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实的看到自己、看到孩子,承认自己那部分“恶”,尝试跟孩子一起成长和改变。

 张慧慧8511 2022-05-20 发布于河北

说好了这周开始关注自己的,而且也为大家准备好了一个案例,可就在这周,我还是收到了一些信息,都是因为跟孩子之间的问题,所以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还是决定送自己这份礼(年终)物(总结),这可能算是“职业病的后遗症”,因为之前,我也是年终总结的“终结者”。

越来越多的家长能接触到一些话了,比如:“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原生家庭影响孩子一生”、“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接触到的人多了,就能发现,这些“蜻蜓点水”的接触有时候仅仅是让家长们更焦虑了、更不知所措了而已,因为背后的原因纷繁复杂,大部分人没有时间、也不想去搞清楚里面真正的原因,这也是正常心理咨询师存在的原因,明明过得还可以,我干嘛要自讨苦吃呢,于是,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孩子就无缘无故的成了背锅侠!

因为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的一些行为问题的时候,喜欢这样推卸责任:我们已经尽力了,TA还跟我门对着干,就是TA有病;我们真的是拿他没办法了,然后带着很多money,去找“专家”,期待让“专家”拿着钱立马(起码在短时间内)赶紧治好,还他们一个“乖”孩子!

周一下午的时候,同学还跟我吐槽,现在的家长真的是太不负责任了,一个16岁的初中生,医院诊断重度抑郁,都出现了精神病性的幻听很多症状,孩子的父母竟然说没事,甚至都没有仔细看诊断报告,以至于她很生气的质问那是你亲生的吗!我能感觉到她的气愤,为孩子感到悲哀和对这些家长的失望,以及自己些许的无力感。

一些问题,不外乎家长不能接受自己的“恶”,有研究显示,工人和个体户家庭的孩子行为问题明显比例要高一些,当然这只是比例,干部、知识分子家庭同样也存在很多问题,在我看来,这跟家族的人格健全程度有关,当然最直接的是父母的人格健康程度。说到这里,就提前预告一下下期内容:通过一个案例洞悉人格发展水平。

出现父母推责,把所有问题都押在自己孩子身上的原因自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构造,而且每家都不会完全相同,但是也有共性,比如:从来不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来看待,觉得孩子就是孩子,随意的想对他干嘛就干嘛,比如那些张口就骂、伸手就打的家长,当然这样的家长越来越少了,他们知道不能打孩子的同时,“巧妙”的把这种粗暴的手段再转化成其他形式的暴力,我们称为“软暴力”,虽然TA们不打不骂,但是说出来的话就是让你难受,然后不得不按照他们的方式去做,他们虽然没打你,但是最终让你感受到的是比打你还要疼一百倍;

最近网上流行一个词叫PUA,你们一搜可能都是什么渣男怎么PUA女性之类的,但是我想告诉你,这个东西细思极恐、无处不在,而且习惯了这么做的人往往“自然而然”的就能做到,让对方很不爽,但达到了他自己的目的,成年人是可以坚守自己界限的,但是一个孩子的话,TA很容易被自己的父母PUA……送个视频给你们,看看是不是有些细思极恐了?!

没法承认自己的“险恶”,是因为我们为了活着已经隐掉了很多我们本来有但道德上并不允许的东西,道德并不是社会规则,只是我们给自己捆上的过度的精神枷锁!而且没有人教我们怎么去处理这些东西,于是我们学会了压抑,当某一天一个新生命出现在我们面前,在TA渐渐长大的路上,这些当年被我们压抑掉的道德不允许的东西出现在孩子身上的时候,我们慌乱无措……越是被约束的多、越是“乖”“听话”的人,越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有诸如撒谎、暴力、攻击性、秘密、性等等看上去“恶”的一面,因为我们对这些都是负面评价,这些是“不好的”的标签已经贴了无数年,没有人愿意睁开眼睛去看看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们只想要一个好的结果,但纸包不住火,总有一天,会有一个人来承担这些结果,几乎没有什么“侥幸”!

这些东西被压抑的循环随着人格发展的进阶,有松动是必然的,虽然这种觉察和反思极少有人愿意去面对,但是真的可以面对自己浑身的“毛病”时,那才是成长松动的开始,能够看到自己的病(事实上,每个人在这一生中,是不可能没病的,身体、精神的都是,严重程度的差别而已),坦然接受自己的病,然后对症下药,症结才能打开,病才能祛除,心理疾病亦如此。心身疾病,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一些事...

某天,当我们开始诚实的、真诚地面对自己,发现自己不是什么全能选手,我们有着跟孩子一样的爱、恨、情、愁,而作为家长,我们因为资历深年龄大经历的这些爱恨情仇自然比他们要丰富一些,这样,当他们在成长的路上遇到了什么麻烦的时候,我们也大可不必慌张,我们经历过的可以跟他们交流感受,我们实在没有经历过的,可以从他们那里听到他们的感受,我们互相交流这些感受,一来可以丰富我们的感情、二来可以互为镜子,共同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为什么一定要站在道德制高点去为难自己和孩子呢?毕竟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不一样的,强迫他们去体会我们的生存环境又有什么意义呢?当我们能理解他们的时候,他们自然会去试着理解我们,而PUA就太自恋了,站在全能自恋的维度,不过是在向孩子传达“我都是对的、你必须听我的、你不听我的,你就是错的!”拜托,现在不是二元对立的时代了,没有非黑即白这么蛮横的制度,多元化的声音是我们社会、乃至地球所允许的。

如果孩子问你最爱谁,请如实告诉TA:我最爱自己!因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是不会爱别人的,包括自己的孩子;当然这里还要区分自己的“爱”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样的形式,你有没有让自己过的舒服一点,有没有开始允许自己、接纳自己,有没有循序渐进的去发现、察觉自己,这些都是开始知道爱自己的表现。

真实的看到自己、看到孩子,承认那部分“恶”,尝试跟孩子一起去成长和改变。才能让孩子更安心和踏实的把自己交给父母,更愿意和父母一同来面对各种意外。

明天就是2021年了,在过去的2020年,我收获良多,一直陪伴、一起学习的小伙伴们,一路陪我成长的家人和孩子、一起经历过青葱岁月的朋友们,都是我最想感谢的人;还有在心理学这条路上的各位引路人、导师,一直如灯塔般指引着我,2021会一如既往,有你们在,真好。

作者:张慧慧   心理学爱好者、绘画心理分析师,喜欢精神分析动力学,喜欢刨根问底……心理学实践者,喜欢把所学用到个人体验和生活中,从育儿到育己,过程虽慢,但乐在其中;2021年愿与有意成长自己的您携手共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