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

 西一里2l6sluho 2022-05-20 发布于上海

20世纪30年代前后,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方向从注重本能理论转向重视社会文化影响,主要心理学家有:荣格、阿德勒、霍妮、弗洛姆和埃里克森等各自按照自己的观点对精神分析理论进行发展,他们的理论淡化了生物性色彩,更关注社会文化对心理成长和后天自我发展的影响,被称为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

一、阿德勒的追求卓越与社会兴趣学说

阿德勒认为人生而具有自卑感,为了克服自卑感,人一生会不断追求卓越。个体行为的最根本动力不是如弗洛伊德所说的对性快感的追求,而是克服自卑感,追求卓越。自卑感使个体通过对自身劣势的认识而确定优势目标,并追求此目标以克服种种想象的或真实的劣势与软弱。因此,自卑感是人们趋向成长、追求卓越的一种重要因素,是人所有形式的成就和进步的基础。他出版的《自卑与超越》可以在网络上查找到。

文章图片1

阿德勒指出,每个人都有追求卓越的独特方式,称为生活风格。生活风格是个体在追求卓越目标时采取的各种行为模式,要了解一个人首先了解他的生活风格。

阿德勒进一步提出“社会兴趣”概念,社会兴趣是指全人类和谐社会、相互友好、渴望建立美好社会的天生需要,主要包括职业任务、社会任务和爱的任务等。正确的生活风格应该是带有社会兴趣的生活风格。从某种角度来讲,阿德勒是精神分析学派中第一位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心理学家。

二、霍妮的基本焦虑学说

霍妮认为文化是导致神经症的真正原因。她坚持认为,神经症不仅源于个体偶然的经验,而且也源于个体生活于其间的特殊文化条件。所有对个体心理行为的分析都是以某一特定文化的思考为基础的。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他所处的社会文化条件所决定的。通常判断一个人是否“正常”的基础是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即行为的正常与否是由该文化决定的。她曾特别指出,西方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个人竞争原则就是现代社会神经症盛行的主要根源。

三、弗洛姆的社会潜意识学说

弗洛姆提出“社会潜意识”的概念,认为社会潜意识是被社会意识压抑的,是为社会所不容许的个体的欲望和要求。社会潜意识并不依据生物学的标准来判断善恶,它只是为特定的社会价值所压抑,因此, 要理解个体的社会潜意识必须以批判地分析他那个社会为前提,否则他就不能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人性。

弗洛姆还从社会历史演进的角度考察人的社会化,认为社会化的后果使个体产生孤独感,并且社会化的程度与自由度、孤独感的程度成正比个体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自由度越来越大,但是个体却越来越孤独。他认为现代人主要面临三种危机,逃避自由、疏离和机器人化。他指出,特定的社会结构会决定特定个体的社会化,而当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必然会导致个体人格的主要特征混乱。

弗洛姆可以说是精神分析理论的集大成者,从某种角度上看,他已将这一理论转变为一种社会哲学,全部命题在于人和社会的关系,认为人的社会化是在社会的各种复杂关系中实现的。

四、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埃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与危机,同时都有积极的解决方法和消极的解决方法。他的八大阶段在之前的文章中有介绍,这里不再重复。

他的理论仍然将自我和情绪中相对无意识和内在的心理内容作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因此仍然属于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框架。

文章图片3

埃里克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