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艺复兴艺术】布鲁内莱斯基:文艺复兴第一建筑师,圣母百花大教堂有什么玄机吗?

 襄子的箱子 2022-05-20 发布于上海
成为襄子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襄子的箱子」→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每一个历史的转身

都在风中徘徊了很久、很久

这是【西方大通史】第 299 篇文章

文艺复兴】第 51 篇文章

本文关键词:布鲁内莱斯基、圣母百花大教堂、险些成为烂尾楼、罗马圆顶风、哥特式建筑

佛罗伦萨大教堂又叫“圣母百花大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始建于13世纪末,但由于工程浩大,以及中间爆发了黑死病,因此这项工程一直没有完成,成了一座烂尾楼。

 

1367年,佛罗伦萨的人们准备重启这项工程,但问题也来了,就是这座大教堂该如何封顶。虽然最初的设计者留下了圆顶的模型,但在地面上搭建一个几米大的模型,和在高空中垒出一个直径几十米的巨大圆顶,在执行上的难度完全是天壤之别。
 
这一拖,又是几十年,直到1418年8月19日,佛罗伦萨的政府觉得不能再拖下去了,于是就提出了一个竞赛,要求有志于建造大教堂的能人,在一个月内为施工给出一个具体可行的方案,包括所使用的支架、起重设备等。
 
可能大家会有一个疑问,既然技术比较难,也都烂尾那么久了,不如放弃得了,为何还要坚持呢?这是因为当时的意大利并非统一的政体,各城邦之间也存在一种竞争的关系。如果能将圣母百花大教堂建造完毕,对于佛罗伦萨这座城市来讲也是一项伟大的功绩,至少还能跟邻居显摆一下。而且,若是一直烂尾下去,也会成为邻居口中的一个笑话。
 

布鲁内莱斯基给出了一个方案,此时的他已逾不惑之年,外貌看来又矮又胖,还谢顶。至于成就,除了像变戏法一样的“透视法则”,他并没搞出什么名堂。怀才不遇十几年的时光,更是让他的脾气变得越发火暴了。
 

组委会可能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并没有立即否定布鲁内莱斯基的方案,而是给了他阐释的机会。不过,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布鲁内莱斯基说不会向组委会透露任何技术细节,只是坚称:“建造这个圆顶真正的困难你们都还没想到,但我心里有数,不会有人比我更能胜任此事了。”
 
这里说一下古罗马和古希腊建筑的风格,文艺复兴的艺术创作或多或少都是在模仿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风格,毕竟是文艺复兴而不是文艺创新(创新是在复兴的基础之上,而不是架空一切去搞创新)。古罗马的建筑是挺发达的,简而言之就是圆顶风,但是在所谓黑暗的中世纪压抑了几百年之中,人们就算发现了古罗马的建筑,也造不出来,为什么?因为混凝土的技术失传了。
 

因此,在不列颠岛上的诺曼人就开创了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的特点非常显眼,就是又瘦又高又尖,因为这样才不会使得整个建筑倒塌,若是想仿效古罗马一样在建筑的最顶端建造一个又大又圆的圆顶,由于技术的失传,是造不出来的。
 
▲ 哥特式建筑

对于哥特式建筑,意大利人对此是嗤之以鼻的,而且哥特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就像当年的罗马人称呼蛮族哥特人一样。
 
据瓦萨里记载,当时布鲁内莱斯基在会上拿了一颗鸡蛋,说,谁要是能让这个鸡蛋立起来,他就自愿退出这场竞赛。当时没有人知道答案,只是觉得老布又在说疯话。结果,老布将鸡蛋轻轻一敲,就立在了桌子上。这时,其他人才恍然大悟,说,如果就这么简单,那么自己也会。结果老布反唇相讥:“如果我告诉你建造圆顶的技术细节,那你也会盖了。”
 
这个故事不知真假,后来这个鸡蛋的故事不知怎么滴,又套在了哥伦布的头上。不过就算是真的,组委会也不大可能就因为一颗鸡蛋而将建造大楼原顶的事交给老布。之所以让老布负责此事,可能也是当时没有其他人了。
 
简单来讲,布鲁内莱斯基提出的这一模型显示出穹顶可以不用传统的支架或木制框架结构,而在石梁框架间加人字形砖砌体,也就是在铺设砖块的过程中,每隔约五块砖,就在其中两块砖之间竖直插入一块体积更大的砖头,每上一层便如法炮制。
 

之前,老布和朋友多纳泰罗曾前往罗马,研究过罗马废墟中的古罗马圆顶建筑,可能是在那里得到了启发。老布的圆顶非常奇特,他建造的圆顶主要用砖块砌成,有石肋拱加固将圆顶分成了八个部分,因此这个圆顶的弧度要比其他大圆顶小。此外,圆顶顶部还有一个顶篷,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小灯塔。
 
布鲁内莱斯基被称为文艺复兴第一建筑师,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我们称之为文艺复兴式风格。甚至,透视法也是他最先发明的,被朋友马萨乔引入了绘画之中。
 

意大利人不喜欢哥特式建筑风格,骄傲的意大利人觉得哥特建筑师属于蛮族的建筑,难登大雅之堂。而且相比于北方,意大利在南方,阳光实在是太强了,因此意大利人都希望室内能够阴凉些,所以玻璃墙的教堂在那很不受欢迎。他们不喜欢室内有强烈的光线,即便是透过哥特式大教堂的彩色玻璃窗照射进来的阳光,他们也不喜欢。
 
而且,哥特建筑是实用型的建筑,比如扶壁是用来支撑墙壁的,而扶壁上的装饰物可以增加它的重量,使之更加牢固等,教堂内的绘画也有助于不识字的人了解《圣经》。但文艺复兴简直就不一样了,建筑的设计有时候只是为了好看。圆柱和壁柱根本起不到支撑作用,而只是作为装饰。
 
当然,布鲁内莱斯基的作品不止众所周知的穹顶,他在佛罗伦萨留下了很多印记,其中有教堂和公共孤儿院这样的市政建筑,也有私人赞助的礼拜堂。老布的性情是古怪的,据说因为他说话不太照顾别人的感受,经常被人从市政厅里面扔出来,但乔凡尼·贝利尼却对他的才能钦佩有加,在他的引荐下,美第奇家族成了老布背后的赞助商。(乔凡尼·贝利尼是文艺复兴意大利画派的开创者,有些翻译也翻成乔瓦尼·贝利尼)
 
▲ 乔瓦尼·贝利尼作品《圣母子》

老布是一个数学家,在他的建筑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也就是比例统领着一切的设计元素,每一处细节都有着基于数学的严格规划,而且越到晚期,这种特点也越明显,比如他晚年的作品帕齐礼拜堂。

▲ 帕奇礼拜堂
 
▲ 讲道坛(佛罗伦萨新圣母玛利亚教堂)

1446年,老布去世,因为他的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让他享誉“文艺复兴第一建筑师”的名号。

▲ 【文艺复兴】作品集(点击图片链接可查看)


-西方通史系列回顾-

▲ 【文明之初】

▲ 【光荣希腊】

▲ 【伟大罗马】

▲ 【基督世界】

▲ 【征战十字】

▲ 【黎明曙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