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项目没有头绪?试着借用类型的力量

 淡墨书香日子长 2022-05-21 发布于湖北

在前一篇文章《摄影项目没有头绪?先控制自由的灵魂,笔者带大家浅阅了几个摄影项目,以提醒大家创作的时候通过控制条件,以收敛项目表达,找到可执行的道路。今天我们继续关注「限定」这个话题:

1.控制时间
2.限定空间
3.一以贯之
4.关注类型
5.标准流程

Burnt Umber
下面讨论「类型」与「流程」:


-
04.

关注类型



另一种可以限定的是「类型」,也就是拍摄的对象可以是(相对)确定的。这种项目创作的操作方法十分常见。比较严谨的如德国杜塞尔多夫学院派创始人贝歇夫妇用大画幅创作的系列「类型学」项目。


图片
©贝歇夫妇

而更多项目未见得是严谨的类型学,但也通过拍摄某类对象,或是关注他们的某类共性,逐步形成一个项目的基础,它们最终会达成很多不一样的表达。我们浅阅几个摄影项目:


赵仁辉:
《世界植物群与动物群指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选自《世界植物群与动物群指南》©赵仁辉

这个项目关注的类型是「动植物」比较精确地控制了构图、用光的统一,这种人工化的、科学研究式的、类型学般的静物摄影背后,形成了一种图谱式的、人工痕迹的异化性格,表现的是人类改变的动植物和自然的形态。


Christopher Herwigde:
《Soviet Bus Stops》

图片
图片
图片
《Soviet Bus Stops》(苏联车站)画册内页©Christopher Herwigde



《Soviet Bus Stops》(苏联车站)结合了公路旅行和田野调查,拍摄对象是「公交车站」。拍摄对象基本一致,但没有进行太严格的构图、用光等其他控制。通过「环境 对象」的双重表达,展示了苏联意识形态影响下建设的建筑形态。


大桥英儿:
《Road Lights》
图片
图片
图片
《Road Lights》画册内页©大桥英儿

日本摄影师大桥英儿《Road Lights》着眼于收集「自动贩卖机」,整个项目在不同的环境、光线、季节拍摄,构图也各异。但由于自始至终关注一个对象,我们读出了不同贩售机的不同「命运」。


尾仲浩二:
《Neko wa Neko》
图片
图片
图片
《Neko wa Neko》画册内页©尾仲浩二


日本摄影师尾仲浩二这本轻松的小集子的拍摄对象是「猫」,而它给我们强调的是世界各地的猫。这是一本具有扫街随拍性质的画册,限定了对象,构图却很多样。


Stephen Jill:
《A Book of Field study》

这个项目的名字非常直接:「田野调查」。在这种方式下,摄影师通过对于某个族群或者某种现象的实际调查,形成一个或多个事物的拍摄集合。这本画册选取了8个场景设定,从这8个侧面反映了伦敦的不同面向。

1 Audio Portraits(戴着耳机的人)
2 Cash Points(ATM机) 
3 Trolley Portraits(推着购物车的人) 
4 Day Return(坐着火车回家的人) 
5 Road Works(公路维修场景) 
6 Gallery Warders(美术馆作品看管员) 
7 Billboards(广告牌) 
8 Lost(迷路的人)

图片

图片
《A Book of Field study》画册内页©Stephen Jill



John Lehr:
《The island position》

图片
图片
图片
《The island position》画册内页©John Lehr

这个作品所限定的拍摄对象是「商店外观」,创作者控制了所有的拍摄都在类似的耀眼光线下,它反映的是美国商业空间在电子商务威胁下呈现的样貌。


乔尔·斯滕菲尔德 :
《On This site》
图片
图片
图片
《On This site》画册内页©乔尔·斯滕菲尔德

前面的项目所关注的类别限定都比较显性,所以项目也看起来相对简单。而实际上在类型限定的操作,也可以催生更为细腻的项目。例如乔尔·斯滕菲尔德的《On This Site》,虽然看起来对象不同,但都限定为著名案件的「现场」,并且每一页都附有文字说明事件。

-

纵观上面的项目我们看到,「关注类型」其实可以简化和收敛我们的项目操作,这种限定无疑给项目操作和执行确定了一个明确的依据。很多人(特别是更有经验的摄影师)会认为限定拍摄对象是类型学的断章取义,是一种「构图单一」「想法单一」,但我们也可以发现它们的价值。例如在反复拍摄一类对象的时候,我们能更容易地辨别出那些遮蔽在共性下的细节。

基于对某类对象拍摄,既可以比较清晰地计划可执行的操作脉络,又可以通过类型比较产生出特殊的意味,所以也是我们一直建议的开始项目的切入点之一。


-
05.

「标准流程」




如果你认为时间、空间、对象的限定都太限制发挥,或者认为太显性,那么不妨试试在项目中设定一个「标准流程」。我们可以浅阅几个项目:

迪安娜·戴克曼 :
《Leaving and Waving》

图片
1991年,《Leaving and Waving》第一张照片©迪安娜·戴克曼

图片
1995年,选自《Leaving and Waving》©迪安娜·戴克曼

图片
1998年,选自《Leaving and Waving》©迪安娜·戴克曼


图片
2009年,选自《Leaving and Waving》©迪安娜·戴克曼


图片
2017年,选自《Leaving and Waving》©迪安娜·戴克曼

迪安娜·戴克曼在《Leaving and Waving》(挥手告别)这个项目中设定的「标准程序」就是每次探望父母告别的时候,拍下一张照片。这个程序很简单,构图和画面也并没有进行太多统一控制,同时也借由这个情景加入了一些其他事件:如宠物、婴儿和自己另一半的加入,而到最后2017年人去楼空,不禁让人泪目。


王岩:
《Mother River》

图片
《Mother River》中在长江地图上给拍摄点的编号©王岩


图片
Y1:江源,选自《Mother River》©王岩


图片
Y25:距江源2400公里,选自《Mother River》©王岩

图片
Y60:距江源5900公里,选自《Mother River》©王岩

英籍华裔摄影师王岩的项目《Mother River》(母亲河)的执行中,以长江每100公里作为间隔拍摄河流景观的拍摄作为「标准程序」,一共创作了63张图像。

作者这样说:

“打开了我以这种方式沿河观察那些以前看不见的乡土景观的可能性。”

设定距离后,会形成一种「强制」取景限制,更能展示那些在日常摄影中对长江不切实际的指向明确的讴歌。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更辩证、更客观、更有深度的表达。


黎朗:
《某年某月某日》 

黎朗老师《某年某月某日》从一个非常平均的统计学采样方式来限定「标准程序」,它拍摄的京广高铁车窗外的景观,总共有958张照片,作为抽样调查,以每一分钟一张的频率进行了选取。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这些照片都是平等的。

在这种近乎理工科的「程序」背后,是艺术家冷静而准确捕捉事实动态的叙述。这个程序,自然也成为这个项目的基石。

图片
《某年某月某日-A0401》,2019©黎朗 

图片
《某年某月某日-B1024》,2019©黎朗 

那么我们每个人,这种确切、平均、客观的限定,会不会也成为某种项目的开始呢?


写在最后



不难看出,上面介绍的很多项目,虽然从操作层面上看起来简单,但最后的结果却足够丰厚。但要重点提醒的是,看似限定的路径,很多时候也只是完整项目的一个切面,它们

并不是完成项目的充分条件

例如。黎朗 《某年某月某日》的统计学标准流程之后,还有视频、音频、文本与采访等多个媒介的介入,方构成了最终的表达。
图片
图片
《某年某月某日》 958张黑白照片 的5台幻灯投影循环播放 ©黎朗 

图片
《某年某月某日》 958张黑白照片 的5台幻灯投影循环播放,展览现场 ©黎朗 

设定时空限制,设定标准程序,亦并非让大家急功近利、断章取义,而是找到一个从操作上可以依循的线索。从一个「看似肤浅」的可控操作开始模仿,或许也是带你走出迷茫,迈出项目创作第一步的良药呢?

最后总结一下「限定」的五个关键词:

1.控制时间
2.限定空间
3.一以贯之
4.关注类型
5.标准流程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