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年间,北大教授刘半农是出了名的爱骂人,甚至还请人到家里来对骂

 微明坊 2022-05-20 发布于江苏
民国年间,北大教授刘半农是出了名的爱骂人,甚至还请人到家里来对骂,结果他发明了一个汉字,被全国女性骂了三年!
1911年,刘半农登报邀请全国读者对他“破口大骂”,怕大家太累,他还特地准备好茶水,甚至还特地登门章太炎家中求骂,喜提热搜!

刘半农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同时他也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以及教育家, 五四运动的先驱之一,为何他会做出如此奇怪的举动?

原来,这一年,刘半农突发奇想,想要编撰一本“骂人精粹”的书,为了得到最真实的骂人语录,他便登报提出邀请全国读者亲自到他家对他各种口吐芬芳。

其实刘半农是个风趣幽默的人,天生的“骂人”体质, 出了名的“喜欢参与骂仗”,所以此举并不稀奇 。

这则消息一见报,瞬间引起满城热议,写文章难,骂人谁不会,一时间刘半农当时的住所是人满为患,好不热闹。

来自全国各地的各色人等都来了,浙江的、广东的,连西北边陲的都有。

他们虽说是来“登门破骂”的,但也要酝酿一下情绪,为此刘半农特地打开话匣子引导客人情绪,担心这些人骂人会口干舌燥,他每次都会备好茶水,给大家润肺清嗓。

每每遇到不曾听说的骂人句子,刘半农便赶紧坐下把他们骂人的话记下来,有时来不及记得还反复请教,记录完了还向人家道谢,送人家离去。

语言音韵学家赵元任先生对此事有所耳闻,半信半疑,登门拜访刘半农。

由于精通湖南、四川、安徽等多地方言,平日无处发挥,这下仿佛有了用武之地,便轮番用不同的方言把'痛骂'刘半农,酣畅淋漓。

鲁迅兄弟两都是刘半农的好友,虽然不是同乡,但也挨得很近,语言是相通的,弟弟周作人很是搞怪,隔三差五去刘半农家“骂”他,以此取乐。

这“找骂”越找越高级,还惊动了章太炎老先生。

章太炎是钱玄同、鲁迅等人的老师, 一位饱读诗书的文人,字字珠玑,句句用典,文词赅的,常常让人觉得自己被骂了还不明所以。

为此,刘半农和同学一起去拜会章太炎先生。

没想到章太炎一时兴起,还真的“开骂”了, 咬文嚼字地“雅骂”了一上午,每“骂”一遍还问刘半农知不知道出处?

从汉朝到了唐朝,从文献到了语言, 一个“骂”、一个“听”, 相谈甚欢,大有一副要相坐到第二日的架势。

只苦了一同前来的同学,原本还有事要离开的,却无奈插不上嘴,最后忍不住向章太炎作揖告辞,这二人才悻悻然作罢。

刘半农不仅写书的时候“骂”, 在北大任职教授期间,更是写文章公开“骂”。

1918年3月,在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新青年》上,刘半农和好友钱玄同唱双簧分别发表了文章, 分别扮演一正一反两个角色,用骂仗的形式一唱一和,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进一步扩大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

不过,上得山多终遇虎,刘半农也有被骂得不敢出门的时候。

原来,“五四运动”以前是没有这个“她”字的,不管男女老少都只有一个“他”来指代,很容易让读者混淆。

作为翻译家, 刘半农看到西方的书里可以用“he”或“she”来区别不同性别的对象,简洁明了,刘半农就发明了“她”字代表女性。

然而,这个“她”字一经推出就立即遭到女性的痛骂,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字没有“人”字旁,便是对女性严重的歧视。

这一回可不得了,刘半农被骂得三年不敢出门,怕波及人身安全,切实感受了一回“人言可畏”。

1920年,刘半农写了一浪漫的小诗《教我如何不想她》,首次使用了这个“她”字。

没想到,这次不但没被骂,一经发表竟然备受女性读者的追捧 ,广为传唱,让这个“她”字快速地流行开来。

不过,因种种原因“骂人专辑”并没有编成,但刘半农也在“骂人”与“被骂”中,早已感受到了语言的力量。

于是,他潜心研究“语言文学”,著成了《汉语字声实验录》,此书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成为我国获此国际大奖的第一人。

俗话说,舌虽无骨,亦能伤人;文不能言,字字诛心。无论是骂人者还是被骂者,都有可能遭受伤害,语言的力量实在不容小觑。

参考资料:

搜狐:北大教授发明一汉字被中国女性痛骂了三年,现如今,人人都在用

宣讲家网:刘半农“以身试骂”

凤凰网:刘半农编骂人专辑以身试法骂 赵元任用方言狂骂他

作者:霓裳

编辑:剩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