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史五部一卷7:斯大林格勒会战(二)

 金色年华554 2022-05-21 发布于江西

第七章 斯大林格勒防御战(二)

接下来的战斗将是一场怎样的战斗呢?在过去不到一个半月时间里,从顿河弯曲部到内围廓,法西斯军跨越了一百多公里的直线距离,而从内围廓到伏尔加河,最宽处不过二十公里,这不是一个闪电冲杀就能分分钟解决的吗?不,不,不!法西斯军花了两个多月时间都不能把它踏过去!啊,这是何等的“艰难困苦”呀!苏军的防御骨头突然一下子坚硬异常,那武装的牙齿简直啃不动,城市的废墟堆上,天天炮火连天,狂轰滥炸,硝烟弥漫,就是不能让战线前进一步。啊,撼泰山易,撼苏军防御难!

第一节 城郊激战

下面我们回到城郊作战,看看法西斯军如何取得这样“辉煌”的胜利:花了十天时间终于使与伏尔加河的距离缩短一半也即缩短十来公里。如果和接下来两个月时间都没有缩短十公里相比,那确乎是“辉煌中的辉煌”。

城郊作战开始时,敌对双方的战线是,62和64集团军分别防御着斯大林格勒西郊和南郊,64集团军南面是57集团军,再往南就是51集团军,以上是东南方面军的情况(62集团军已被切断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联系,也归入东南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兵力上有重大变化,66和24集团军大部已到达,归入它的编成,部署在斯大林格勒以北地区,与62集团军隔着敌坦14军的狭窄通道。另外,近卫1集团军完成反击战后把大部兵力交给了临近集团军,其司令部并一部兵力转移到斯大林格勒以北地区,接收新部队,变成了一个新的集团军,它部署在24、66集团军之间。这三个新锐集团军接下来将会发动进攻,再次试图切断敌坦14军,减轻城市保卫者的压力。法西斯德军的情况是,坦14军、51军(以上属6集团军)和坦48军、4军、罗马尼亚6军已经半包围62和64集团军——这两个集团军现在是背水作战,坦14军左翼是8军,再往左是11和17军。

二战史五部一卷7:斯大林格勒会战(二)

至于整个苏德战场,毫无疑问,敌对双方已经稳稳地把它们的重心集中到了斯大林格勒,这个战场尽管有几千公里的战线,但此时决定命运的一点是斯大林格勒。苏联自不待言,目标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坚守斯大林格勒,上至最高统帅下至全国人民动员一切可用力量支援斯大林格勒保卫者,保卫者自始至终都不是在孤军奋战,有党和政府有全国人民作它的后盾。当然,尽管苏军大大迟滞了敌人的推进,但敌人毕竟冲到了斯大林格勒城下,斯大林格勒保卫者已经处于背水作战中,困难和危险在上升,党和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援保卫者,在斯大林格勒城下打造出最坚硬的防御之盾。

而对法西斯统帅部来说,现在高加索方向取得了巨大进展,几百公里土地已经踏在它的脚下,它本可以欢欣鼓舞一下,本可以弹冠相庆一番,但它越往前冲,就越感到背后的斯大林格勒是它冲杀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是它心中最大的负担。高加索方向正慢慢停了下来,斯大林格勒方向正“攻坚克难”,一个方向因兵力渐渐不足而进攻的热度正在下降,另一个方向因兵力越来越大的补充而达到白热化程度。高加索丰富的石油正渐渐离它远去,斯大林格勒难啃的骨头却是它必须啃下的。一切都“颠倒”了,都在拂逆着法西斯侵略意图,但最强大的反动意志绝不会言败,战争的股市必须永远看涨,侵略道路上的一切绊脚石必须坚决粉碎,难啃的骨头必须无情地啃下去,兵力不足那就加大兵力,士气不够那就拿出蛊惑宣传的老本行外加无情鞭挞。

敌对双方的下一步意图和计划。法西斯“B”集团军群目标不变,继续着眼于一举攻破斯大林格勒——不知道它已经多少次妄想实现这一点了,这次纳粹元首给它下达了9月15日前实现这一目标的命令。它的计划是集中6集团军和坦4集团军的三把利刃,即坦14军从北、51军从西、坦48军从南攻入斯大林格勒,同时以坦4集团军的其余兵力(4军和罗6军)继续对付64集团军。法西斯的计划嘛,老生常谈,两翼突破,全面合围,至于此时能不能实现这样的计划,那我们就更不想多说了。

现在我们倒是想说说,随着法西斯军一步步逼近斯大林格勒,其直接参与进攻的兵力表面上越来越少,而更多的兵力不得不用于掩护不断延长的翼侧。它意在表明,第二次战略进攻从6月底打到9月初,迅速失去了其全线进攻的势头,已经局限于点的进攻。而这点的进攻却是代价高昂的进攻,它是战争的聚集点,是战争资源消耗的聚集点,一批批人力物力消耗于此点中,一批批的人力物力又补充到此点中,这就是一个无底洞——这是这个点的真正含义所在。而更宽广的翼侧防线只能以最低兵力维持防御,苏军在翼侧上展开一系列反击行动,虽不能突破防线,但紧紧牵制着这些兵力,使之不能丝毫它顾——这是战争转折前夜的景象,是敌我战略攻守形势改变前的景象。

敌人意图、计划和态势如上,而斯大林格勒保卫者面临的问题依旧是准备时间不够,刚刚退入新防线的他们依旧来不及建立更好防御,当然内围廓防线可能构筑得更完善一些,可以发挥更大作用。62集团军表面实力是8个师、2个坦克军、7个步兵旅(摩托化步兵旅、坦克旅、反坦克炮旅),其一线兵力右翼为“戈罗霍夫”集群、坦2军、坦23军【注1】,中央为399、112、196师(并得到两个坦克军部分兵力加强),左翼近卫33师、摩步20旅等;纵深内还部署不少部队(近卫35、87、131师,坦196旅等),它们准备以反击挫败敌人进攻;东南方面军又给它补充了1个师(244师)和2个旅(42旅和反坦克20旅),这些部队也准备纵深反击。毫无疑问,62集团军将承受敌人主攻,敌人的三把利刃都是要指向它的。64集团军表面实力为8个师、2个旅、6个军校学员团等,其右翼(157、204、126、29师等)将承受敌人进攻,敌坦48军将进攻苏军两个集团军的结合部。敌坦4集团军的右翼对峙64集团军左翼和57集团军。【注1:“戈罗霍夫”集群下辖124、149、115旅等部,是专门对付敌坦14军而建立的部队,部署在奥尔洛夫卡、雷诺克一线。两个坦克军照例没有多少坦克。】

法西斯突击力量经过补充和短暂准备后又展开了新的冲杀。航空兵不分昼夜24小时狂轰滥炸,整个战场迅速炮火连天,硝烟弥漫。9月3日拂晓,借着这昏天暗地的凶猛局面,虎狼诸部发起冲击。南面,坦48军三个师(坦24师、坦14师、摩步29师)全线出击,猛打猛冲,起初好像有点进展,“一举粉碎”了62集团军右翼近卫33师和摩步20旅的防御,夺取了佩先卡——一个名不见经传地方——的“西部接近地”,不过“随之而来的战斗破坏了原本顺利的推进”,每走一步是“极其困难和代价高昂”,最终坦24师被62集团军纵深部队(近卫35、131师,反坦克20旅等)有力阻挡在沃罗波诺沃、佩先卡一线,而坦14师、摩步29师对佩先卡、旧杜博夫卡、叶尔希一线的进攻也被64集团军右翼各部彻底击退。法西斯51军(295师、71师)似乎比南面友邻好过一些,一上场就迫使62集团军中央各部后撤,当日日终,双方在孔纳亚车站(库利茨坦附近)、古姆拉克、奥佩特纳亚车站、叶诺夫卡一线激战着。法西斯军对古姆拉克攻势很凶猛,还夺取了奥佩特纳亚车站、叶诺夫卡等,使苏军防线出现了一个凹陷。196、87、112师投入了预备队,拼死反击,才阻住了敌人的推进。这一天,62集团军将纵深部队大部投入进来了。

好了,现在一个个名不见经传的地名——孔纳亚车站、古姆拉克、奥佩特纳亚车站、叶诺夫卡、沃罗波诺沃、佩先卡、旧杜博夫卡、叶尔希等等——开始映入我们的眼帘,它们如今无疑成了虎狼诸部的眼中钉、肉中刺,它们是工事构筑得里三层外三层的铜墙铁壁吗?当然不是,它们是苏联军民英勇之躯铸就成的真正钢铁长城!

9月4日到来了。敌对双方继续在这些名不见经传的点上拼杀着。北面法西斯51军获得一支新力量——来自8军的389师——加强,该师部署在左翼侧,51军则集中295、71师终于夺去了古姆拉克及其北面的机场和车站,“功夫不负有心人”哪,此乃“重大”胜利也,62集团军中央各部不得不做较大后撤,退入戈罗季谢西南方、奥佩特纳亚车站附近和察里察河【注1】北岸一线。南面,坦48军受领了“简洁”的命令:“攻入城内”——是的,城就在眼前,就是攻不入。本日它也有一支新力量——4军94师加入进攻,而它继续止步于沃罗波诺沃、佩先卡、旧杜博夫卡、叶尔希一线,不过沃罗波诺沃、叶尔希终于陷入它手。【注1:察里察河流经奥佩特纳亚车站南面,在斯大林格勒城区汇入伏尔加河。该河接下来是62集团军中央和左翼的分界线,也是敌51军和坦48军的分界线。】

哎,不对呀,虎狼军不是有三把利刃吗,怎么现在只看见两把,另一把呢?继续卡在狭窄的通道内动弹不得。在敌向斯大林格勒郊区发动凶猛突击之时,近卫1、24、66集团军也遵照最高统帅部坚决要求,在北面紧急展开猛烈进攻,以最大努力减轻城市保卫者的压力,虽不能铲除坦14军通道,但足以牵制敌人的这把利刃。前两天坦14军还敢搞点小动作,9月5日,苏军攻势向更高潮迈进,它立刻放弃向南突击,全力应对北边危机,而“戈罗霍夫”集群防御坚如磐石,坚决粉碎敌人一切进攻企图。

北面苏军攻势风起云涌,南面敌人不得不把航空兵从狂轰滥炸中抽出来支援北面,于是5、6两日敌人攻势有所顿挫。坦48军日子尤其不好过,几无进展不说,损失还高昂,特别其坦24师5日遭到苏军猛烈炮火打击,损失惨重,也动弹不得了。在中央地带,62集团军投入了方面军拨给它的部队(244师、42旅),展开反击,有力打击了51军,夺取少量失地。不过,敌389师投入进攻,迫使苏军向戈罗季谢方向后撤了一段。

北面苏军攻势最终未能扭转局面。7日,敌航空兵又恢复南面的狂轰滥炸,敌人大约也弥补了这段时间的损失,51军生龙活虎起来,三个师从孔纳亚车站到察里察河全线出击,地上坦克隆隆向前,天上飞机轰鸣不已。62集团军中央各部(目前包括399、112、87、196师,244师一部,42旅以及两坦克军的支援部队)抵抗不停,缓缓后撤,损失巨大,有些力不能支了。察里察河南,62集团军左翼(目前包括近卫35、131师,近卫33师残部,244师一部,反坦克20旅等)和64集团军右翼动静不大,坦48军现在趴窝了,正在补充和重组。

8日,激烈拼杀肆虐于整条战线。62集团军中央各部岿然坚守在戈罗季谢及其以南直至察里察河一线,新的部队(摩步38旅和坦6旅)又加入了中央各部;而察里察河南,坦48军也生龙活虎起来,虽未取得像样进展,但凶猛异常,米尼纳郊区极其西北部萨多瓦亚车站、佩先卡等地激战不止。9日,坦48军终于有“重大”进展,一举夺取萨多瓦亚车站、佩先卡、旧杜博夫卡诸地,62集团军左翼退守米尼纳、叶利尚卡、库波罗斯诺耶一线以西,64集团军右翼则向南退守戈尔纳亚波利亚纳东西一线。特别是库波罗斯诺耶这座紧靠伏尔加河的城镇,已经暴露于敌人的攻势下,一旦被夺取,两个集团军战线联系将被切断。察里察河北,敌51军终于夺取了戈罗季谢,但在该镇周围及其以南直到察里察河,苏军继续奋力抵抗着。10-12日,敌人攻势犹强,逼迫苏军各部缓缓退向城区,但凶猛的高潮有所回落,现在敌人行动的重点是补充战力,调兵遣将,为最后强击城区做准备,因此郊区血战就这样算是结束了。13日,敌人正式开启城区作战的“新篇章”。

几个未尽事宜:一是62集团军右翼虽然守着北边的防线,但西边的防线因中央各部不断后撤也不能跟着后撤,但后撤幅度没有中央大,后者已经撤到戈罗季谢以东,前者还留在更西面的奥尔洛夫卡,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奥尔洛夫卡突出部。在这一带作战的敌389师试图消除这个突出部,但代价高昂而战果几乎为零,于是只好作罢,这个突出部始终横亘在敌51军和坦14军之间。二是库波罗斯诺耶虽仍在苏军手中,但敌人离伏尔加河也不远了,62和64集团军的联系基本被切断。北至雷诺克南到库波罗斯诺耶,背靠伏尔加河就是接下来62集团军城区作战的空间。三是整个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敌航空兵肆虐不已,苏军航空兵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如敌人,但它和地面部队一样奋勇抗击敌人,在过去一个月战斗中,它击毁击伤敌机六百多架,尽己所能地支援地面作战。

最后说说苏军北面的进攻行动。城郊战一开始敌人就凶猛异常,城市保卫者承受巨大压力,东南方面军强烈呼请最高统帅部采取有力行动减轻这一压力,最高统帅部除了加大力度调配人力物力外,就是坚决要求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马上发动攻势牵制敌人。于是,敌人发动城郊战的第一天,在副统帅朱可夫亲自指导下,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北面攻势也展开了。整个攻势有五个集团军不同程度参加,近卫1、24、66集团军担任主攻,突破敌人防御,21、坦4集团军担任助攻,牵制当面之敌。主攻先由近卫1集团军发起,5日24、66集团军也参加进来,主攻达到最高潮,并持续到13日,贯穿整个城郊作战。

二战史五部一卷7:斯大林格勒会战(二)

在进攻中,苏军英勇之气自不可少,积极主动之心自不可少,持续猛烈的攻势将敌坦14军及其翼侧的8、11、17军紧紧牵制住,动弹不得,但未能彻底突破敌人防御,取得更大进展,尽管苏军占有很大兵力优势。就其原因,除了长官意志、强迫命令、脱离实际、经验不足、地形不利等方面外,根本还是为了纾解斯大林格勒保卫者的压力,不得不紧急投入进攻。尽管苏军在人员和坦克上占有优势,但炮兵、航空兵、后勤补给、组织协调都是短板。于是,结果是代价很大而进展不大,但为了大局,很多代价不得不付出,只有积极主动行动才能赢得胜利,胜利是打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更不是想出来的,只有勇猛战斗才能磨炼自我,提升自我。事实上,透过这次攻势,最高统帅部已经在思考如何发动更大规模攻势,彻底扭转战争形势。

第二节 争夺南部市区

城郊战的结果是敌人与伏尔加河的距离缩短到了2-10公里,这就是接下来城区作战的苏军纵深。城市作战简单地说就是巷战,当然现在斯大林格勒已经没有高楼林立,没有繁华街市,有的只是狂轰滥炸后的高楼林立的残骸,只是遍地废墟的街市。以城市为战场,斯大林格勒堪称典范之作,而一座城市彻底毁于战火,法西斯的滔天罪行中又添一笔。在这里,工厂的轰鸣声被坦克飞机的轰鸣声取代,城市的热闹声被遍地枪炮声取代,城市和平生活被敌对双方血腥厮杀、殊死战斗所取代。侵略者把最大的残酷带给这座城市,而被侵略者把它最高水平的抵抗带给侵略者。每一个街区、每一栋建筑物、每一个车间都是埋葬敌人猛烈突击的强大堡垒——尽管这强大堡垒无非是一堆废墟、一片瓦砾。在这废墟堆上,城市保卫者以世所罕见的毅力战斗着,在血与火的战斗中淬炼着自己,他们最终大败最强大的反动意志,他们破灭了它的疯狂性,他们摧毁了它臆想胜利的士气。

斯大林格勒是一座紧靠伏尔加河的南北狭长城市,整座城市大约分为两部分:南部市区和北部工厂区,全市制高点马马耶夫岗大致处于这两部分分界线上。在马马耶夫岗两边有三条很深的冲沟或峡谷:南面是多吉尔冲沟和克鲁托伊冲沟,北面是班内峡谷,城市南部还有两条河流,即察里察河和叶利尚卡河,这些都是城区重要地形。南部市区坐落着两个火车站,即一号和二号车站,一号车站(中央车站)位于市中心,这里自然是高楼林立、建筑物密集之地,一号和二号车站之间就是察里察河。二号车站东面有联合食品厂和大粮仓,西面高地有兵营和墓地,南面就是叶利尚卡河。叶利尚卡河北岸的铁路线先后穿过二号和一号车站(进入斯大林格勒的铁路线有多条,这是主铁路线),叶利尚卡河南面就是米尼纳、叶利尚卡、库波罗斯诺耶等郊区。北部工厂区主要有三座工厂,即红十月冶金厂、街垒火炮厂和拖拉机厂,工厂区的西面就是工人新村,每座工厂都有自己的新村。

二战史五部一卷7:斯大林格勒会战(二)

敌人现在清醒多了,一口吃下斯大林格勒是不敢想了,近期准备先拿下南部城区,而后突击北部工厂区。三把利刃现在剩下了了两把利刃,另一把就不能指望它“有出息”了。具体来说,以察里察河为界,南北两面分别有坦48军(坦24师、坦14师、摩步29师、94师)和51军(389、295、71师)负责突击。根据相关资料,现在62和64集团军(共9万人马)当面有17万敌军,62集团军(5.4万人马)当面即参加市区作战的两个军有8万人马,敌对双方坦克数量比是五比一(62集团军100辆坦克、当面敌军500辆坦克)。

二战史五部一卷7:斯大林格勒会战(二)

开战前的9月12日,纳粹统帅部在文尼察“狼人”总部召开了重要会议,集中研究接下来的斯大林格勒突击。一如既往,元首向诸将领猛烈地灌输了战争胜利信心,对信心不足的将领进行了撤换。元首要求“B”集团军群和6集团军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拿下斯大林格勒,坦48军划归6集团军,罗马尼亚3集团军准备补入翼侧防线,这样6集团军可以腾出更多兵力,集中于斯大林格勒,照例一批批补充兵源源不断加入这座“绞肉机”【注1】,另外还以特别工程兵部队加强6集团军,以增强其城市攻坚战能力。坦4集团军虽然兵力减弱,但要继续进攻64集团军,同时“B”集团军群还要做好准备,一俟拿下斯大林格勒,就向南进攻,攻入阿斯特拉罕。【注1:根据相关资料,9月前敌在南方战场总损失54万人马,同时补入41万人马。】

元首向诸将领展示的继续是一片“光明前景”,不过诸将领还是向元首表达了拿下斯大林格勒的“艰难”以及担忧从沃罗涅什到斯大林格勒的漫长翼侧的脆弱性。元首一方面拿出蔑视苏军并吹嘘自己的必胜论调,一方面并非没有回应诸将领的关切。城区作战开始时,斯大林格勒及其近翼侧防线上的意大利8集团军、6集团军和坦4集团军共有近50个师的兵力,而8月底“B”集团军群增至69个师,9月底则进一步增至80个师,同时“A”集团军群已经减至29个师,一批批兵力从高加索方向、欧洲占领区和德国本土调往斯大林格勒方向。这些兵力除了补充斯大林格勒攻城战力外,剩下就是加强翼侧——尽管这翼侧上多是用仆从国军滥竽充数,但纳粹元首并非没有进一步加强这个侧翼。

苏军统帅部继续尽一切努力支援斯大林格勒保卫者,源源不断的补充兵员投入到斯大林格勒,城市之战开始时(9月15日),有两万人马和8个坦克旅到达了斯大林格勒,极大缓解了保卫者兵力不足的状况;而后续部队还在不断到达中,不断弥补接下来城区战中保卫者高昂的损失。同时两翼的苏军将展开新的攻势,牵制翼侧防线敌军,减轻保卫者压力。不过,这一时期,苏军统帅部开始谋划新的重大行动:正如纳粹将领所担心的,苏军确实要在它们的翼侧防线展开战略反攻,重创“B”集团军群,扭转战争之势。于是,斯大林格勒保卫者的殊死战斗就被作为这场战略反攻的重要一环看待,他们不再是消极保卫城市,而是积极消耗敌人,以它们更刚强的防御把敌人的一切吸引过去,为反攻准备赢得时间。

此时62集团军下辖6个师、13个步兵(坦克、摩步)旅等,一些部队损耗殆尽,已经拉到后方整补去了。其右翼为“戈罗霍夫”集群(共4个旅和2个团),中央为112师、87师、224师一部、坦6旅、近卫坦6旅、坦189旅、摩步38旅、42旅等,左翼(察里察河南)为近卫35师、244师一部、10旅、坦133旅等,另有内务部队10师各部分散于各个方向。以上为一线部队,还有二线预备队:399师、坦27旅、131师等。由于纵深太浅,其一、二线部队的距离不超过三公里。

需要我们特别说明一下,即在这场背水作战中,62集团军后勤补给将面临很大的困难。伏尔加河宽达一公里,敌人空中和地面的火力封锁将使它变成一个难以逾越的水障碍。当然62集团军和东南方面军会采取各种措施(加强防空、改变运输等)来改善对这个水障碍的跨越,但不可能根本改变局面。当然这不过是斯大林格勒保卫者无数艰难困难之一,以惊人的毅力克服这些艰难困苦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另外,鉴于这个水障碍,也鉴于纵深太浅,62集团军的炮兵主力(包括后续到达部队的炮兵部队)一般不渡过伏尔加河,而是由东南方面军在东岸组成数个炮兵群支援作战。东南方面军也开始在东岸和江中岛屿上部署部队(当前为坦克第2军),构筑工事,以防不测。

最后就是62集团军更换了司令员,鉴于原司令员洛帕京对保卫战的胜利信心不足,东南方面军决定任命64集团军副司令员崔可夫担任62集团军的司令员,62集团军已数易主帅,总的趋势是经验更丰富、意志更坚定者登上战斗的舞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崔可夫将军的成名战,他一到任就整顿队伍,巩固士气,明确要求这支军队绝不后撤,以劣势坚决对抗优势之敌,誓与城市共存亡,同时总结敌我优劣,改进战略战术。

另外,在城郊战或更早的作战中,敌人的坦克师、摩步师、步兵师越来越没有区别,一个坦克师或摩步师取得的战果有时候都赶不上一个步兵师。这大约首先和地形有关,越靠近城市,高楼林立的巷战因素越明显,坦克师和摩步师的机动性难以施展。但这更和人的更有力抵抗有关,抵抗的经验在丰富,抵抗的战术在得力,抵抗的意志在加强,敌人自是损失日增,前进日艰,之前闪电战中诸师的区别在这里越来越没有了。在接下来的城市战中,鉴于上述情况,保卢斯越来越采取混编部队战术(步、炮、坦、工、空紧密协同)展开攻坚战,而崔可夫的战术究其实质,就是充分利用城市特殊地形,把苏军的抵抗发挥到极致:我们正面要抵抗,我们侧面要抵抗,我们撤退时要抵抗,我们被包围时要抵抗,我们时时处处抵抗,我们一息尚存,绝不停止抵抗,这样的抵抗,简言之,把227号命令的精神彻底贯彻下去了。

二战史五部一卷7:斯大林格勒会战(二)

下面就开始这场城市恶战。9月13日,在一阵狂轰滥炸中,城区作战开始了,虎狼军向市区投下了八百多枚燃烧弹,整个市区迅速火海一片,硝烟笼罩,当然这样的“开场白”再平常不过了。硝烟过后,虎狼诸部凶狠地登场了,攻击照例猛烈。389师进攻62集团军右翼“戈罗霍夫”集群,很快停顿下来。295和71师进攻62集团军中央各部,夺取了城市西面的一些高地,而最大进展是攻占阿维亚戈罗多克,在苏军防线中央打入一个楔子,离马马耶夫岗和市中心进了一大步。察里察河南,坦48军就“进展更加微弱”,一个农机站被攻占,在米尼纳郊区有点进展。本日62集团军预备队大部投入进去了,但崔可夫认为敌人虽然很凶,并没有投入全部力量,真正大规模进攻将在一两日后开始。它决定先敌发动反击,夺取阿维亚戈罗多克及其周边地区,消除敌人的楔子。不能消极防御,抓住一切机会发动反击,是他的重要行动原则。

二战史五部一卷7:斯大林格勒会战(二)

14日,激烈的拼杀继续肆虐于整条战线,但重点地区有两个:一个是在米尼纳郊区继续保持激烈残酷态势,苏军基本守住防线,但无疑损失巨大。另一个自然是防线中央,先是苏军几个旅和团发动反击,确乎打敌一个措手不及,但勇敢有余力度不足,天一亮敌空中和地面打击就阻止反击。接下来便是敌人猛烈冲杀,中央防线岌岌可危。本日危机的一幕是,一小部敌兵渗入苏军防线,一路猛冲,突入一号火车站一带,而后续部队不顾伤亡,猛打猛冲,已然逼近马马耶夫岗和一号火车站,现在敌人是名副其实杀入市区了。62集团军中央防线有些混乱了,许多指挥员牺牲了,集团军通信屡遭破坏,已经没有什么指挥控制了,全赖广大战士的高度自觉,依托废墟中“高楼林立”拼死抵抗。手中基本没有预备队的崔可夫立刻四处凑集力量,民兵、警察、消防人员乃至司令部人员都用上了,虽然勉强阻住敌人的突破,但未能稳住局面。正当此时,万余人马的近卫13师到来了,它将成为中央防线接下来抵抗的骨干。

15日以狂轰滥炸为开场白,激烈拼杀再升级。现在进入巷战模式,一个个街区、一座座建筑物成了反复厮杀之地。中央战线从红十月村西到察里察河,战斗的火焰旺盛地燃烧着。刚渡过河的近卫13师立刻投入马马耶夫岗、中央车站的战斗中,使日益枯竭的62集团军立刻充满了战斗力量,英勇抵抗数倍增强。中央车站杀得难解难分,易手数次;马马耶夫岗杀得昏天暗地,难分胜负。在南面战线,本日虎狼军又干了一“大事”:坦24师一战斗群(“埃德尔斯海姆”战斗群)突然突破防线,而后沿铁路线先向东后向北,不顾损失,一路狂冲,攻占二号车站,直抵察里察河。看来敌人又要上演坦14军那一幕,希图闪电一击奔溃苏军防线,而残酷现实又要给它好好上一课了。孤军深入的战斗群没有迎来北面71师的会合,以合围西面苏军部队(42旅、244师等),因为它正苦战于一号车站;也没有看到南面94师的到来,以掩护它的翼侧,因为它正纠缠于米尼纳、叶利尚卡郊区。

二战史五部一卷7:斯大林格勒会战(二)

察里察河南9月15日

侵略者突然发现,凡侵略铁蹄踏过的地方,被侵略者又“死灰复燃”——雨后春笋般的“死灰复燃”!被包围的在抵抗,被突破的在抵抗,被击退的在抵抗,四面八方在抵抗,前后左右在抵抗!虎狼军冲两步,还得退一步,来肃清这“死灰复燃”者。从察里察河到伏尔加河三角地带,从城市西南高地到铁路两侧、叶利尚卡河两岸,从米尼纳和叶利尚卡“错综复杂”的建筑物到木材厂、联合食品厂以及大粮仓的建筑群,抵抗的火焰在侵略者脚下熊熊燃烧着,似乎每条街道、每座建筑物残骸、每个瓦砾堆后面、每个黑洞洞的窗口都充满了敌意!

接下来三天(16-18日),没有悬念,到处都是反复厮杀、长时间拉锯、逐街逐屋混战,到处都是血染沙场、横尸遍野,到处都是坦克飞机大炮的残骸、各种武器装备的残骸,到处都是已成废墟的建筑物和布满弹坑的街道。这段时间中央战线血流成河,虎狼军让自己挪动一步困难重重,中央车站厮杀不停,马马耶夫岗争夺不已,“1月9日”广场易手数次,多吉尔和克鲁托伊冲沟实难冲入。

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闪电一击外加正面厮杀开始奏效,南面战线有点像样进展了。敌坦24师、94师、摩步29师外加坦14师从左向右并排推进,米尼纳、叶利尚卡、库波罗斯诺耶、木材加工厂、发电厂等叶利尚卡河以南地区逐渐落入敌手,二号车站又经过数次易手也被敌人稳固占领。然后就是坦24师战斗群终于与71师部队会合,完成对主铁路线和察里察河三角地区的合围,被合围的部队有244师、42旅等残部,坦24师不指望从中俘获什么东西,赶快把这些抵抗的“瘟神”逐出合围圈方是“上策”也。最后一块区域就是主铁路线到伏尔加河的狭长地带,这是一块几乎令敌人啃不动的硬骨头。敌人【注1】大约从18日开始更猛烈地冲杀这一地区,这是一场为期一周的猛攻,一切重武器都用上了,一切残酷都用上了,每一步那是“艰苦卓绝”地前进呀!这里的抵抗者,除了新近到来的92旅外,已经没有完整的部队:近卫35师、131师、244师、10旅、42旅、坦133旅等,不过是一些残部,不过是一些“散兵游勇”。而这些“散兵游勇”以英勇之气把一栋栋建筑物、一座座仓库和车间打造成坚毅的堡垒。敌人一次次冲锋被击退了,勇士们也弹尽粮绝了,战斗到最后一息了。大约到25日,敌人可以宣布察里察河南地区已落入它手,它终于来到了伏尔加河畔,然而虎狼诸部已经损失得“不成人样”了。【注1:此时坦24师退出战场,到后方整补,保卢斯准备把它用于将来进攻北部工厂区,因此接下来的猛攻由94师、摩步29师负责实施。】

二战史五部一卷7:斯大林格勒会战(二)

察里察河南9月18日

现在我们再回到18日。18日是一个有点分界线意味的日子,敌人一方面对察里察河南展开最后的突击,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于察里察河北,河北激战再升级。这一日同时又是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发动新一轮攻势,打击北翼侧之敌的日子,这次攻势持续到10月2日,再次有力打击了敌坦14军、8军等部,而东南方面军同时要求62集团军不顾一切展开反击,迎接北面攻势——有点迎接最后胜利的意味。当然北面攻势最终依然没有取得更大战果,62集团军继续勇战恶战于斯大林格勒。

此时察里察河北的战线是,在北面的奥尔洛夫卡突出部,苏军继续保持十公里的“大纵深”,但马马耶夫岗到察里察河北岸,苏军纵深迅速降到一至二公里乃至不到一公里——这里就是接下来八天(19-26日)苏军更猛烈血战之地。我们看到,北起马马耶夫岗,经多吉尔和克鲁托伊冲沟、“1月9日”广场、中央车站,南到察里察河北岸,到处在厮杀、争夺、拉锯,一片血雨纷纷、腥风烈烈,满目横尸遍野、血流成河。两个战争意志展开了最激烈的碰撞,把一切都聚焦于这极具白热化的一点。

这几天,崔可夫忙于指挥,忙于调度,忙于转移。在如此浅的纵深内指挥战斗,指挥所必然是敌人轰炸的“热点”,崔可夫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指挥所不知转移了多少次,通信设施不止被敌人炸毁多少回了。现在伏尔加河渡口完全处于敌人眼皮子底下,白天飞机炸,晚上大炮轰,它千方百计要封住这条河,62集团军的后勤保障岌岌可危,但依旧顽强地运转着。大规模运输不可能,那就小规模进行,集中运输不可能,那就分散运输,原来的渡口被敌人封锁了,那就马上构筑新渡口,伏尔加河区舰队领导的后勤保障队伍与前方将士一样,处于最紧张的战斗第一线,另外区舰队还直接参战作战行动,以舰炮火力保障地面作战,它们是城市保卫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这坚毅的后勤保障下,这段时间东南方面军又给62集团军运来了两个师(95师、284师),外加此前运来的坦137旅,它们在中央防线的血战中再次充实了正在枯竭的62集团军。

同时炮兵和航空兵也是城市保卫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支援前方作战。中小型火炮的部队(迫击炮和反坦克炮)直接运到西岸参与作战,大型火炮的部队留在东岸提供支援,它们与西岸部队的协同越来越熟练,根据西岸部队的指挥,以集中火力打击敌人在后方的集结。空军第8集团军虽然兵力薄弱,依然出动四千架次以上与敌殊死战斗,支援地面作战。另外防空部队也是掩护地面作战和后勤保障的重要力量。

这段时间,62集团军对这场城市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掌握。崔可夫认识到,必须充分利用城市废墟的特殊地形,必须充分相信和依靠坚守于废墟中的广大士兵。现在集团军统一作战更多地被每条街道、每个建筑物中的连排班乃至几个士兵的分散作战所代替,但分散中有统一,那就是广大士兵是苏维埃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的体现者,是227号命令的最有力践行者,是最高统帅部战略意图的真正贯彻者。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真正以广大士兵为战斗主体,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战斗积极性和勇敢精神,把一条条街道、一座建筑物打造成坚不可摧堡垒。

再回到战斗。在这八天中,中央防线的战斗者有:95师在马马耶夫岗,112师(后被284师接替)在两条冲沟间,近卫13师在中央车站的市中心,42旅在察里察河北,另外马马耶夫岗北面防线(奥尔洛夫突出部的南部边缘)有坦23军(坦137旅、坦189旅,摩步38旅、摩步9旅等)。19日是62集团军按既定计划的全线反击,主要是95师和坦23军向南突击中央车站的市中心,切断这里的敌人,当然反击几无进展,20日以后恢复到反复厮杀的常态(坦23军继续反击)。敌坦24师本处休整中,现在不得不派出一部于295师左翼,后者则集中一切兵力于马马耶夫岗和两条冲沟,敌整师整团的兵力葬送于此,就是拿不下这个制高点,在这里敌人只能宣告失败了。

二战史五部一卷7:斯大林格勒会战(二)

马马耶夫岗9月20日以后

南面71师总算有点像样的进展了。在中央车站的市中心,它一点点逼迫近卫13师后撤,最终冲到了伏尔加河边,切断了近卫13师和42旅的联系。在敌人的猛力逼迫下,近卫13师依然据守着一块半公里到一公里宽的狭长地带,而通过两条冲沟与马马耶夫岗保持联系。

二战史五部一卷7:斯大林格勒会战(二)

中央车站的市中心9月22日-26日

说一下中央车站的情况,它应该在20日或21日完全落入敌手,不过此后仍有残余力量在孤立无援中与敌人战斗了好几天。另一个重要地点是“1月9日”广场上的一座宿舍楼,巴浦洛夫和他的战士在这里守卫长达五十昼夜,这座“巴浦洛夫”大楼后来成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精神的永恒象征。

好了,到9月26日,虎狼军的南部市区战可以告一段落了——不得不告一段落了,被侵略者的防御骨头实在难啃——以九牛之力啃不动其一毛也!马马耶夫岗以南的狭长地带仍在被侵略者手中,至于马马耶夫岗自始至终都处于反复易手中。侵略者并没有完全占领南部市区,这是它失败开始的明证!

二战史五部一卷7:斯大林格勒会战(二)

市中心9月26日以后

最后讲一下翼侧战事。9月18日开始第二次北部攻势(持续到10月2日)继续由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三个集团军(近卫1、24、66集团军)承担,这次攻势选择在8军和坦14军结合部,结合部对面就是苏军24集团军,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继续选择近卫1集团军作为主攻,于是近卫1和24集团军调换位置,拥有数万乃至十数万人马的集团军调换位置自不是易事,即使它们只是司令部和部分人马的调换。因此准备依旧是不充分的,而经验不足、协同不利、强迫命令等因素继续发挥作用。但事实也越来越证明在这样一个地形不利而敌人已建立起坚固防御的地区发起进攻,只会徒增伤亡而不得进展。若单论北部攻势,这无疑是一场费力不讨好的进攻,完全是脱离实际的进攻,但若考虑到大局,考虑到斯大林格勒保卫者承受的压力,它自始至终都是必不可少的。最后的战果是,此次进攻继续紧紧牵制着敌人并再次重创敌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