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们暴富的秘密在这里 The personality traits of self-made and inherited millionaires 曾经火热一时的“成功学” 早已随着时代的浪潮渐渐散去, 书店里的畅销板块当中也不再出现 《通向成功的钥匙》、 《怎样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这一类极其直白的字眼。 (书名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也许是因为认清了自己的个人局限, 又或是意识到他人的成功有其独特的 时代和背景优势, 人们不再相信 那些以权威的名义自我标榜的成功经验, 成功学不再流行了, 我们也逐渐躺平了。 然而, 这不能阻止我们 还是必须挣钱… 还是渴望挣钱… 还是很想知道… “那些有钱人是怎么挣到钱的?” “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 “ 在过去,不乏有研究者尝试回答这一问题,但是他们往往在取样过程中就受到了挑战 —— 参与研究的“有钱人”太有限了,这部分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本就不大。 研究者们难以收集到足够大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也就因此无从回答“富人和非富人有什么差异”这一类问题,更不用说进一步探讨人格与财富积累的因果关联。 究竟是某些人的人格特质使他们能够积累财富,还是财富塑造了他们的人格?学者们对这点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与生俱来的财富通过地位以及其他阶级特征(例如教育资源等)塑造了富人的人格,这是对富人群体的社会化过程。 而另一种观点则关注相反的方向——某些人格特质可以弥补来自不利处境的背景劣势,促进人们在创业过程中进行财富的积累。例如,已有研究发现了一种特殊的“企业家人格”,这意味着可能是这种人格促使了他们在创业活动中取得成功。又如丰富的研究证据表明,大五人格以及风险容忍能够预测未来与财富活动相关的指标。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今年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子刊(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从德国社会经济面板(German Socio-Economic Panel , SOEP)当中筛选出一群代表富人的子样本,并将他们的人格特质与非富人群体进行对比,构建了一种“典型富人人格”。 进一步地,研究者还对于不同类型的富人——“奋斗者”(self-made)和“继承者”(inheritors)——进行人格特质的对比。研究者认为,如果自己取得财富的奋斗者,而非通过赠与等方式得到财富的继承者的人格特质对富人群体的代表性更高、并且更加典型(凸显富人和非富人的差异),那么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指向人格造就富人,而非财富塑造人格的论证。 | 研究问题 01 富人和非富人的人格差异 SOEP面板包含对于个人财产多种来源的细致测量,研究者首先依据客观指标对富人和非富人群体进行分类。个人净财产(资产-负债)>100万欧元为富人群体(N=23721),个人净财产(资产-负债)<80万欧元为非富人群体(N=1125)。研究者认为,个人净财富呈现更加偏态的分布特征,相比于收入更能反映终身而非短时间内的物质资源积累。 随后,研究者使用OLS回归,比较富人和非富人群体在大五人格(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以及风险容忍等6个维度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富人和非富人的人格特质在上述6个维度中均存在显著差异。 ![]() 图1富人和非富人人格特质的核密度图,红线代表富人,黑线代表非富人。 富人表现出更高的风险容忍、开放性、尽责性和外倾性,更低的神经质;在宜人性上,富人和非富人群体不存在显著差异。 02 奋斗者和继承者的人格差异 研究者使用自我报告法,对于奋斗者和继承者进行分类:参与者回答问题——“以下因素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你的财产?”,并在-5到5分的11点李克特量表上打分;量表共包含8个因素,其中创业(self-employment)、企业(entrepreneurship)等属于“奋斗因素”;赠与(gifts)、婚姻(marriage)、继承(inheritance)等属于“继承因素”。 (1)“奋斗者”在奋斗因素上的打分高于3分,在继承因素上的打分低于3分; (2)“继承者”在奋斗因素上的打分低于3分,在继承因素上的打分高于3分; (3) 其余人被分类到“混合组”中。 ![]() ![]() 图2 在富人群体和非富人群体中的奋斗者、继承者、以及混合组的人格特质,B图是富人群体,C图是非富人群体。 在富人群体当中,三类人都基本吻合富人人格的特征,但是特征的凸显性有所不同。不论在哪个群体当中,奋斗者都表现出更突出的非趋中趋势,而继承者表现出相对最弱的非趋中趋势。相较于继承者而言,奋斗者表现出更高的风险容忍、开放性、尽责性和外倾性,更低的神经质。 03 奋斗者和继承者, 谁是典型的有钱人? 基于已有研究中人格与财富相关的证据,研究者对于“典型富人人格”进行了理论构建——将富人和非富人在人格特质上的差异放到最大,在每一个人格特质上取最大或最小值(在风险容忍、开放性、尽责性和外倾性上取最高分,在神经质和宜人性上取最低分)。 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富人和非富人群体当中,每个个体的人格特质与“典型富人人格”之间的二次距离,并绘制了二次距离的核密度图像。 ![]() ![]() 图3 富人群体和非富人群体中的奋斗者、继承者、以及混合组与典型富人人格的距离,A图是富人群体,B图是非富人群体。 在两个群体当中,奋斗者与典型富人人格的距离均相对较小,而继承者与典型富人人格的距离均相对较大。有趣的是,非富人群体中的奋斗者与富人群体中的继承者在与典型富人人格的距离上没有显著差异。 04 越典型的有钱人越富有吗? 最后,研究者将富人群体中每个个体与典型富人人格的距离作为自变量纳入OLS回归当中,用以预测个人净财产(资产-负债)。 结果表明,在富人群体当中,个体的人格特质越接近典型富人人格,他们拥有的个人净财富越多,这进一步验证了典型富人人格与财富积累的关联。 “ 研究结果表明,富人和非富人存在人格差异,而这种差异在奋斗者身上更加突出——奋斗者更接近于基于财富差异所描述出的“典型富人人格”;在富人群体中,到”典型富人人格“的距离可以预测财富的数量。 研究者认为,上述的证据能够暗示,人格是财富积累的一种动力而不是财富积累的后果——奋斗者的人格特征相较于继承者更加典型,这意味着与生俱来的财富似乎并没有形成更加典型的富人人格。 我们仍然需要小心解读上述结论。研究主要依据参与者的自我报告以及相关层面的证据,并不能得出因果结论;研究的样本也仅仅来自德国,未必适用于其他国家或地区。 这也恰恰对应了来自“成功学”的警示——我们可以依据他人的经验或者研究结论,来追求更高的风险容忍、开放性、尽责性和外倾性以及更低的神经质人格,但是我们仍然需要理解,即便我们不考虑现实社会财富积累有关的结构性因素的影响,改变跨时间、跨情境的稳定人格特质似乎并不现实。基于一个国家所得出的经验尚且难以推及其他,基于个别成功人士的经验又适用于多大范围的人群呢? 编译|家养蛋糕 | 参考文献 Leckelt, M., König, J., Richter, D. et al. The personality traits of self-made and inherited millionaires. Humanit Soc Sci Commun 9, 94 (2022). https:///10.1057/s41599-022-01099-3 Matthew Warren. (2022, April 5). Decisions made by human experts can be as inscrutable as those made by algorithms — but we don’t realise it. BPS Research Digest. https://digest./2022/04/05/here-are-the-personality-traits-of-the-self-made-millionair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