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选择

 skysun000001 2022-05-21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4期P82—P83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题《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实现路径选择》,摘自《经济研究》2021年11期,张天悦摘

理解共同富裕需要抓住两个关键词:富裕和共享。它是富裕的共享,也是共享的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均等富裕,而是一种合理的、有差别的富裕。实现共同富裕不是采取简单再分配方式,而是在实现权利平等、机会均等基础上,人人参与共建共享发展的过程中达到富裕社会。

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条件,概括起来就是全体人民的富裕程度并不高,共享程度更不高。首先,从富裕程度来看,2019年全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520美元,其中城镇居民为6229美元,农村居民仅为2356美元。从全球范围来看,现在中国发展方面的绝大多数人均指标只是略高于全球的平均值。其次,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居高不下。收入差距仍处于高位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居民财产差距的急剧扩大。最后,不同人群享有不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我国仍需大力解决城乡间、地区间和人群间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差异。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改革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深层次改革促进共同富裕。

一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断提高富裕程度。按照中央设定的2035年和2050年的富裕目标,中国在人均收入水平上先是追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然后追赶上发达国家水平,必须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未来几十年,在劳动力总量处于相对稳定甚至略有下降的情况下,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富裕程度只能靠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升,靠持续不断的科技和制度创新,平衡好发展与共享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增长与分配之间的关系。总之,围绕着实现继续做更大“蛋糕”这一富裕目标,首先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继续发挥激励作用;其次继续推进深层次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使得各种要素资源更加有效地配置;最后通过共享来促进经济发展和增长。在中国当前发展阶段,完善公平的收入分配和财产分配的制度和机制,消除不合理的收入和财富差距,实现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会有助于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

二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城乡之间富裕程度的差距,包括城乡收入差距、财产差距和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上的差距。更进一步来说,要缩小城乡之间发展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农村发展的关键之处在于城乡融合,城乡融合不能只是单向的要素流动,需要形成各种资源双向流动的机制。非农产业发展和资本进入农村要有落脚地,但农村的土地受到各种各样的管制,耕地、林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都受到很大的限制。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是把农村的土地盘活,资本的流入会带动人才的流入,从而形成一种乡村振兴的良性进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还要解决进城农村劳动力和流动人口的市民化问题,这将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积极效应。

三是平衡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在过去20年中,两种类型的地区差距出现不同的变化。行政区域之间的差距有趋于缩小的趋势,因为有两种机制同时发挥作用,一种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力量有所加强;另一种力量是中央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使得一些相对落后的行政区域有了更好的发展。相对来说,自然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又有扩大的趋势,如南北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说,缩小地区差距要双管齐下,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配置资源的作用,又要实施必要的区域发展政策,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扶持,为这些地区后续发展提供基础的条件。

四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在过去40多年中,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出现了两个不同阶段,在2008年之前出现了几乎是不断扩大的过程,2008年后呈现出一种高位波动的态势。中国现在的收入差距仍然过大的问题是一种普遍的共识。因此,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要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下,应该使得三个层次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以充分发挥各自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在初次分配方面,改革的重点是完善要素市场体系,让生产要素市场不仅在资源配置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在决定要素回报方面也起到更多的作用。在再分配领域,改革的重点是提高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调节力度。充分发挥税收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需要提高直接税比重,降低间接税比重。

五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现实出发,仍需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在公共教育资源和卫生医疗资源的分配上加快均等化进度。让农村、落后地区和社会底层人群能够享有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明显缩小他们与其他人群之间的人力资本积累上的差距。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的关键是公共资源的分配和公共财政支出的改革与调整,应更多地向农村、落后地区和弱势人群倾斜。

六是建立更加完善的“提低”制度和机制。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要提高社会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财产和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而且要有更大幅度的提高。这意味着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是“提低”,有助于扩大中等收入人群规模。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当前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在30%左右,该比重处于较低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未来新增的中等收入人群是来自现在的低收入人群。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群在未来几年保持较高的收入增长,就会加入中等收入人群。可以说,“提低”是为了“扩中”。当前我国低收入人群仍占人口的多数,推动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就是促进他们尽快富裕起来。这个最低收入群体尤其需要特别关注,一方面在现有社会保障制度下加大对他们的扶持力度,包括增加转移支付,如提高农村老年养老金水平;另一方面考虑增加转移支付的项目,如困难家庭儿童补贴,大病人群的生活补助,等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