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卢梭第一次见到了华伦夫人。那一年她二十八岁,卢梭还不满十七岁,对她产生一种近乎感激的、无比温柔的情感。 卢梭认为,他与华伦夫人的相遇加速了自己灵魂定型时刻的到来,后来,她离开了。一切都让卢梭想起她。他要回到她身边,生命中只有她,也只为她而活。 卢梭回忆着与华伦夫人共度的美好时光:“我们拥有过那么多美好的时光,却都十分短暂,转瞬即逝,随之而来又是怎样的境地啊!我没有一天不在喜悦和感动中回忆我生命中这段独一无二的短暂时光,那时我完全是我自己,没有杂质,没有挂碍,那段时间我可以说是真真切切地活着。” 卢梭说,自己的心灵需要一位红颜知己,于是就得到了她;自己不愿意受到奴役,于是便享受着完美的自由。从那时起,他就开始考虑要给自己找到一些散心的消遣,以此排遣心中的忧虑,储备一些才能是对抗苦难的最可靠的对策。 文章至此戛然而止,显然这一章没有完成。 附录:卢梭大事年表 1712年6月28日:让-雅克·卢梭诞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法裔新教家庭。父亲是钟表匠依萨克·卢梭,母亲是苏珊·贝尔纳。卢梭是他们的第二个儿子。出生后不久,母亲即死于产后失调,由姑母抚育。 1722年10月:有一次,父亲与人发生纠纷,诉讼失败后出走里昂。寄居舅父家中。 1725年4月:到一家雕刻匠铺子里做学徒。 1728年:不堪师傅虐待而出逃。经神父介绍投奔安讷西的德·华伦夫人。 1731年:在日内瓦、洛桑、讷沙泰尔、伏沃、伯尔尼、里昂等地流浪。 1734年:做华伦夫人的管家,协助其家庭制药,开始接触植物学。 1736年:与华伦夫人一道前往尚贝里附近的沙尔麦特养病,研究洛克、莱布尼兹、笛卡儿等人的著作。同时钻研音乐理论,作曲,并学习解剖学。 1743年:靠教授音乐、抄写乐谱维持生活。春季:完成歌剧《风雅的缪斯》,引起巴黎音乐界注意。作品《新记谱法》以《论现代音乐》为名出版。 1745年:结识老一辈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1750年7月9日:应征论文《论科学与艺术》获奖,年底出版于日内瓦,引起重视,但也导致朋友间看法的分歧。 1753年冬季:第戎学院征文,题目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什么?人类的不平等是否为自然法则所认可?”开始撰写应征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755年4月:《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在阿姆斯特丹出版。 1756年:以《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奉赠伏尔泰,伏尔泰称之为“反人类的新书”。4月:移居蒙莫朗西森林的“隐庐”,开始写《新爱洛伊丝》。 1759年:开始写《社会契约论》。 1761年:《新爱洛伊丝》出版,受到热烈欢迎。 1762年4月:《社会契约论》在阿姆斯特丹出版。6月:《爱弥儿》在阿姆斯特丹和巴黎出版。巴黎大主教博蒙出面干涉《爱弥儿》的发行,禁止阅读此书。 1765年9月:拒绝普鲁土国王腓德烈二世赠送的年金。此时,讷沙泰尔掀起迫害风暴,逃往圣·皮埃尔岛。不久被该岛驱逐。 1766年1月:随英国哲学家休谟到英国避难。开始编撰《植物学术语辞典》。不久,与休漠发生冲突。3月:迁往英国的乌顿,写作《忏悔录》,并于年底完成前六章。 1768年:避居各地,抄写乐谱为生。8月:在里昂附近的布古安与戴莱丝·瓦瑟正式结婚。 1775年:写成《对话录:卢梭评判让-雅克》。 1776年:开始写《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1777年:病情恶化,停止抄写乐谱,生计艰难。 1778年5月:移居埃美农维尔庄园。不久,罗伯斯庇尔慕名来访。 7月2日:逝世,葬于埃美农维尔附近的杨树岛。墓志铭为:“这里安息着一个自然和真理之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