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五一回 读红品诗词-167 《怀古绝句》赏析之七 文/墨吟 筱蕊
众人看完薛宝琴的第六首怀古诗《桃叶渡怀古》,继续看第七首,只见写道是: 怀古绝句第七首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拔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噪,樗栎应惭万古羞。 这首怀古诗讲的昭君出塞之事迹。“青冢”指王昭君之墓,《大同府志》云:“塞草皆白,唯此草青,故名。” 前二句是对昭君的感怀:昭君死后葬在黑河之滨,河水茫茫,为其哽咽而停止流淌;想当初昭君骑马行进在出塞的路上,拨动琵琶琴弦,唱尽心中的怨愁。 “冰弦”,用蚕丝制作的琴弦,洁白如冰。此处代指琵琶。 公元前33年,王昭君出塞匈奴和亲,登程北去。一路上黄沙滚滚、马嘶雁鸣,使她心潮难平,遂拨动琵琶琴弦,边弹边唱《怨词》云: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此曲声韵凄婉哀怨,使南飞的大雁忘记了摆动翅膀,纷纷跌落下来,“落雁”便成了王昭君的雅称。 后二句是对汉朝廷进行抨击:汉元帝定下的按图宠幸宫女的制度,实在荒唐可笑;如此昏庸的人好比不能成材的臭椿和柞树,应该羞愧一万年。 “樗栎(chū lì)”,樗即臭椿,栎即柞树,这两种树不能成材。后用以比喻无用之人。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命画工毛延寿画宫女之像,按图召见宠幸。宫人都贿赂画工,独王昭君不肯,所以她的像被画得最差,为汉元帝所弃。后匈奴来求亲,王昭君自请愿往匈奴和亲,汉元帝允之,临行前才发现昭君优雅大方、容貌美丽,悔之不及。汉元帝追究画工之责,就把毛延寿杀了。 宋·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云: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薛宝琴将王昭君写成红颜薄命的悲剧人物,与欧阳修的《明妃曲》诗意相合,亦与《红楼梦》主题相合。 关于谜底,清·徐凤仪《红楼梦偶得》说“似隐墨斗”,也有人说是“枇杷”。仅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