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育儿:父母总在目送我们的背影,而我们有没有回头看过一次┃杨小裳

 丄学号 2022-05-21 发布于广东
作者┃杨小裳  朗读┃杨小裳
指导┃郭新爱  编辑丄学号


不久前,一件小事上了微博热搜。

汪先生在送儿子上学时,看到一对父女不舍分别,不停地拥抱、叮嘱……直到女儿走远了,父亲才开始抹泪。

这一幕让他感同身受,就拍了下来。

视频戳中了很多网友的泪点——

“我上学那天,我爸感觉把我一个人放在几千里外很难受,就哭了。”

“我爸送我那天,也是眼眶通红,那一刻才发现是父母更离不开我们。”

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一个人的成长,是一段不断离家的过程。

当我们回头看时,父母的背影又何曾不是“渐行渐远”?

时间和距离,无法削减父母对我们的爱,却能够拉开我们与父母之间的联结。

走得再远,也要记得回头看一看。

再也没有其他任何人

比父母更爱我们

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二十多岁时因病双腿瘫痪,只能放弃一切回家疗养,他的脾气也因此变得暴怒无常。

在家疗养的日子里,他的母亲患有严重的肝病,常常疼得夜不能寐,可她却隐瞒病情,一门心思扑在儿子身上,小心翼翼地照顾着他的情绪和起居。

每当儿子大发脾气,母亲便悄悄躲起来,等一切恢复平静,再悄悄走过去,眼眶通红地说:“听说北海的花儿开了,我推你去走走。”

眼看着儿子的痛苦却无能为力,她不知道已悄悄哭了多少回。

每当儿子独自跑去地坛,即使这令她坐卧难安,却也从不跟着,她理解儿子心中的苦闷,知道他需要一点独处的时间。

有时迟迟等不到儿子回来,她便焦灼地跑去找,偌大一个地坛,儿子车辙轨过的地方也都有她的脚印。若是看见儿子好好的,她便又悄悄转身回去。

母亲去世后,史铁生回忆道:那段日子,母亲从未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那时她的儿子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却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作家郑振铎说: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母爱,总于无声之处尽显伟大、无私、炙热和深沉。

父母对于子女,总是恨不得将这世间所有的好都给他们,也恨不得替他们承受所有的苦难。

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所言: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父母正在渐渐老去

不要让自己后悔

很多人都听说过汉文帝为母“亲尝汤药”的故事。

文帝登基后,一直等到政局稳定,才放心地派人去封地接太后回宫。

每一日,他都要派人回宫禀报太后的行程,在太后的车马还未到皇城时,便早早地亲率百官在郊外等候。

一次,太后病重,三年卧床不起。文帝白天忙着处理朝政,晚上便亲自守候在母亲身旁,衣不解带、目不交睫,太后喝的汤药,也要先自己尝过,才喂给母亲喝。

文帝的孝心,为天下人所称颂;而文帝的孝道,又有多少人效仿了呢?

孔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父母正在渐渐老去,皱纹在脸上形成深深的沟壑,白发在头顶缠绕刺眼的纹路。

当父母健在时,我们没有的是“时间”,而当父母有一天真的离开了,我们没有的是“机会”。

《燕赵都市报》曾报道过军人宗绪先生和母亲的故事。

宗绪先生19岁参军离家,有一次他在执行任务时,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待回到家,母亲的坟头草都长出来了。

宗先生的母亲,是出生于旧年代的农村妇女,受尽了生活的磨难,辛辛苦苦把子女拉扯大,还没来得及享福便早早离去了。

宗先生说,母亲虽然没文化,却很开明。那个年月,大家都希望孩子早些参加劳动、减轻家里负担,但母亲即使挨饿,也要凑够我们的学费……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每次说起母亲,宗先生都忍不住流泪。

现在他终于可以回家了,但母亲却不在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大憾。

天之大,孝为先。

这世上,有很多事可以慢慢做,唯独孝敬父母要趁早。

他们陪伴我们长大

我们陪伴他们变老

朋友小小说:“我婆婆几乎每天都要给姥姥去个电话。细到今天吃了什么、天冷不冷;再到街里邻访发生了什么新鲜事……总之能说一个多小时。”

对比自己,小小说,我对父母连最起码的耐心都没有。

“我妈有一次打电话问我吃什么?我当时因为别的事心情不好,回她说,你能不能不要问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对于父母的爱我们太习以为常,所以才肆无忌惮。

朋友惠子从小在家备受呵护,与父母几乎无话不谈。她曾一度以为,她与父母的关系会一直亲密无间。

直到有一天,她拨通了父亲的电话,在说完具体事项后,居然卡了壳……为了停止“无话可说”的尴尬感,双方都立刻挂了电话。

在长久的忽略之中,我们与父母从“默契”慢慢走向“疏离”。

布雷姆在《亲密关系》中指出:亲密关系至少在6个方面与其他一般关系有所不同,这就是:了解、关心、彼此依赖、互动、信任和承诺。

我们总以为与父母的关系很牢固、很长久,却不知道这是建立在父母长期以来的单向付出之上。

我们有没有反向回馈过?甚至拒绝他们对我们的关心和交流?

任何感情都需要经营,亲情也不例外。

了解关心,依赖互动,信任承诺,也许就是与父母维持亲密关系的方法路径。

1、距离很远,但生活要很近。了解关心父母的生活起居,传达我们的爱与牵挂。

2、在父母面前,再当一次小孩。耍一个赖,装一下幼稚,让他们感到依然被需要、被依赖。

3、打破身份局限,尝试与父母做朋友。向他们倾诉琐事心事,带他们参与到我们的生活。

写在结尾

我们的行囊里总是装满了父母的爱。

当我们走得远了,他们牵挂我们吃得好不好、工作累不累、过得开不开心;当我们走得累了,他们第一时间张开怀抱,成为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毕淑敏在《孝心无价》中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父母在,世界上还有最爱我们的人,我们还有根,还有家可回;父母去,我们只能在梦中追忆那一点一滴的爱的温存。

孝敬父母的时间,过一天少一天;从现在开始,还来得及。不要等到错过了,才万分亏欠和遗憾。

歌德说: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像父母爱我们一样去爱他们,像父母养育我们一样去孝敬他们,像父母呵护我们

一样去陪伴他们。

让父母知道,也许我们离开了家,但并没有与他们“渐行渐远”。

作者:杨小裳,家居山西太原的白羊座金融民工,喜欢生活的烟火气,也喜欢森林与海,也想要通过消费情怀来实现自己「很有钱」的庸俗写作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