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美克人的水桶—给青春期孩子的情境心理课(四)——他人评价与自我鼓励

 长沙7喜 2022-05-21 发布于湖南
图片

我见过很多成年人,即使已经为人父母,内在却依然有着很多的纠结与痛苦。他们内在的声音通常是:我知道我应该怎么做,但我真的不想这么做,我该怎么办?太痛苦了。

“我应该”的声音并不属于他们自己,而是在他们幼年时重要他人的声音,社会规范的声音;“我不想做”的背后才是他们内心真正的需求。然而,他们早已习惯于忽视自己的情绪,压抑自己的需求。这是成年后痛苦的根源。

如果更多的人,在生命更早的阶段便能更好地协调好他人的期待与自己的需求,是不是会活得更有生命力?带着这个美好的企愿,我们持续深耕,期待用自己的专业力量,带来更多美好的生命体验。

                                                                                                                                                       ——编者案

图片

四年级,9-10岁的孩子,在你眼中是怎样的?

懵懵懂懂、天真烂漫、叛逆期、思想日趋成熟、转折期?这些标签,能代表一个4年级的孩子吗?

图片

☁  大家一起沉浸在微美克人的世界里

故事要从一群小木头人们说起,这群小木头人住在微美克镇,每天他们只做一件事,就是“互相贴贴纸”。这折射出了咱们的现实生活,标签无处不在。我们或多或少都生活在别人的评价中,这些标签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正面标签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和过多的期待;负面标签不仅影响到了孩子的感受,也影响到了孩子的行为,孩子可能真的就会禁锢到这个负面角色里,往这些负面标签的方向去成长。

从心理教育的角度出发,咱们虽然可以呼吁老师、家长尽量少给孩子“贴标签”,但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而言,让他们学会如何面对这些标签,更为重要。

每个群体里都有“异类”,微美克镇也不例外。他们中居然有一个不管是“好标签”还是“坏标签”,都无法在她身体上贴住的女孩,大家羡慕嫉妒恨,想尽办法地给她贴标签,可那些标签,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一贴上去就会掉下来。

很显然,故事里安排了一位理想化的孩子——内心强大的孩子。她的作用在于给孩子一个心理指引——我们是可以有选择的,并不一定非得接受别人贴的标签。

当然,有一位看上去能力很弱,内心力量很弱的孩子也出现了,他不管干什么,都会被人嘲笑,所以身上被贴满了“坏标签”,他不敢抗争、不敢出门,只能自怨自艾。这些标签日积月累,眼看着就要压垮他了。好在他遇到了上面那位内心强大的木头人。

这位就是咱们的主人公了,他将以一个“弱小”的状态挑战比他更强大的舆论与约定俗成的规则。故事就这样徐徐铺陈开来——

图片

音乐、故事与体验式活动,是我们的每一次情境式心理课的必需品。

这次课,茉莉、雪莲与璐子三位助教老师又一次客串了一回演员,带来了一个小小的情景剧。这个情景剧成为一个引子,带领大家思考: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容易被贴上标签? 

情景剧的设定让孩子们脑洞大开,他们认为“当你特别在意标签的时候”、“当你不相信自己的时候”、“当贴标签的人比你更强大时候”,标签就很容易被贴上。

刘老师让大家画出贴在自己身上的,好的标签与杯的标签,并让大家区分:哪些标签是自己认可的,哪些标签又是自己不认可的?这些标签对你有哪些影响呢?

图片

☁  刘老师设计的体验式活动环节

课程中,刘老师带领孩子们去探索不被贴上标签的法宝——“加满我的水桶”。引导孩子们去体验可以让他们变得开心、快乐的事情来为自己“加水”。当孩子们体验到愉悦、温暖和爱等正面、积极的情绪时,他们会发现自己更多的闪光点,认识一个全新的自己,他们会在生活中体验到更多的可能性。

图片

有孩子分享,他为自己的水桶加水的方式——看漫画书、画画、妈妈陪我一起种小植物等等... 当做这些事情时我都会很开心,很快乐;还有孩子分享,她的水桶原来只有3分的水,很沮丧,当她一点点往水桶加水时,感觉很舒服、很快乐,发现原来我也可以拥有满满的水桶。

图片

最后,刘老师为孩子们的寄语:你希望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以后你就会倾力成为这样的人。

这句话也激励着我们每一个成年人,你相信自己是怎样的人,未来你就会成为这样的人。

图片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