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院改扩建项目工程已全面铺开,按项目用地规划,位于院区西面的原老内科楼(儿科楼)、老外科楼(教学综合楼)、消毒供应室、洗浆房、锅炉房等均已完成搬迁和拆除。拆除前,我们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些老楼的原貌。 ![]() 老外科住院楼(始建于1988年) 感染性疾病科(始建于1989年) 中心吸引室(始建于1990年) 老后勤综合楼(始建于1992年) 锅炉房(始建于1992) 洗浆房(扩建于2009年) 高压氧治疗室 液氧储槽 后门通道 行走在这些陈旧的楼房间,目光触碰到的每一个角落,一些情愫在静静流淌,一幢楼,一间诊室,一张办公桌,一个水龙头,仿佛都在与你聊着它们的故事...... 1080P ![]() 而在这所有拆除的楼房里,历经岁月最长久,承载故事最多的,就是这幢儿科楼了。 它最初的名字叫“门诊楼”。据老院长汪雨生先生回忆,这幢楼始建于1973年冬,是当时县城北门唯一的三层楼房,也是我院历史上第一幢砖混结构的建筑。 青砖青瓦,这就是它少年青涩的样子。 据院史记载,“1975年4月,两楼一底的门诊大楼竣工”“1975年5月1日,县医院门诊部由原址公园街迁入新建门诊大楼。”自此,中江县人民医院也结束了从谭家街文昌宫开始,到魁山脚下、公园街等多地,近三十年的颠沛迁徙,定居中江县大北街。 搬迁后,医院门诊业务不断拓展,陆续开设了放射、检验、心电图、超声波等医技检查科室。 这幢楼的落成,为医院拓宽了大门和出门大道。解决了当时老百姓城南看病、城北住院等就诊困难问题。同时,也为中江卫生事业的后继人才培养夯实了基础。 冬去春来,这幢楼伴随着江医走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兼程,见证着江医从131人的队伍,扩展到1259名职工;见证着江医从二层楼的业务房,发展到三层楼、四层楼、五层楼、13层楼;见证着江医从一幢业务房,发展到两幢、三幢、四幢、五幢业务房....见证着江医从创建国家二级乙等综合医院,到阔步迈入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行列。 50年星霜荏苒,一批又一批江医人的青春在这里启航,一代又一代江医人的梦想在这里生根,一辈又一辈江医人的情怀在这里延续。 50年岁月缱绻,伴着随风飘散的烟尘逝去的,是一代江医人留存在时光里的锦瑟年华,取而代之的,将是又一代江医人的芳华待灼。 春惜芳华好, 落花只留香。 心栖梦归处, 不负韶华年。 |
|
来自: 旭日东升6lmpyr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