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老年了,莫去讨儿女嫌,下面这些事情就不要去做了

 谢耳朵馆长 2022-05-21 发布于四川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人到老年,由于生命衰老的过程,其体力和心理状况都会每况愈下,这意味着如果老年人不对此进行心理状态的调整和适应,就会产生生命的绝望感,甚至引发精神问题。
而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的他们,已然转变社会角色,成为依靠孩子的一方。
应对这样的状况,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每一种心理状态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解决核心问题,然后再去产生相应的人格特质,而这样的人格特质包含了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如果每个阶段都能够保持积极的品质向前发展,那么就代表可以基本完成这个阶段的任务,从而产生合理健康的人格,否则就会造成心理危机,乃至家庭危机。
所以当老人回顾过去,意识到自己生命的衰亡,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状况,可能是充实的怀旧,抑或是绝望的死亡,而这种恰当的自我调整实际上也是一种接受自我承认自我的过程。
如果人到老年,能够拥有一种超脱的智慧,那边能够获得生命的品质,埃里克森将这种积极的心理状况定义为:“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的死亡。”
那么当老人与儿女转变角色之时,有以下几种事情,切记不要做,否则就会讨儿女的嫌弃。
1、保持边界感
“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成年之后就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去前行。每个人的生活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即便是以父母的身份也不可过分干涉孩子的生活。
因为时代在发展,鸿沟和距离感是在所难免的,少管闲事,尽量减少摩擦,才能让整个家庭过得更加轻松。
2、避免恶言相向
人都是情感动物,情绪和感知都是由语言和行为牵动的。所谓“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可得之心,便是如来清净本性。”
避免以年老的身份来要挟子女。与其唠叨恶言相对,不如管住自己的嘴,给予孩子更多自己的发展空间,欣赏与赞美,是维持父母与孩子关系最好的良药。
3、不可过分依赖
虽说“养儿防老”,但过分的以来会给予孩子更加的压力,甚至会造成子女的厌烦。人到老年,如果身体健康完全有能力在子女帮助的情况下好好生活。所以不要轻易地让自己成为子女的累赘。
孩子和父母之间,在人生的不同选择中,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冲突和矛盾。任何时代都会存在代际冲突的问题。
因为大部分人的认知能力和对新事物的理解接受程度,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的,甚至到后期的完全消失,这种情况的存在就证实了“代际冲突”的合理性。
新一代的人总要在老一代的人的基础之上去代替他们,才是社会的正确运转方式,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所以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发展,孩子要尊重父母的言论。
那么父母“多管闲事”在中国的教育和家庭之中也许是非常常见的,因为中国的文化的历史趋向也许更加“擅长”去剥夺成员的平等和独立,从而展现彼此之间亲密的关系,然后称之为“亲情”。
这种教育上的不平等和年龄上的差异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并且两者之间会存在不同的但同性质的干涉。
例如中国的父母干涉孩子的成长,试图将自己的所有想法强加给孩子,并且缺乏对孩子独立奋斗的尊重和成长变化的理解。
而中国的自己实际上也存在对父母的压制,缺少陪伴,干涉他们的婚姻,交友,黄昏恋,甚至试图进入父母的私人空间,剥夺父母的时间和金钱完完全全为自己付出。
这种以爱为名的干涉,实际上是父母和子女共同造成的,但是大家却不以为然,认识认为这种亲密关系是亲情的保障和表现。

那么当我们回顾自己的生命周期和家庭之时,我们会很自然的发现,每一个家庭都不是顺风顺水的势必会存在很多的矛盾时刻。
那么最健康的家庭,应该是老人不过多干涉成年孩子的人生,孩子尊重老人的选择。
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愿意去沟通,用一种良性的互动来解决问题,形成一个好的家庭氛围,互相扶持才能支撑起整个家庭的发展。
所以人到老年,一定要保持自己对自己的新鲜感和热爱度,坚决杜绝将自己的全部心思和时间都花与孩子身上。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万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