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评价王羲之的第54代孙,获得1984年首届钢笔书法大赛一等奖的王正良的书法?

 老生常谈妙笔生花 2022-05-21 发布于上海

王正良在钢笔书法界是很有影响的人物,这与他是否是书圣54代孙无关,重要的的是王正良的书法作品水平和他对中国硬笔书法事业所起到的推动和组织方面重要作用。

王正良1964年入伍,在上警部队当过排长、干事,期间求师周志高先生,他在毛笔书法上下了十年功夫,主要是攻习王羲之行书,1978年转业至杭州钢铁厂炼钢分厂,1983年读浙大工业管理干部专修班时,获浙江省大学生钢笔字比赛一等奖,1984年首届全国钢笔书法大赛一等奖。

他长期担任企业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繁忙工作之余,苦练书法,并写了不少钢笔字帖和专著,主编《中国钢笔书法》杂志,先后主持了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钢笔书法大赛组委会工作,对中国钢笔书法的推动和组织工作有重要贡献。

我手头有他参与书写的《唐诗三百首钢笔字帖》和他个人书写的《唐诗一百首钢笔字帖》,现从中翻拍几页。

以上翻拍自姚建杭、任平、池刚华、杨为国、骆恒光、王正良、林剑舟、李文采八人书写的《唐诗三百首钢笔字帖》中王正良部分。

翻拍自王正良书《唐诗一百首钢笔字帖》。

王正良的钢笔书法,正如他的恩师姜东舒先生在为《唐诗一百首钢笔字帖》写的序言中所说:“他的钢笔字得力于传统的毛笔书法,用笔考究,结体端严,然而,就书法艺术的表现效果来说,王正良深知,首先应服从于书写工具的特有性能,因此他的钢笔书作,既暗合传统法度,又能以新意出之,他的钢笔字充分发挥了硬笔所特具的韧性优势,线条挺健流畅,风神含蓄灵动。”

最后,就初学书法者来说,姜东舒先生下面这段话很有参考意义: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书写,虽然工具性能和表现效果有所不同,但作为初学者来说,在学习进程或临摹方法⊥却应当是一致的,那就是:首先应选定一家,苦心孤诣地临写下去,直到把这一家书体的用笔、结体、章法以及神采、气韵等等基本学到手了,然后再改学他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