。

    三、最新的发明——丙烯画

    于是,上世纪又有了更新的发明——丙烯画。在网友“武乡猴”的怂恿下,我也玩了一把,这种新的化工颜料比油画干得快多了,两个小时肯定干,有时甚至来不及衔接就干了(据说干燥快慢可以调,我还没怎么试过),但第二天绝对能画下一遍,出外写生也没麻达。它在布上、纸上、木板上,几乎任何材料上都能画。而且也不用油调,就像水粉画似的用水就行,洗笔也方便多了。实际上它比油画,甚至水粉还好掌握,现在不少油画家干脆就用丙烯代替油色了。


  

  

    画出来的效果几乎跟油画没什么区别,尤其罩一层上光油之后更漂亮。它比油画还能保持长期不变色,因为它干了后实际上就是薄薄的塑料层。不怕水,不怕油。

    技术的进步对艺术的促进和普及无可估量。从时间维度看,如果说动物原料的蛋彩画对应于农业社会,则植物原料的油画对应于工业社会,那么化工原料的丙烯画就对应于信息社会。当然,丙烯画能不能像油画取代蛋彩画似的取代油画,个人才疏学浅,就很难预测了。

                 2018年1月4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