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章鱼交配产卵后会自残直至死亡!美国专家发现:章鱼死前就疯了

 艾牛科普君 2022-05-21 发布于福建
根据科学家的统计,地球上已经被发现的动物物种大约有150万,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动物界也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现象。
章鱼就是一种十分耐人寻味的动物,它能随周围环境变更体色和身体长度,遇到危险时还会喷出“墨汁”作为烟幕,并且智商也不低,甚至有人认为它是外星生物。
章鱼有一个很奇怪的行为,长久以来一直困惑着科学家,就是大部分种类的雌章鱼在交配产卵后不久,便会发生自残行为。(研究显示,有些种类的章鱼在繁殖后并不会出现自残行为,比如小太平洋条纹章鱼)
当雌章鱼产完卵后,便会开始绝食,有的还会出现奇怪的行为。有的雌章鱼会在海底的砾石上狠狠摩擦身体,弄得身上到处都是伤痕;有的会用自己触手上的吸盘伤害自己,故意撕裂表皮;有的甚至会吃掉自己的触腕。这种行为导致卵还没有孵化,雌章鱼就已经死去了。
至于雄章鱼,它在交配后,也会选择绝食死亡,有的在交配过程中就被雌章鱼用触角勒死,有的甚至在交配结束后,便会让雌章鱼吃掉自己,以便雌性能够保存体力更好地孵化小章鱼。
对于没有太高智慧的物种而言,生存的意义就是繁衍后代。在动物世界中,交配后死亡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比如有些种类的蜘蛛或螳螂在交配后,雄性就有可能被雌性吃掉,因此部分雄性为了在交配后保住小命,往往都要快速且小心翼翼地逃离现场。
但章鱼这种交配后绝食自残,甚至吃掉自己的行为,却十分令科学家费解。多年来,科学家一直想弄明白,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早在1977年的时候,布兰迪斯大学的心理学家杰罗姆沃丁斯基就做了一项关于这种现象的研究,他发现章鱼眼睛附近的视腺(视腺是位于章鱼眼睛附近的腺体,控制着章鱼的生殖行为,和视力没有关系)分泌的类固醇是造成雌章鱼自残的原因。研究人员发现,当雌章鱼产卵后,这些腺体就会进入超负荷运转状态,大量分泌类固醇。
近期,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Z·Yan Wang博士在《当代生物学》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报告,再一次深入地解释了这一现象,人类应该已经发现了这一问题的最终答案。
研究人员称,雌章鱼在交配后会自残,是因为雌章鱼在产卵后,体内发生了多种化学变化。正是这种变化,影响了雌章鱼的行为,导致章鱼行为错乱,疯了!
研究人员发现,雌章鱼在产卵的同时,视腺会产生三种独立的化学变化。
首先是孕烯醇酮和黄体酮含量的上升,这两种激素通常和许多动物的繁殖有关;然后就是章鱼视腺会产生更高水平的7-脱氢胆固醇(7-DHC),7-DHC是胆固醇的一个合成成分;还有就是章鱼的视腺会产生更多合成胆汁酸的成分。
研究人员认为,后两种化学变化应该是导致章鱼自残死亡的原因。特别是7-DHC,高浓度的7-DHC是有毒的,当人体内的7-DHC浓度过高时,还会产生一种叫Smith-Lemli-Opitz综合征(SLOS)的罕见病。
不过,章鱼的身体为什么会进化成这样,科学家们也不是太清楚。华盛顿大学的一名助理教授称,章鱼是一种天生就会自相残杀的动物,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进化出自残行为,应该是一种保护年轻章鱼的方式。
关注我,下次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