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柯瑾 北京报道 为进一步提高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透明度,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以下简称银登中心)近日首次披露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统计数据。业内人士分析,不良贷款转让将进入常态化阶段。 近年来,银行业不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2021年全年共处置不良资产3.1万亿元,连续两年处置金额超过3万亿元。而2020年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资产3.02万亿元,首次超过3万亿元。进入2022年,银行机构继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一季度共处置近6000亿元,而2021年、2020年、2019年同期仅分别为4632亿元、4500亿元、3690亿元。 在不良资产加速出清的背景下,特殊资产经营也成为银行将“废”变为“宝”,开辟新增长点的重要领域。记者从业内了解到,近期,多家银行通过金融科技的手段不断破解特殊资产定价难题,并联合不同资源构建特殊资产经营生态圈。 试点推进 不良资产处置加速 为夯实银行业资产质量,减轻不良压力,2021年监管部门继续拓宽不良贷款处置渠道,推出了扩大单户公司类不良贷款转让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范围等政策。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晔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试点的带动下,2021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卓有成效。进入2022年后监管部门持续优化不良处置安排,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加速度提高。 “2022年一季度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达到了3.7万亿元,相比2021年末的2.8万亿元大幅增长了30%以上;此外,由于3月~5月多个城市疫情高位运行,局部地区经济活动受到较大影响,年内的潜在不良风险尚未探底。为妥善应对不容忽视的不良资产反弹压力,2022年商业银行将进一步高效运用各类处置渠道,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能,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步伐。”李晔林表示。 随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快速发展,特殊资产行业迎来多项政策利好。李晔林表示:“特殊资产交易指数稳步回升,在多个领域潜在金融风险持续释放的大环境下,当前全国从事特殊资产投资或处置的专营企业已达到300余家,预计特殊资产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此外,根据国家发改委近日对经济热点的回应,在积极的宏观政策刺激下,正常的经济秩序将快速恢复,特殊资产行业需求有望增加。” 鉴于上述多重因素叠加2022年宽信用导向,商业银行或将加大风险处置的内生要求。李晔林预计,银行业或将提速加大配置力度,把握特殊资产处置的市场机遇。“面对来源多元化、交易架构复杂、价格分歧大的特殊资产,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渠道优势,拓宽处置思路,以丰富的处置方案因材施策,同时大力提高业务的线上化水平,以适配度更高的处置方案和更高的处置效率盘活潜力资产。” 此外,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研究报告中指出,近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整体下降,多地积极推动中小银行合并重组,高风险金融机构明显压降,但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高风险机构数量较多,风险化解难度较大。在银行利润下降的背景下,2022年银行新增信贷供给压力不减,这也要求高风险金融机构继续加快不良资产处置。零售类不良资产转让市场发展,零售类不良资产供给增加,2022年将有更多金融机构参与零售类不良资产交易。 对于2022年的情况,曾刚表示,房地产等领域的金融风险仍将会有一定的释放,预计特殊资产行业供给仍有广阔空间。在新一轮政策宽松刺激下,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有望回暖,后疫情时代终将到来,特殊资产交易需求将继续恢复。此外,在经济转型、风险化解、利率下行期间,可能会间歇性地出现“资产荒”现象,届时特殊资产、另类资产交易将备受青睐。 |
|
来自: 润城壹号 > 《05月FED加息50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