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文选题千篇一律?脱颖而出,只需要注意这些

 湖经松哥 2022-05-20 发布于湖北
一篇学术论文的贡献与意义来自于“创新”,而一个优秀的论文选题则对整个科研过程具有重大意义。那么,如何创设一个创新性的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又关涉到哪些内容?本期,我们就来和大家一起一探究竟吧!

0/1

探索跨学科路径

1基本方法


跨学科研究领域是我们探寻创新选题的重要阵地。关于“跨学科研究”的定义,艾伦·雷普克在《如何进行跨学科研究》中这么阐述:“跨学科研究是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进程,这些问题太宽泛、太复杂,靠单门学科不足以解决;它以学科为依托,以整合见解、构建更全面认识为目的。

因此,在创设创新性论文选题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从“跨学科研究”入手,移植与自身专业学科相邻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

2创新途径

1)借助现有交叉学科的理论。
交叉学科的诞生实则为学科成熟的一个标志,也反映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常见的交叉学科有社会语言学、犯罪心理学、实验语音学、社会经济学等等。

2)借助相邻学科的研究方法。
例如生物学、化学的某些分支均采用数学方法,例如概率统计、函数方程、信息论等等。虽然还未成熟到形成交叉学科,但是我们可以对应自身学科的分支特征及实际需要,借鉴相邻学科的研究方法。

3注意事项


1)注重真实情境下真实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首先是要聚焦于人类实际生活与生产,大到国家大事,小到社区民生;其次,我们也可以立足于国家课程标准或重要知识点,对照现实情况发掘其中有待改进的问题。真实情境下的真实问题一定是复杂的、多面的,是我们进行跨学科创新选题所围绕的中心。

2)分清主次,切勿本末倒置。
即使是跨学科的思考,我们首先也要垒实自身学科专业的知识架构和研究方法,时刻牢记应以自身学科为“主”,以其他相邻学科为“辅”,在创设论文题目时也应将落脚点置于自身专业学科的相关问题中。

0/2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分析前人的科研成果


“巨人”指的是那些具有典型性学术成果的大家。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从经典中探寻其智慧与经验。具体可以进行以下几步:

1)筛选阅读。
选取那些在学科领域内处于权威地位的、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家及其学术成果进行阅读。

2)思考分析。
分析经典学术成果的研究出发点、研究方法以及论证过程(面对何种新问题,采取何种解决手段)。

3)归纳总结。
一方面,归纳大家在科研中立足于何种创新视角、采取了何种创新方法,将其经验进行概括总结。同时,检索是否有其他学者已经将其经验为己所用,如无则可以确立选题,为下一研究阶段收集更多资料,如有则可以进一步细化出某个分支,与现有学术成果相区分。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在分析经典学术成果及其评论的基础上,对自身合理的批判性观点进行反思、完善与总结。

2拓展性研究


经典的学术成果通常会为后世开拓充足的、有待进深层研究的空间。在选题时,我们也可以以大家的学术成果为基础,尝试着顺其观点进行针对性强的拓展研究。

1)研究思路的顺延。
研究思路较为细致,我们要紧跟大家科研的论证过程,并立足于自己最感兴趣、最受启发的一个环节或一个步骤进行深层拓展。

2)研究方向的顺延。
研究方向指的则是一个较广的范围,供我们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更充足,因此可以结合实际问题和研究经验创设创新性选题。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时刻回顾经典学术成果所给予的提示,以免“自说自话”,偏离正确方向。

3)注意事项。
首先,拓展与顺延要落脚在具体的“点”上。虽然拓展性研究为我们框定了巨大的思考空间,但我们不可含糊其辞,泛泛而谈,这样很有可能导致研究问题“假大空”、研究过程不严谨、研究结果缺乏科学性。

其次,联想与延伸要始终符合作者最初的思路走向。在分析原作者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我们也必定会阅读和参照其他学者对其的解释、评论与争辩。此时,我们应时刻注意,不要因为过多阅读某一学术流派的评论而形成偏见,要客观性地从原著出发,顺着作者最初的思路进行延伸。

3批判性思考


我们要抱着学习的态度去阅读经典学术著作,但同时也应与真理为友,保持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尝试发现并改进其中的不足之处。

1)对思路观点的批判性思考。
通常情况下,经典学术成果在思路观点上几乎没有漏洞,经得起历代学者的反驳与质疑,不过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些经典成果被推翻的案例,从中学习其严密的辩证逻辑和思维模式。

2)对研究方法的批判性思考。
有些经典学术成果的论据充足、结果科学,但受个人认知因素和历史社会局限,研究方法单一。因此,我们可以在广泛了解和学习多种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发现更高效、更适于研究该类问题的研究方法。

3)对论证步骤的批判性思考。
针对论证环节,思考该论证步骤是否严谨且完整?论证步骤之间是否存在极强的逻辑关联性?求得结果是否科学且唯一?是否能使论证环节更加简洁高效?

4)注意事项。
首先,一般以“优化”为主要尝试路径。对研究过程、研究方法进行优化,在研究视角上进行创新。如找不到更高效的改进方法,应该及时移步他位,不要一味求“新”而毫无依据地“凑数”作文,胡乱批判,这既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不尊重,又是学术不严谨的体现,更违背了科学真理。

其次,不要推翻具有原理性创新科研成果的观点。我们需要明白,既然能被作为原理或知识基础而存在,就必定能够经得起历代诸多学者的考验与反驳,在相关领域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因此,对于这些原理性创新科研成果,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先入为主,带着偏见来进行批判,而是尽可能全面、透彻地了解其内容,并广泛了解学界内相关的评论与解释。

0/3

将新方法应用于相关研究领域

1采取不同类型的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
关于基本研究方法的科普性内容,小竞已经在前几期内容中分享过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查阅学习。虽然研究方法有许多种,但是通常来说,不同类型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其中,常用且实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这几种:质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跨学科研究法、观察法。

2)依据相应学科领域的特征
我们需要根据实际研究问题和所收集的信息数据的类型,采取最高效的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虽然有些研究方法被默认为是属于某些研究领域的,但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将其应用于自身研究的某一重要环节中,从而开拓选题的研究视角,增强选题的创新性价值。

2方法的创新要服务于研究任务的需要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结合研究的实际条件和环境进行综合考虑,以准确、高效地获取研究结果并进行科学分析为主要目的,切勿一味求“新”而选择不适合(数据类型不符、研究结果应用价值低)的研究方法。

3使用新的搭配方式和研究框架


1)将不同研究方法综合搭配起来。
根据实际问题和研究需要,既可以引入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也可以引入多种研究方法,综合使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种研究方法的优势。然而,为了撰写文章题目和清晰化研究过程,我们应该选择适量(不宜过多过杂)的研究方法,并合理权衡其比重。

2)对应具体步骤进行统筹安排。
对照宏观的研究框架,我们可以大致筛选出适合的几种新的研究方法;对照微观的论证步骤,我们则应该配合数据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法,以得到最具说服力的数据结果,作为下一环节的论据和整体研究的支撑。

4分析研究结果的创新性价值


不同研究方法有不同特征,分析出的数据结果也存在着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差异。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新研究方法本身,还要关注新研究方法所得结果与传统方法所得结果之间的差异,并尝试从中发现新问题、归纳新规律,这样才能够体现自身科研成果的价值,将研究落在实处。

0/4

围绕素材进行挖掘

1对现有素材做新解释


1)研究视角的创新。
这一点要求我们从自身学科领域内针对该类素材传统的研究视角中跳脱出来,通过一种或多种新研究视角,对现有素材进行创新性的解释与分析。在论文题目的撰写上,我们既可以简单明了地写“从xx视角探析xx(文献)中的xx(模块内容)”,还可以在前面加上短语作为前缀以提炼升华文章主旨,或在后面加上“以xx为例”作为后缀以具体化研究范围。

2)研究方法的创新。
这一点要求在素材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采取相邻学科领域的新方法来对现有素材进行考察与分析,并尝试找出其与传统研究成果之间的差异。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选取的新研究方法必须与现有素材的特征相匹配,存在研究分析的空间与价值。

3)注意事项。
既可以主要阐述自己的研究观点,又可以对照其他学者对现有素材的解释进行评论和拓展,但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必须要有充足的事实科学依据作为有力支撑,并且最终结果应符合大众认知以及学界内权威的研究方向。

2对新素材做分析与解释


1)新素材来源。
大部分新素材来源于前人的文献中。对于大部分科研者来说,我们所需的素材一般为文字或数据等书面材料,因此获取新素材最直接便捷的途径就是阅览前人的文献,从中挖掘出未曾或很少在自身学科领域内研究过的内容,或摘选对自身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有启发的信息数据。

除此之外,新素材还可能来源于研究者实地调查、访谈记录或采集发现的过程中。相对于文字或数据等书面材料,话语类素材和实物类素材以及现象类素材还需要研究者亲身实地地去收集发现。从现实现象中收集数据或探寻规律,从访谈中记录和分析调查对象的心理认知因素,从采集挖掘中获取实物,填补历史及文献空缺。

2)新素材形式。
新素材的长度和形式均不受限,既可以是前人文献中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访谈中记录的一个真实事件,还可以是采集发现的一件实物。只要有学术研究或实际应用价值,我们都可以选择。

3)新素材质量。
虽然不对新素材的数量作过多要求,但我们应该重视素材的质量。这指的不仅是素材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可考察性,更是素材的“崭新性”。

在时间层面,“崭新性”可以指最新发现的素材;在研究层面,“崭新性”则可以指在相关领域内研究饱和度低的素材。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要把握新素材的实效性,尽快选定论文选题,高效完成科研工作,争取赶在相关领域内学术研究的前沿。

0/5

通过文献综述探寻灵感

1阅读领域内的经典文献资料及综述


1)文献数量要足、质量要过关。
“数量足”指的是应该阅读相关研究领域内国内外近五年的文献资料及相关综述;“质量过关”指的是所选文献应该在研究领域内具有一定典型性和权威性。只有严格把控文献的筛选标准,我们才能够避免以偏概全的文献阅读所导致的局限性研究视角,避免非科学、客观的文献阅读所导致的欺骗性、虚无性研究。

2)采取高效的阅读方式。
我们面对的是海量的文献,如果在阅读方法上绊了脚,就会拖慢研究进度,消耗大量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不要纠结于文献中无大碍的细微差错,而是应该侧重于概括有效文献的重要观点,并及时汇集和整理阅读笔记。

2把握重点,比较分析


1)把握重点。
要想采取正确、高效的文献阅读方法,我们不仅要在文献的收集、筛选、整理和记录工作中借助一些实用的工具软件,更应该关注对文献自身重点的阅读和分析。有关“文献阅读方法”的技巧和建议,小竞已经在前几期中分享过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查阅学习。简单地来说,把握文献重点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了解每篇文献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文字、数据、图表等等)、研究结论,并尝试重建结构框架,理清思维逻辑。

2)比较分析。
这一点要求我们从封闭式阅读的歧途中跳脱出来,在比较分析中进行批判性思考与探索。相对于文献原文,文献综述可以帮助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上,将不同文献的重点内容进行联结。在这个联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着发掘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地方,并将其完善为自身论文选题的一个创新点。

3思考途径


1)横向层面。
比较分析同一时段内类似研究之间的差异及原因。探索在历史、社会等客观因素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各学者研究取向上的差异及背后的深层因素,并可以就其中的某种差异及其原因作为自身论文选题的创新点。

2)纵向层面。
比较分析不同时段内类似研究之间的批判性传承关系。探索社会、历史条件的变迁及其导致的主体认知因素上的差异。对这一部分的研究涉及的主体较多,环境较大,因此要想从中探求创新性的论文选题,最好落脚于某两学术成果之间在某方面的批判性发展与传承关系。

0/6

学术交流中发现创新点

1提高问题敏感度


1)认识到学术交流的重要价值。
学术交流(包括学术会议、学术争论等等)一般围绕的是正在讨论的、争议较大的学术问题。关于这些问题可供探讨的层面和方向都有很多,因此我们需要在学术交流中重点关注核心问题,增强问题意识,提高敏感程度。

2)了解把握核心问题。
在任何学科领域中,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研究中心,在此中心范围内又包含有一系列核心问题。不管是研究中心范围还是具体的核心问题,它们彼此之间都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和延承性。通过学术交流,我们应该顺着上一阶段的研究中心及核心问题,发掘并迅速把握住当前阶段学术界所重视的、有可持续研究价值的核心问题。

2积极参与学术交流


1)关注学术前沿会议。
可以以自身研究兴趣为出发点,关注学科领域内的前沿会议,并搜集学术争论的言论和学术讲座的信息,根据现实条件择优参加。前沿会议往往是我们获取学科领域最新讯息的一个便捷通道,通过此渠道收集的信息中必定对我们获取创新灵感有重要意义。

2)了解不同学者的观点。
参与相关领域学术交流的既包括权威专家,又包括研究取向相似的诸多学者,因此几乎任何一条发言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个人见解,值得我们探讨学习。在旁听过程中,我们要做到“认真聆听、高效记录、及时总结”,为创设创新性论文选题储备书面材料。

3)发表自身观点。
在主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客观上指学术交流会议的流程安排,主观上指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储备和科学理论依据),要尝试发表自身的看法。在发言时,要客观中立地看待他人的反驳观点,在交流碰撞中发现逻辑漏洞和研究空白区,从而得到创新性启发。

4)优化原有创新性思路。

也许在参与学术交流前,我们就已经初步构建了某个创新性论文选题,而学术交流与碰撞不仅是探寻创新点的重要源泉,更是在为自身原有研究思路进行“剪枝”,这个过程则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打磨自身观点、细化和完善研究课题。

0/7

注意事项

1具有可操作性


1)充分考虑现有的研究(实验)条件和国内外可利用的研究资源。
2)充分考虑研究时间的长短,不应选择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选题。
3)充分考虑调查(实验)环境的不确定性、调查对象在数量上与质量上的合理性。

2具有可延续性


1)要能够被归属于一个上位的研究领域,属于某一研究系列。
2)要能够与该系列中的其他研究产生密切联系,不孤立片面。
3)考虑是否能帮助所在科研领域提高研究专业性,拓展研究深度和广度。
4)在考虑选题针对性和具体性的同时,也要判断其是否具有进一步拓展研究的空间及价值。

3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1)切忌“假大空”,要将研究问题汇聚到实际的“点”上。
2)切忌异想天开,论文选题应该具备充足的事实科学依据。
3)切忌选择细枝末节、空泛虚无的问题,要选择对人类实际生活、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问题。

本文来源:大学生科研竞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