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画里的甄嬛传和金枝欲孽?

 黄山五星 2022-05-20 发布于江苏

达芬奇在米兰大公府上时,画过两个大美人,都不具名,一个叫“抱貂的女人”,一个叫“美丽的宝石头圈”(“LaBelleFerronnire”)。

后来,在2012年伦敦国家画廊轰动一时的《达芬奇》展览里,这两个女人的画像被放到一起,确切的说,是斜对角。于是抱貂女子眼里的清纯淡定,和戴宝石头圈女子眼力的凌厉杀机都有了着落:一个是米兰大公路德维克的情妇瑟西丽雅(CeciliaGallerani),一个是大公太太,厄斯特家族的贝阿特丽斯(Beatriced’Este)。

瑟西丽雅以美貌、学识和才思闻名米兰,奈何出自普通家庭,父亲在大公府里当差。画这幅肖像的时候,也就是大公迎娶贝阿特丽斯的时候,瑟西丽雅和大公的私生子已经珠胎暗结了。艺术史家推测白貂就是喻意腹中的孩子,因为白貂是米兰大公的家族徽章。

名画里的甄嬛传和金枝欲孽?

图一抱貂的女人1488–90 (现藏波兰科拉考瓦维尔城堡)

历史上记载的贝阿特丽斯,嫁到米兰来年方十六,很快以开朗的性格、高超的审美,华丽的品味征服了合府人等。她也有其它肖像和塑像传世,都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轻盈俊美,奈何达芬奇笔下泄露了她的熊熊怒火,然亦不掩其时髦。

中世纪的女子多戴头巾头饰,要把头发盖起来。文艺复兴开始,米兰女子们追求轻灵自然,梳简单的发型。头发中分,在脑后总入一条大辫子。为了固定发型,要在额上系一条细带,也叫头圈(Ferronnire)。

在这两幅画里,瑟西丽雅不但衣着朴素,头饰是用透明镶金边的头纱把头发缚住,再系黑色发带,贞静娴雅。贝阿特丽斯的则是装饰了宝石的头圈。这一细节区别了两个美人的社会地位。不管两个美人的肖像是否都是大公定制,达芬奇的画笔,实在是最微妙的评论。

名画里的甄嬛传和金枝欲孽?

图二美丽的宝石头圈1490-1496 (现藏卢浮宫)

“美丽的宝石头圈”一画的副产品,就是宝石头圈风靡后代。20世纪20年代,沙龙女名流们勇敢把长发剪短,抽起长嘴香烟,也要借用这既实用又有古风的头圈来提气。70年代的“花儿少年们”追求个性解放,披肩发和发带重新流行。可见文艺复兴其实是多麽现代的事。

不过,文艺复兴前沿的意大利风气开放,似乎翻不过亚平宁山。欧陆北方国家女子依然是头巾小帽,岛国英伦更是如此。但是风气依然在变,衣领悄悄下移,腾出了展示项链的一方酥胸。

亨利八世结了八次婚。想知道当时贵妇如何妆点自己,看他的妻子们的画像就了然了。第三任妻子、死于难产的珍西摩是亨利妻子里唯一以皇后之礼入殡的,最后和亨利合葬。和亨利前两任妻子西班牙的凯瑟琳公主、安.波琳相比,她以最隆重的装饰入画。她佩带了套饰(Parure)。

一幅完整的套饰包括相配的胸针、戒指、手镯、耳环和项链,如果是皇室成员,还可能包括纽扣、冠、冕、腹饰、绶带和羽毛座等,可以多达十六件。从16世纪开始,吊坠替下了在中世纪最普遍的胸针,成为贵妇胸衣前身价的象征。

名画里的甄嬛传和金枝欲孽?

图三珍西摩肖像,1536-1537

小汉斯.荷尔拜因,现藏维也纳艺术博物馆

这幅肖像里,荷尔拜因充分发挥佛兰德斯画家善画金银珠宝、呢绒锦缎的本事,以朴素的蓝背景衬托珍西摩博袖上的金线、女帽上的纹缎、颈上的宝石、挂坠上的珍珠。在为预备这幅画像而做的速写和草稿里,这挂坠一直是配珍珠套饰,最后定稿才改成全套红宝石,大概为了和服饰形成更纯粹的呼应。

项链和胸口两个挂坠的设计显然由皇家画师荷尔拜因包办,有详尽的设计稿件为证。他设计的吊坠,是在胸针上加珍珠。看来旧物翻新或者一物多用是皇室也喜欢的勾当。

名画里的甄嬛传和金枝欲孽?名画里的甄嬛传和金枝欲孽?

图四、五吊坠设计图, 小汉斯.荷尔拜因

珍西摩胸口所吊的珍珠虽然硕大,但是还比不上她的继女玛丽女皇胸前的那一颗。

史上最成功的踩着男人肩膀上位的女人当属罗曼诺夫王朝第六任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和众所熟知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没关系)这个女人原本是波兰立陶宛的农民,因为北方战争的缘故被虏,在瑞典军官和俄国军官之间连续转手。可能是因为颇有姿色,从俄国陆军元帅一直转手到彼得大帝手里,成了沙皇的情人,大帝死后这位农妇出身的女人仰仗这“前男友”们的支持加冕为女沙皇……堪称“女海王”里的天花板。

名画里的甄嬛传和金枝欲孽?

不过我今天并不想聊叶卡捷琳娜一世,如果大家多关注,多点赞,多转发的话,我们以后专门开专题写叶卡捷琳娜。这里提一嘴是为了说明“由于男人的某些弱点,使得有些女人可以获得通往财富与权力的捷径”在这个世界上是客观存在的。

在诸多成功的女海王中,有一位可以说“名垂青史”。原因是很多著名画家为她画过肖像,这些肖像加上她法国国王“首席情妇”,启蒙运动推手,洛可可艺术之母的特殊身份使之在哲学史、政治史和艺术史上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她就是蓬帕杜夫人,或蓬帕杜侯爵夫人。

名画里的甄嬛传和金枝欲孽?

弗朗索瓦.布歇的《蓬帕杜夫人》

名画里的甄嬛传和金枝欲孽?

德.拉图尔的《蓬帕杜夫人》

18世纪,是洛可可艺术的时代,咱们之前反复说过,艺术的发展永远离不开金主爸爸。金主爸爸越有实力,某种艺术风格就会越有生命力。

比如巴洛克艺术的金主爸爸就是罗马天主教廷,巴洛克艺术大师同时也是教皇利用大型工程将教会财富中饱私囊的“白手套”。

而洛可可艺术的金主爸爸则是当时欧陆第一霸主——法国王室。

名画里的甄嬛传和金枝欲孽?

而将国家财富转化为艺术和思想的一个关键人物就是路易十五的首席情妇蓬帕杜夫人。

“首席情妇”是当时法国宫廷里一个特殊职位,顾名思义就是国王的情妇,而且地位高于国王其他情妇,仅次于王后。

之所以堂而皇之的出现“首席情妇"这样的官方名头,主要是因为法国是个天主教国家。国王不能离婚,不能纳妾……但是法国国王又贼有钱,又是教廷最重要的盟友,所以就搞了个擦边球。国王不纳妾,在名义上忠于婚姻契约,但同时“情妇”数量不限。

十八世纪的法国在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达到全盛,拳打德意志,脚踢西班牙,将昔日霸主西班牙变成波旁王朝。路易十四在位71年,和康熙皇帝,一时并为“东西二帝”。

名画里的甄嬛传和金枝欲孽?

他年大兴土木,崇尚奢华,相应的增加了人民负担,培养了一个傲视一切土鳖的“法国上流社会”。

路易十四临终前检讨了自己晚年的不当行为,他在遗嘱中叮嘱即将继位的曾孙路易十五,不要效仿自己的奢靡,应当厉行节俭……

不过路易十五完全没往心里去,于是在路易十五时期,彰显法国贵族优越性的洛可可艺术风格诞生了。

名画里的甄嬛传和金枝欲孽?

所谓洛可可风格,(Rococo)一词由法语Rocaille(贝壳工艺)和意大利语Barocco(巴洛克)合并而来。其实你可以理解为在巴洛克的繁复之上增添了活泼的元素,体现在色彩上就是用色的明度大大提高。

名画里的甄嬛传和金枝欲孽?

就仿佛为华贵的物品又打上了珍珠粉,一切都粉嘟嘟的……很多人喜欢的所谓蒂芙妮蓝啥的特别像一盘马卡龙糕点的这种风格,都是洛可可的遗风。

名画里的甄嬛传和金枝欲孽?

有一部电影完全用的洛可可艺术风格,叫做《绝代艳后》,大家可以自行了解

名画里的甄嬛传和金枝欲孽?

我们要说的是,这种对后世影响极深的艺术风格就是在蓬帕杜夫人推动下流行起来的。

路易十五的王后是已经流亡的波兰王室的玛丽公主,而且比路易大七岁。

一个大国国王娶了小国的年长的公主,尽管一开始两人也是琴瑟和谐,生了一大堆孩子。但是很快啊,路易就开始在社会上寻花。而王后由于娘家弱势,只能由着国王乱搞。

在蓬帕杜夫人之前,路易十五的情妇已经多如牛毛。

蓬帕杜夫本名让娜·安托瓦妮特·普瓦松,1721年12月29日生于巴黎。是弗朗索瓦·普瓦松和他的妻子马德莱娜·德·拉莫特的女儿。不过野史记载,她是母亲和资本家让·帕里斯·德·蒙马特尔偷情所生…而父亲普瓦松因欠债逃至海外后,让娜跟随母亲由“干爹”税务官图尔内姆抚养…可见当时巴黎的风气之开放。

名画里的甄嬛传和金枝欲孽?

9岁起,母亲就已经为她定下了人生目标——成为国王的情妇。

让娜早年间的教育都是以这个目标为中心的。

图尔内姆为让娜安排了最好的教育,学会了舞蹈、素描、油画、雕刻、戏剧等各种技艺。

在让娜19岁那年,嫁给了干爹图尔内姆的侄子蒂奥勒。

随后图尔内姆将所有遗产的继承权都给了侄子蒂奥勒……因此很可能这位“干爹”,并不是干爹,或者至少他认为自己是亲爹。否则为什么要通过与侄子联姻的方式,将自己毕生的财富继承给让娜呢?

或者图尔内姆在下一盘大棋,因为无功被授予巨额遗产的侄子蒂奥勒,在未来某一天头上绿帽高耸的时候,只要想一想自己的所得,就会闭上嘴。

毕竟干爹和亲妈的终极目的,是让女儿有朝一日成为国王的情妇。

而安排婚姻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使让娜能够频繁出入巴黎上流社会的沙龙。

注:图文来自网络,仅为交流分享,侵删。

美术史知识大全艺术内容推广计划 :

如果你是艺术家?

欢迎通过图文让美术史君的粉丝们认识你!

如果你是艺术爱好者

欢迎分享你的艺术趣闻与观点、见解!

如果你是艺术机构

欢迎分享你们的展讯和推荐的艺术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