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乘佛教——第四次集结的新动向

 西一里2l6sluho 2022-05-20 发布于上海

公元二世纪左右,贵霜帝国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迦腻色伽一世,在胁尊者的提议下,召集五百比丘整理经律论三藏,集为《毗婆沙论》二百卷,这就是为第四次结集,这个贵霜帝国是2世纪时,印度北部和中亚的大国,其中迦腻色伽一世是最为出色的君主。

他在位期间,四处征战,大大地扩张了帝国的领土,西起伊朗边境,东至恒河中游,北起锡尔河、葱岭、南至纳巴达河,周边小国纷纷前来依附,帝国各个地区的各个群体之间的交流和流动更频繁,冲突也频繁。

文章图片1

迦腻色伽觉得还是得靠宗教信仰的力量,教化民众。

当时在帝国境内的几个大宗教中,婆罗门强调种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上下等级区别,迦腻色伽自己就不是贵族,原本只是帝国镇守印度的将领,在婆罗门教的体系中地位相对低下。

当初贵霜帝国第二代君主去世,国家内乱,他靠手里的军队坐上王位。所以,真的推行婆罗门教,对他来说是在放大自己的劣势,其他宗教如袄教摩尼教景教(也就是基督教聂斯脱利派教会),人单力薄,无法在帝国全境进行推广,挑挑拣拣,迦腻色决定选佛教,佛教提出人人平等,正适合让各个群体、各个地区消除隔阂矛盾,迦腻色伽以身作则,大力弘扬佛教。

他把首都迁到了犍陀罗地区的富楼沙,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大讲经堂,雕刻了一批佛像,还招来一批高僧大德,包括胁尊者、世友、众护、马鸣等,来到自己身边为自己讲经说法,他在治国闲暇之时,经常抄出佛经来读。每天都会请一名僧人进入宫中,来给自己讲说经文。他还让僧人们进入宫廷教育王子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迦腻色伽的佛学知识越来越深厚,接触到的说法也越来越多,他发现一个大问题。

文章图片2

各部派的经典在解释上都有所不同,甚至说法相去甚远。原本学习佛典是想要答疑解惑的,但是迦腻色伽发现自己越读越乱,越学越不懂。

所以他找到胁尊者询问。

胁尊者说从释迦牟尼去世以后到现在,已经年头太久了,佛的弟子们原本在学习的时候都是各有侧重的,各自学习一部分佛法,本来就有不同,在这么长时间的传承中,由于理解不足或者其他原因,解释也就不一样了。而大家只是学到了佛一星半点的知识,就以为掌握了真理,然后各执己见,互相攻击,迦腻色伽感觉很伤脑筋,为佛法的分裂悲叹不已。

他表示很庆幸自己能得到佛法的教诲。现在我又有幸在俗世间得到这么高的成就,有了这么大的权势,就更有责任弘扬佛法,让所有人都能沐浴佛法的光辉,如果各部派的僧人把本部派的经典详细解释一下,最后集结起来,这样一来,经、律、论三藏所有的经典就都能解释个遍了,胁尊者十分赞同迦腻色伽王的这个想法,二人开始筹备,在迦腻色伽王命的召集下,四方僧人、信徒纷纷赶往首都。

由于赶来的人数实在是太多,迦腻色伽三次下令筛选有真才实学的人,最后留下了高僧五百人来做佛经的大结集,为了高僧们有个好的工作环境,迦腻色伽特意建了一个大佛寺给他们。

高僧们也不负迦腻色伽厚望,历时十二年,结集起二百卷的《毗婆沙论》,为当时佛法的总结,原本佛教经典都是僧侣来解释,因为这是受到国王支持的集结,经典中就融合了许多世俗统治者的想法,比如成佛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个人解脱,还要普渡众生,并主张人人皆可成佛。

这就是大乘佛教的雏形。

文章图片3

这样,佛教经过一定改造,对帝国统治有很大的帮助,首先佛教提倡和平、宣扬平等,有着安定人心的作用。第二,帝国在各地开建的佛寺,成为了铜矿和葡萄酒贸易的中转站,大量的贸易收入为贵霜提供了丰厚的财政支撑,迦腻色伽在位时,贵霜帝国达到极盛期,甚至曾与东汉大打出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