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高中文凭的顺丰创始人王卫做过印染小工,也当过快递小哥。但王卫却仅凭一份不甘和肯干的劲头,白手起家以1930亿元的身价跃入中国胡润百富榜前十名,其创造的财富更曾位超李嘉诚。 1971年,祖籍广东顺德的王卫出生在上海一家书香门第,他的爸爸是俄语翻译,妈妈是一名大学教师。然而在7岁随家移居香港之后,一切悄然改变。 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大陆人在香港的社会地位有限,学历和工作经验不被认可的王卫父母只能靠一些体力生活维持生计。而眼见家庭条件倾颓的王卫,在高中毕业之后便毅然不再继续学业,他寄希以此来减轻父母的生活压力。十几岁的王卫开始在香港叔叔厂里做小工。 欲望是掘金的原始动力 香港繁华的商业氛围点燃了王卫对金钱的欲望,穿梭巷宇里那些身着华服的人勾起了王伟的向往。他开始用稚嫩的资源去模仿那些身边的”成功人士“,开不起工厂就弄个小作坊,做不起大生意就干点小买卖。可盲目入场的他终以失败收场。 可是奔波劳苦却让他沉静之后发觉了“周边商机”。 切实落地是积累财富的硬道理 那时的香港企业基于成本考虑都在广东设厂,而厂与办事处之间样品,零配件和文件的传送无形催生了“两岸捎带”的需求。1993年,帮人跑过几次腿也捎带很多货物的王卫向父亲借了10万元,与伙伴在工厂很多的顺德创立了顺丰速运,他们几个人大包小包的亲自作起了快递员每日往返两岸。那一年,王卫只有22岁。 正如顺丰现在的口号“承诺,为每一份托付”,仅有6人的顺丰业务增长迅猛,因此王卫又马不停蹄的开辟出广东番禺到香港和澳门的两条新线路。 竞争下企业快速迭代方能致胜 市场中总是不乏模仿者,看到顺丰如此赚钱的有心人纷纷效仿,王卫及时在庞大的客户群体中放弃利润,以低价来维护业务稳定,排压对手。 在海关政策改革后,传统人肉捎带的模式难以再延续。王卫快速反应,利用熟络的工厂资源定制分门别类的顺丰统一包装。所以,在别家快递公司卡关频繁发生时,顺丰的快件早已高效有序,顺丰的业务阵营也因此再度扩张。 此外,王卫还十分重视与在港各部门建立信任,以至截至1997年,顺丰已在港广地区的速运业务以达到垄断地位。在充足的实力沉淀下,王卫的顺丰将网络蔓延至华中、西南和华北等地。 而伴随21世纪初网购的兴起,巨大的市场体量带来了更多竞争对手。王卫深思熟虑做出了一个改革性决定,即定位顺丰为国内高端快递行业。 2002年,王卫的顺丰从加盟制转为直营制,在深圳设立了自己的企业总部,并提速提价,与扬子江快运签下合同使顺丰成为国内第一家使用全货运专机的速递公司。王卫的一系列操作让顺丰以“天网、地网和信息网”的绝对优势在竞争对手面前一骑绝尘。 截至2010年,顺丰拥有8万名员工,年销售额超过120亿元,利润率更高达30%。“顺丰”早已成为贵重物品和急达件的民间代名词。 而那个只有高中文凭的快递小哥—王卫,已凭着自己对顺丰“一个行业走到底”的初心现以243亿美元财富位列《2022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56名,并以1930亿位列《2022胡润百富榜》第10名。完成财富自由的王卫现已于2019年辞任执行董事,他现在更乐于花更多时间与家人共同去品味自己当初向往生活中的那些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