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德勒在1962年的著作《战略与结构:美国工业企业史的若干篇章》中,研究的主题是美国大企业的成长及其管理组织结构如何被重新塑造以适应这种成长。 当钱德勒开始研究美国企业组织的结构变化时发现,自20世纪初以来大企业组织演变的主要特征,是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多部门的组织结构。在这种组织结构下,公司的总部计划、协调及评估若干分部(即事业部)的工作, 并向它们分配必要的人员、设备、资金和其他资源;负责分部的执行经理处理一个产品主线或服务所必要的职能管理,对分部的财务状况和市场负责。这就是事业部制或所谓的M型组织结构,被美国企业界称为分权结构。因此,美国企业如何从原来的直线职能结构向多部门结构转变就成为钱德勒研究大企业成长过程中组织转变问题的焦点。 毫无疑问,转向这种新结构的决策是由企业管理者做出的。但历史经验表明。除非受到强大的压力,管理者很少会改变他们日常的惯例和权力地位。因此,创造新组织形式的决策取决于管理者意识到企业面临的紧迫需要和机会,而他们的相应决策就是一个战略问题。于是,钱德勒提出一个战略与结构互动的分析框架研究战略决策导致组织结构变化的过程。钱德勒把战略定义为企业长期基本目标的决定,以及为贯彻这些目标所必须采纳的行动方针和资源分配,把结构定义为管理一个企业所采用的组织设计。基本的假设是结构跟随战略。 在《战略与结构: 美国工业企业史的若干篇章》一书中钱德勒应用战略与结构互动的分析框架,通过杜邦、通用汽车、新泽西标准石油和西尔斯-罗巴克四个企业的个案分析,表明企业的扩张战略必须跟随相应的结构变化。因而,钱德勒总结道:战略性的增长来自更加有利可图地利用现存的或扩张中的资源。如果要有效率地经营一个被扩大了的企业,新的战略就要求一个新的,或至少是重新调整过的结构。 我们认为,钱德勒的分析研究与自组织的企业组织演化观是契合的,并且为自组织的企业组织演化观提供了必要的经验基础和历史概括。钱德勒揭示了企业组织的发展是内生的,《战略与结构》的中心论点就是:一个企业面对新的机会(进入相关的产品市场和地理扩张)可能会采取一个投资战略;但这个投资战略就生产工艺、产品和地理来说越是目标远大,发展一个能够协调投入流量和产出分配的管理结构就越是关键;因为只有这种相应的结构才能协调多样化和复杂化的企业生产过程,从而证明大规模投资的合理性。虽然没有去直接论述,但钱德勒的研究间接支持了自组织的企业组织演化观的中心思想:企业组织的发展演化过程,是一个由无序到有序、由旧结构到新结构的自组织演化过程。钱德勒战略与结构互动分析框架与哈肯模型也是契合的: 一是钱德勒选取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两个变量来分析美国大企业的成长及其管理组织结构如何被重新塑造以适应这种成长。企业战略指“企业长期基本目标的决定,以及为贯彻这些目标所必须采纳的行动方针和资源分配”,组织结构则指“为管理一个企业所采用的组织设计”。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基本反映了企业组织系统的本质特征,而且哈肯模型本身要求两个变量,也符合哈肯模型的变量要求,并且是企业组织发展演化中的关键因素。 二是钱德勒经验研究表明:企业结构要追随企业战略,从而从经验层面识别出在战略与结构两个变量中,战略的作用更为明显,是序参量,支配着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对推动企业组织的发展演化至关重要。因此,钱德勒战略与结构互动分析框架与哈肯模型是契合的,针对这两个变量的分析结果可以反映企业组织系统演化的过程机制及其一般特征。 |
|
来自: 张立品vnf7h6ps > 《UCADBA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