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多天的陪伴,让我更加清晰自己——不忘初心,适时复盘

 张慧慧8511 2022-05-20 发布于河北

今年的57日,我终于在思考了一年之久后开通了自己的公众号,说实话,开通这个并不难,注册也花不了几分钟,难的是怎样坚持更新,在中间一段时间,我也给自己请假休息过两周,不是写不下去了,是有一种无名的压力让我觉得要放空一下。有点“节奏太快跟不上”的感觉。目前公众号共更新文章20篇,均为原创。

刚开始写就碰到了一些阻力,例如我看到某文说:“你那么爱说教,去写公众号啊”……看到一阵凉凉啊,难不成写公众号就是爱说教啊,这不说的我嘛,我不要面子的吗?!可是,我想改掉这个毛病的呀。结果就是——我一部分说教在此消耗掉了,对我身边人就少了很多说教,他们应该也在庆幸被我这个爱好给解救了吧^_^。

开这个的目的也简单,首先是自己学了一点心理学,有种跃跃欲试的自恋时常“蛊惑”着我,因为真的找个来访者下手,还是超级有难度的,毕竟我只是参加了个中科院的入门考试,PS:最近对这个考试一些风言风语,借此机会也给大家普及一下

 http://www.psych.cas.cn/qtgn/tzgg/201908/t20190825_5369724.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此考试是一门入门考试,如果稍微用点心,收获不是一点点,它作为一门入门培训,可以带你进入更深的领域,当然这要看你兴趣是否在,参加次培训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只想单纯的要考个证,确实是没有任何用的,但是你如果把老师讲的都消化了,那,绝对是非常有收获的,有了方向,加上老师提供的资源,足以让你大幅度提升,找到方向,研究一门自己最喜欢的,即使成不了专家、成不了咨询师,那也一定会给你的工作生活提供很大的帮助,大小程度因人而异,我觉得对我帮助还是很大的。所以,自恋趋势是最大的动力。

再就是,因为刚学了心理学,经常在路上、小区广场上、幼儿园等地方看到一些特别调皮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有的拳打脚踢、有的恶语相向,看到这些真的让我很难受,“慈母心”大发,又不知道自己应该做点什么,虽然我有时候也会对我闺女也有那些让人很烦的说教(现在也明白了我比他们也强不到哪里去,结果都差不多),都是暴利……所以这个过程就开始了,我是一边反思一边组织语言的,我本身就是个问题呀,我想写出来对自己是一种更深刻的认识,也许还能影响到跟我一样的家长,何乐而不为呢……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公众号虽然漫天飞,有非常非常好的,但是有一些看起来用词太专业,不够平民化;还有一些前面看得津津有味,结果到最后没跟你说完,而是飞来一打广告,意思是:“欲知详情,请点开链接购买”,经济社会必须谈钱,但是真的会很扫兴,即使你买得起,篇篇文章最后都让你买课,也够烦吧!而且广告就广告吧,最讨厌的就是说话说一半......我觉得文化断层现象这么严重,这个氛围脱不了的干系!还有一种超级普遍的,就是篇篇文章都是转载来的,谁家的好转谁的,但是我都看过好几遍了啊,重复率那么高,一看作者,好吧好吧……所以,我开公众号的时候就默认过:我每一篇都是原创,而且必须是用心写的,对我有过影响的内容我才会去写,印象不深刻的也写不出来呀!

开始写之后,问题也很多,每次发表之前,我都会纠结纠结纠结,最后一咬牙、一跺脚,发出去吧,写都写了,为什么纠结呢?!没错,就是总觉得自己写的不好,有的改了几次,还是觉得不好,最后又觉得我尽力了,所以就还是发表了,那个从很深的纠结到现在稍微有一点,真的是有点越来越不要脸的过程,但是还是得重申一下,我的言论只是代表我目前的认知水平,难免有不妥、有失误,而且,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在人生低谷的时候,想有所进步,只要日后的认知比现在有提升,不就皆大欢喜了吗?至于能影响多少人,当然是越多越好,我也希望世界越来越美好,我闺女以后的生存环境不是会更好一些吗?!这些美好的愿望……我会安慰自己,有期待,就会有收获,哈哈……而我,基本上也不会再纠结于此。

希望大家也能带着孔老夫子那句:三人行……还有照镜子的心态来看我的文字,那样的话,无论如何,都不会浪费你那每周的几分钟。

刚开始就收到了很多朋友和老师们的鼓励,有图为证:

这些鼓励真的对我来说挺重要的,虽然只是一个平台,但是得到认可的感觉还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的自恋,而且还有很多非常用心交流的朋友,有一起探讨的、还有推荐一些好书的,在文章结构、阅读舒适度甚至精确到什么字体会让人更舒服的,还有关于图片、插图等建议的,有一些立马就见效的已经统统用上了,(从第一篇开始读应该大家都能够发现变化,哈哈)有一些比较慢还没来得及实施,例如让我自己画图的,我会慢慢过渡,找到适合我自己的一些方式方法,我觉得真正的交流就是各抒己见,这样才能一起进步,如果只有认可,就不够真实。

而大家对我的看到,就是最大的认可,让我非常感动,也给了我一些动力。

最近几天,有朋友给我提了一些宝贵意见(下图),这个问题我确实顾虑过,但是最终感情用事又一次战胜了顾虑,释放了我一部分攻击性,同时,这是一次自我反思的机会,我坚持了自己,没有去修改什么,我知道这可能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但是这又是客观存在的,虽然这篇文章我没有再修改,但是在以后我还是会用更好的语言去表达,既犀利,又能让大家愉快的接受,这是我以后要努力的方向^_^

一部分看过的人会跟上面那位朋友一样觉得内容是不错的,标题会让很多人接受不了,这都是很用心的朋友,而且,我非常感恩她,因为她认真读了,她还读懂了我,此时好想拥抱一下她,哈哈哈;

有的同学表达了认可,因为她也跟我一样学了一些心理学,自我察觉到一些,但不是很确定,以前不能正视的问题,现在能正视了,我相信,在以后的育儿路上一定会对她有启迪,再深入探究一下,她就绝不会以爱的名义去绑架自己的孩子,这对他们双方都会有极大的帮助。亲子关系也会更加和谐。看到这样的反馈,我自己的价值感也会不自觉的提升;

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可能看到这个标题,连看都不会去看一眼,我的自恋一定会不同程度的勾起他人同样的自恋,结果就是,可能都不给我机会解释——就是连看都不会看,^_^虽然后来我给了自己补救的机会,但是我确定很多人依然无法接受,跟我的表达方式是有很大关系的。

那么没看过这篇文章的小伙伴们一定好奇了,到底是哪篇呢?就是这篇: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恨

还没有看过的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可以看一下。

接下来的更新文章会继续突破自己,也欢迎各位有什么问题的留下问题,或者一起交流,没有讨论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而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就如尼采所说:没有真理,只有解释。

初心不改,砥砺前行。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学,分享给需要的人,这个过程就很精彩,在以后的路上,我也会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尽力不辜负关注我的亲人们。

感谢大家100多天的陪伴,让我更加清晰自己,而现在也还是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在发表之后我也会不自觉的关注阅读量,毕竟,我不是在写日记,我希望把有价值的东西带给了大家,所以,如果你觉得对你有所帮助,值得读,有价值,记得适时点一下“在看”,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实事求是就可以。而如果你觉得没什么意义和价值的,也欢迎您在后台给我留下理由,期待跟您一起探讨。

下面是几篇点击率比较高的,没看到的可以看一下,看过的可以再巩固一下,哈哈哈(排名不分先后),想看更多,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好好麻麻成长记。

创意美术课,怎么选呢?

父母越舍得,孩子越独立(由“分床睡”所想到的......)

幼儿期(3-6岁)孩子应该在干吗?

“妈宝男”和愚孝

只要父母肯努力,没有孩子搞不砸

原生家庭真的什么黑锅都该背吗?

家务事,清官难断,但是真相就那么一个

“新生儿到底该不该一哭就抱”—你给孩子的爱他(她)能收到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