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染坊和西大园的记忆》连载七 (刘超英)

 熊哥作坊 2022-05-21 发布于上海

第七章 刘延龄夫人王世芳家阀

(本章大部分内容,笔者曾以《沈阳“黄县六大号”丝房中的“洪”字号财东王澍亭及其兄王谦亭》为题,于2022年4月6日、7日发表在《辽宁记忆》)

       清咸丰年间(1851年至1861年),在黄县城开洪顺利钱庄和布行的观张家村(今龙口市诸由观镇观张家村)王洪祖,与蓬莱刘家村开大染坊的刘德亮、蓬莱城开安香杂货铺的吴若天(1836-1889)等人在生意往来中成为朋友;光绪(1875年至1908年)中期,他们的第二代王谦亭(1865-1943)、刘玉球(约1870-约1930,清末武举人)、吴佩孚(1874-1939,清末秀才)等人因父交而子往也成为朋友;再后的宣统年间(1909年至1911年),他们的第三代中的王世芳(1893-1976,王谦亭三女)与刘延龄(1889-约1942,字益之,刘玉球三子)成婚。

       一、鸦片战争前后,王洪祖的钱庄和布行

       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前后,在东北的黄县商人的资金回流直接刺激着黄县传统金融业的迅猛发展,到了清光绪卅年(1904年)全县有钱庄168家。1911年的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兵在黄县镇压起义的革命党人时乘机大肆抢掠,尤以钱庄损失最重而一蹶不振,只有四十余家钱庄艰难度日。到了1931年“九一八”之前全县钱庄发展到了百余家,其后仅剩永兴德、信诚永、和渝[沧?]、裕太长、元丰长、元利、恒茂、成泰义等十余家。到了1934年由于龙口钱庄巨头永兴德无力应对债主而被挤垮后,有着几百年历史的黄县金融业终于辉煌不再了。

       在黄县金融业迅猛发展的鸦片战争前后,王洪祖在黄县城开的洪顺利钱庄收益颇丰。其后,当洋布(即机织平纹棉布)随着西方的商品输出开始大量进入中国,王洪祖于道光末年咸丰初年(1851年前后)又开办了布行(系大屋子,即集仓储、批发、代理为一体且备有客房的综合性商号原址据说在解放初期的县政府大院),并顺势将生意触角伸向东北等地。

       王洪祖有几子不详,现能确定的仅王谦亭、王澍亭(或名王树亭)二人,成年后都子承父业后在东北经商。另据相关记载,同一时期与王氏兄弟同姓且疑似同字辈(即姓名为“王某亭”者)的在东北经商的黄县人或与黄县相关的还有王墨亭、王朗亭、王建亭,因其具体身世无资料可查,故无法确定是否。

       二、王谦亭——清末民初黄县“河东第一家”

       王谦亭虽然一直经商且积攒下了偌大的财产,但对具体经营事务很少过问,其子成年后大多也不过问经营,商号交给掌柜、耕地交给二地主(即租入耕地后再转租或雇工)经营,每年的具体盈利是多是少也不太计较。

       (一)热衷于办学兴学,曾受山东省褒奖。王谦亭由于从小饱读诗书旧文学底子厚实,曾自得其乐地在家开办义学私塾自任塾师。到了民初的1919年,虽然县劝学所明令废除私塾,但由于村庄分散交通不便,新式初级小学的设立力有未逮,加上有农民习惯性地认为私塾识字多、教材实用,特别是私塾的规模小具有灵活性,且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向新式教育学习进行改良,因而实际上私塾做为乡村蒙学教育的补充成分与新式初级小学曾一度并存。晚年后的王谦亭仍热心于教育事业,在古稀之年曾因积极捐资兴学而受山东省褒奖。

       民国政府1929年1月29日公布的《捐资兴学褒奖条例》(《广东省政府周报》第七十六期第15至16页,1929年)规定:

第一條 凡以私有財產創立或捐助學校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及其他敎育機關者,得依本條例請給褒獎。

第二條 凡捐資者,無論用個人名義,或用私人團體名義,一律按照其捐資多寡,依下列規定,分別授與各等獎狀:

一捐資五百元以上者,授與五等獎狀。

二捐資一千元以上者,授與四等獎狀。

三捐資三千元以上者,授與三等獎狀。

四捐資五千元以上者,授與二等獎狀。

五捐資一萬元以上者,授與一等獎狀。

第三條 應授與四等以下獎狀者,由大學區大學,或省敎育廳,或特別市敎育局,開列事實表冊,呈請省政府或特別市政府核明授與,仍於年終彙報敎育部備案。

第四條 應授與三等以上獎狀者,由大學區大學,或省敎育廳,或特別市敎育局,開列事實表冊,呈請敎育部核明授與。……

       其后,该条例又不断修正数次颁布。据《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一编教育,第104至105页),自该条例颁布起至1938年的十年间,全国捐资兴学人数共636人,捐资总额32317735元,分别授予一至五等奖状各202、141、185、52、55张。其中,据大连葛峰提供的两页资料知,王谦亭于1935年向黄县第一区立东南隅乡初级小学捐资而被授与奖状。

 黄县教育行政月刊·第3卷》(图701,民国廿四年印行)中有两份公文记载了关于褒奖王谦亭的呈报、核批详情(笔者仅对原行文格式略加改动,并增加少量标点符号),第4期第13页记有:

黃縣縣政府指令(敎字第四三號,三月一日)

爲據呈請轉請發給捐資興學人王謙亭獎狀等情指令,飭候派員査復再行核奪由

令第一區立東南隅鄕初級小學校長王瑞平,呈一件爲呈請轉請發給捐資興學人王謙亭獎狀由呈悉。仰候派員査復再行核奪!

此令。

  

  图701:《黄县教育行政月刊·第3卷》关于王谦亭的内容两件。葛峰提供

        第10期第11至12页记有:

呈敎育廰(九月二十一日)

爲奉發王謙亭捐資興學丙等獎狀遵經轉發呈復鋻核由

案奉鈞廰指令第四九一六號,以據本府呈送王謙亭捐資興學事實表冊等件請鋻核施行一案,内開:「呈件均悉。查王謙亭捐資數目,核與修正山東省褒捐資興學規程第二條第二款相符,應准授與丙等獎狀一紙,兹將獎狀隨令頒發,仰卽查收轉給並將轉發日期,具報備查。件存。此令!」等因,並奉發丙等獎狀一紙。奉此,當將原狀於九月二十一日令發第一區立東南隅鄕初級小學飭卽查收轉給。奉令前因,理合具文呈復鈞廰鋻核備查。

謹呈敎育廰長何(即何思源,系民国北平市最后一任市长——引者注)。

       从上文看,是由山东省教育厅据《修正山东省褒奖捐资兴学规程》第二条第二款授与王谦亭“丙等奖状”的——对此,对照前文即民国政府《捐资兴学褒奖条例》,可对应第二条第三款规定的“三等奖状”,其捐资款数是四千元上下。

       (二)在黄县、大连的主要房地产有五处。清末民初,王谦亭置办的房地产主要有:

       1.在黄县主要有三处:一是在老家观张家村建有一处占地1.5亩的三进宅院,宅院里前有三排共12间正房、三排共八间厢房,后有一栋三层(含地下室一大间)共七大间楼房,这栋楼房是蓬黄一带当时及其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有数的几处住宅楼房之一,也是唯一建在农村的私人住宅楼房。据不完全了解,蓬黄一带清末民初时的住宅楼只有几处共约十几栋二层楼房,现已知的一是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1860年代在蓬莱东关后关村所建的五栋,再是美国南方浸信会1903年在黄县城建的怀麟医院五栋,三是登州文会馆的楼房。私人楼房当时仅有王谦亭家,到了1925年吴佩孚在蓬莱故居县学后街建有一栋“吴家大楼”。

图702:王谦亭建在黄县观张家村的三进宅院平面图。李杰步测,刘超英手绘(待添加)

       再是在观张家村东南十里的大宗家村有一处二百余亩地的庄园。所以,这时在黄县已拥有约30间房子、好几百亩(其后的土改前有千亩)耕地的王谦亭家在蓬黄一带就被人称为“(黄水)河东第一家”或“(黄县)城东第一家”。

       三是1920年代,王谦亭长子王佐芳(1892-1943,字仁臣)与丁百万家族住黄县太平街(今花木兰街与南大街之间)的某家女儿丁彩凤(1906-1968)成婚。1933年底,王谦亭又在太平街买下了20余间房子的住宅(这时的王谦亭在黄县城乡共拥有52间房子),多数家人二十余人搬到了县城。

       2.在大连主要有两处:一是1930年代初期在三春广场(今五一广场)西邻刘家屯泰山街买下81番地等共24间瓦房,1937年多数家人又搬到大连,在老家观张家村只留下几个家人和看家的护院,护院领头的刘宽龄身配双驳壳枪(即德国毛瑟C96手枪),刘梦龄(与刘宽龄皆系蓬莱刘家村人)等其他护院也都配有大枪。

       据大连稽汝广考证,日殖时期大连“刘家屯泰山街81番地”的具体解释是:“刘家屯”原为两个东西并列的山丘名(在今中山公园内)而成为这一带的地名;“泰山街”是一个井田形的街区,它包括今民权街以北的泰山街和泰山东街等区域;“81番地”是指编号为81的一个建筑物的栋或排(其下还应有门牌号),具体在今南北向的泰山街与东西向的民权北六街交口处东口路北。据此,刘家屯泰山街81番地仅是王谦亭在泰山街的住宅24间瓦房中的一排,因为24间瓦房至少应该是三排。今大连长江路南的东北路东即五一广场,长江路北300米处东起东北路西至西安路的三春街当与五一广场旧名三春广场有关,五一广场西250米是泰山东街、400米是泰山街,民权北六街(东起东北路西至联合路)与该两条街相交。

       再是1937年前后,王谦亭长孙王克纯(王佐芳长子)在西岗□□(原资料手写字迹漫漶无法辨识)警察官吏派出所对面买下一处三百间(一说80余间)的房产主要用于经营,参与经营的有其朋友王永福(福山人)、王立印等。

       (三)王谦亭有子女六人。其子依序有王佐芳、王佑芳、王助芳。

       1.王佐芳(1892-1943),字仁臣,有子女八人:

       长子王克纯(1918-约1982。图703左),曾名王粹庵(另有黄县城关东北隅人王正庵系1930年代青岛著名的义丰布店股东之一,是否与王克纯有关系不详),系王佐芳前妻所生。在大连期间曾在伪关东州厅警察部大广场(今中山广场)警察署特别高等系巡查部部长下松兼雄手下充任伪职其父王佐芳1943年于大连去世后他回到老家黄县。1946年到青岛、烟台参加还乡团。解放后的1958年10月被大连西岗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9年,1963年3月转往康平监狱服刑。约1970年到天津,1977年或其后随其女定居沈阳。

  图703:王克纯(左,王佐芳长子)、王克成(右,王佑芳之子)与表弟刘柏若(前,王世芳三子,原名刘振家),1939年于蓬莱

       次子王克行(1932-2018。图704),1932年12月出生于大连泰山街81番地,1946年回到老家观张家村,年底土改时王佐芳家财产被没收后,做为开明地主的王世芳尚有条件照顾侄儿王克行,于1947年7月送王克行与四子刘振民一起参加解放军,未满15岁的王克行因年龄身高都达不到规定要求而未能批准;再后于1948年,王世芳再次送王克行与次女刘素贞、四子媳吴桂香一起参军,当三人到黄县城报名时只批准了王克行一人入伍到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卫生队,1957年在部队考入山东大学,毕业后留校从事海洋无脊椎动物养殖研究与教学,后为著名水产教育科学家、中国甲壳动物学分会理事、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曾于1987年应广东省水产厅邀请到海南岛研究培育斑节对虾,此后被学界称为“中国虾王”。

  图704:王克行。复制自互联网

       三子王克常(1934-2002),1950年代在观张家村开裁缝店,1970年代流行戴解放帽时,王克常制作样板帮助本村、邻村乡亲们缝制的解放帽销往整个黄县,为这一带村民增加了副业收入。

       四子王克慎(1940-1999),1960年代在黄县诸由观公社驻地开钟表修理店。后将技术传授给本家侄辈,自己另开蛋糕作坊,在公社驻地建了第一栋两层楼的门面房。1999年于青岛去世。

       长女王翠兰,其夫解放前赴台;次女王友兰,其夫张增业解放前赴台,曾回大陆两次,2001年在台去世;三女王□兰,解放前参加革命,在潍坊某医院离休;四女王芸兰(1926-2015),其夫系刘家村刘玉启长子刘潞龄。王芸兰1930年代后期到大连上学,1972年之后,国内各高校急需日语教学与翻译人员,其弟王克行受山东海洋学院委托邀请她到学院从事日语教学与翻译工作,她仍心有余悸地谢绝了。

       2.王佑芳,夫人姓马(1894-?),其子王克成书生气很浓。王克成有子五人,长子1935年生人,大学毕业后参军,后在中科院武汉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三、王澍亭——民初沈阳“黄县六大号”之一

       王澍亭(图705,约1868-?)与其兄王谦亭截然不同,是一位精谋略、善经营的商人他初入商界时不满足于做个成功的封建财主,在清光绪(1875年至1908年)末年,即向其兄王谦亭提议把生意投资的重点放到东北。其后,其生意规模超过了其兄,用今龙口观张家村村民们的话说:当年王澍亭、王子佩(图705,或名王之佩,子王克勤字民生)这爷儿俩在东北可发老财了。

  图705:王澍亭夫妻(前排坐者)1931年与家人,后排11人为:

王子佩(右5,王澍亭长子)及夫人(左5)、女儿(右4)、外孙女李秀慧(左2);

王克勤(右6,王子佩之子)及夫人单金惠(左3)、长女(左1)、次女王芷兰(右1);

王佐芳(王谦亭长子)夫人丁彩凤(左4)、长女王翠兰(右3),林明祚(右2,关系不详)。

王克行提供

       早在明代,蓬黄交界处的诸由观就成为胶东半岛连接内陆的咽喉要道,这一带的勇于闯荡者凭借水陆交通运输中转方便的优势投身商海,在闯荡中发展、在发展中致富。到了清代,由于黄河下游水患严重,他们把目光主要集中到广袤的东北,成为胶东地区最早闯关东的群体。《清代孤本方志选·黄县志》(北京线装书局2001年影印)记有:康熙年间(1662年至1722年)的黄县“地狭人稠,有田者不数家,家不数亩”,所以“养生者惟贸易为计”,“总黄之民而计之,农十之三,士与工十之二,商十之五”。商人远多于农民而占全部劳动人口的一半,这样的一个县当时在全国尚属罕见。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黄县诸由观西10里单家村的彩色丝线工匠单文利、单文兴兄弟俩肩背担挑着丝线来到了沈阳,在串街走巷的叫卖中他们发现沈阳的满族、锡伯族妇女大都喜欢绣鞋面、枕头布、荷包等,致使绣花用的丝线需求量很大,但东北没有丝线作坊,全靠商贩们从关内贩运。兄弟俩看准了这一商机,寻访到素有“东北第一街”美誉的沈阳中街(时称四平街,因地处古城中央故又俗称中街,中街路中段),在东与朝阳街交口处的钟楼到西与正阳街交口处的鼓楼,对这条一里长的大街进行了全面考察之后,在西段路南向里去的一个胡同里开办了天合利丝线作坊。由于生意很是红火,只用了五年的时间就扩建成中街的第一家经营丝线、丝织品的天合利丝房,由此带动了中街一带丝房业的迅速发展。其后,各家丝房在市场竞争中逐渐扩大经营范围至日用百货,从而使“丝房”成为沈阳一带百货商店的代称,这与全球首家百货商店即约1860年在法国巴黎开办的Bon Marche(中译名“好市场”或“好便宜”。张德彝1866年所写《航海述奇》中,将巴黎的百货商店称作“铺户或铺店”)处于同一时期。

       其间的清康熙咸丰年间(1662年至1861年),虽然东北曾有过长达一百多年(始于1740年或1668年,止于1860年)的封禁,但黄县仍有“民多逐利四方,往往致富……奉天(今辽宁——引者注)、吉林方万里之地,皆有黄民履迹焉”(黄县志》,黄县学藏同治十年版,卷一风俗)。其间及其后,黄县的一些商人在单氏天合利丝房(约1905年后改称老天合丝房)的影响下,也来到沈阳开办丝房。据《奉天通志》(王树楠等,奉天省公署民国廿六年刊印)“实业志·商业”所附“省城商业分类户数表”(该表所列4040家商号中,开办于清代的696家[其中在光绪宣统年间开业594家],民国年间的3344家“其资本主直鲁晋豫人占十之六七,本省只占少数。……然综核省市经济状况,皆以资本不充,根基不固,率多不能持久”)等记载:到了1923年,沈阳全市资本在万元以上的丝房仅有42家,其中在中街有24家。中街这24家丝房中有17家(含各总号的联号等)因开办早、规模大、资本多,且其财东几乎都是黄县人,从而形成了享誉关内外的以“天、兴、吉、洪、裕、谦”为字号头的“黄县六大号”其居首的“天”字头即前述单氏的老天合丝房,而其四的“洪”字头即王澍亭洪顺盛、洪顺茂丝房(前身为洪顺丝房)等。

       据民国时期的人文地理学家王华隆(约1895-?,1922年在沈阳创办王华隆地学研究所)1927年编绘的《奉天省城市街全图》显示,中街南北两侧共有32条胡同。北侧西起(从地载门内大街南首到福胜门内大街南首,即今正阳街到朝阳街)有12条:木行胡同、木行中心胡同、木行后胡同、广生堂胡同、东升染房胡同、九门里胡同、贾记头条胡同、贾记二条胡同、官局子胡同、墙缝胡同、悦来馆胡同、万兴花店胡同。南侧西起(从鼓楼南大街北首到钟楼南大街北首,即今正阳街到朝阳街)有20条:双井胡同、武陵馆胡同、出颖胡同、老天合西胡同、老天合胡同、铜行胡同、红墙胡同、中心庙胡同、耳朵眼胡同、中和胡同、洪水胡同、孙祖庙胡同、福聚森胡同、皮行胡同、皮行半条胡同、皮行头条胡同、皮行二条胡同、灰市胡同、灰市前胡同、灰市后胡同;

       其中,直接和中街相连的南北胡同有十条,从西首开始依次有北侧的木行胡同、广生堂胡同、东升染房胡同、贾记头条胡同、官局子胡同,南侧的老天合胡同、铜行胡同、中和胡同、孙祖庙胡同、福聚森胡同。现仅有贾记头条胡同(今名头条胡同)、官局子胡同、孙祖庙胡同(又名皮行巷)尚存。其中的孙祖庙胡同保存得比较完整,这大概是由于是1960年拍摄的电影《铁道卫士》中特务马小飞跟踪我侦查员高科长那场戏的拍摄地的缘故吧

  图706:中街1940年前后主要临街商户分布图。刘超英手绘

       上述洪顺盛、洪顺茂丝房前身洪顺丝房的情况未见文献记载,综合相关老人的零星回忆等并据沈阳清末民初老照片知:光绪廿六年(1900年),王澍亭率子王子佩与朋友张仪堂联合,沿用了其父王洪祖在黄县的老字号“洪顺利”的前两个字,于中秋节(1900年9月7日)在沈阳中街西首同聚源帽店东邻开办洪顺丝房。从沈阳中街老照片中可辨识出有洪顺丝房的照片多张。

       其最早且以洪顺丝房为主的是德国人沃尔夫冈·维格斯于1900年拍摄的(图707),从照片的光、景、人、物分析,应该是1900年中秋节洪顺丝房开业这天午后,沃尔夫冈·维格斯在中街西首鼓楼上向东俯拍的,天际线上的两层楼阁即中街东首的钟楼。洪顺丝房在中街路南西首同聚源帽店东邻(照片右半部),门头上立有一对龙云招幌,支撑招幌的是两根十余米高的幌杆,每根幌杆的东西两侧都写有相同的文字,从西边这根的西侧可辨识的文字有(笔者仅加标点):“洪順絲房,專辦蘇杭綾羅綢緞、布葛紗絹、平金蘭繍、蟒袍禮服□□(疑是'總號'或'店'或'絨衫——笔者注)”。在整个中街上,只有洪顺丝房和东头少数几家商号门头上的龙云招幌最大最高,洪顺丝房门口车水马龙人气最旺。

       照片左边即洪顺丝房对面有一门面正在拆除脚手架准备开业,其彩柱上的五个字疑似“祥泰□□□”。在中街,可能与洪顺丝房同年(1900年)开业商号只有同为“黄县六大号”的另两家——“裕”字头的裕泰盛丝房在对面、“谦”字头的谦祥泰丝房(掌柜闫贯一)在街东部路南。据此,照片里对面门前正在拆除脚手架准备开业的应该是裕泰盛丝房,财东马瑞丰(黄县羊岚镇西羔村人)、掌柜李栋臣其联号有裕泰东(财东马瑞峰,1923年开业,掌柜李佩忱或刘子英)、裕泰公丝房。

       但是,该彩柱上的前三个字不太像是“裕泰盛”,这也可能是这时的脚手架不是拆除而是搭建,是要换掉前一家叫做“祥泰□□□”的旧字号。

  图707:洪顺丝房于光绪廿六年中秋节开业。[德]沃尔夫冈·维格斯1900年摄

      在次年即光绪廿七年(1901年)的“清末新政”中,清廷开始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实业兴办、商业繁荣的法规及政策。特别是为倡导商业,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七月设立商部后颁布了如《钦定大清商法》、《商会章程》、《公司注册章程》、《奖励华商公司章程》等工商业规章,允许自由发展实业、奖励兴办工商企业、鼓励组织商会团体。在日益利于民族工商业发展、社会经济繁荣的背景下,王澍亭就打算进行扩张,首先是将洪顺丝房分成相邻的两家。在确定字号时,他遵循当时商号取名用字惯例将原字号“洪顺”后缀以“茂盛”形成“洪顺茂盛”,依门牌顺序确定在154号新筹备的丝房为洪顺茂、洪顺丝房所在的155号为洪顺盛。接下来又在中街之外开办了奉天洪顺义、洮南洪顺公、海伦洪顺昌、铁岭洪顺泰等丝房。同时,其兄王谦亭在大连扩张的商号也多以“洪”为字号头

       洪顺丝房改为洪顺盛丝房后,仍可看到1900年所立的那对龙云招幌且其上尚有可辨识文字的照片有三张:一光绪卅年(1904年)中街西首鼓楼上向东连续按了两次快门俯拍的两张照片(图708、709,据说现存美国国会图书馆),先拍的照片底部有左停右行的两辆马车并列,后拍的仅有停的一辆马车虽然这时的洪顺丝房已改称洪顺盛丝房,但四年前所立的龙云招幌仍在,且拍入了可辨识文字“蘇杭綾羅綢緞、布葛紗絹、平金蘭繍、蟒袍禮服”,还有挂在门外的竖式店招上的文字洪順盛丝房”(在图709中比较清晰)

       但是,在前述图707照片左边彩柱上疑似“祥泰□□□”的五个字,在图708、709这两张照片同一位置上却改成了“天合泉□□”(其中第三个字不太像但应该是'’或'聚’),而不是前述分析的应该是裕泰盛丝房。在“黄县六大号”中的“天”字头是最早、最大的丝房,他的天合东丝房一是不在这个位置再是开业年份远早于此。

  图708:洪順盛丝房,光绪卅年(1904年)连续按了两次快门拍的两张照片的首张美国国会图书馆存

  图709:洪順盛丝房,光绪卅年(1904年)连续按了两次快门拍的两张照片的次张美国国会图书馆存

      再是经奉天会战日军侵占沈阳后1905年3月11日在中街西首平拍的照片(图710),街上有多名骑马的日军和多个太阳旗,两侧的路人、商贩都默然无语。五年前所立的龙云招幌仍在,拍入的可辨识文字有“布葛紗絹、平金蘭繍、蟒袍”。

  图710:洪顺盛丝房(洪顺丝房),日军侵占沈阳后1905年3月11日。复制自互联网

       四、王墨亭——1920年代乌珠河设治局商会会长

       据《珠河县志》(孙荃芳修、宋景文,台湾成文出版社民国63年版,卷一四)、《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概略》(程美秀,载《北方论丛》1995年第6期)等:黄县商人王墨亭1920年代在东北经商期间曾任乌珠河设治局(1922年置)商会会长,1927年乌珠河设治局改升珠河县(今尚志市)后,珠河县商会会长系蓬莱商人许连玉。

       五、王朗亭、王建亭——清宣统元年营口商务总会成员

       该二人都在清宣统元年(1909年)营口商务总会(前身系1840年成立的营口商界议事会,总会曾办有《营商日报》)名单中;再是1920年1月9日《盛京时报》刊有的《肇兴公司改选董事》“本埠肇兴轮船公司于月之四号,在东商会公所开第十期股东总会,报告一切事件。嗣经众股东提议依法改选董事,并由临时董事会推举总董。兹闻被选及推举者总董为李序园(1868-1932,即李恒春,黄县城北遇家村人——引者注),董事为宋华甫、张舜卿、王子经、单兴顺(黄县城北单家村人——引者注)、殷兰亭、王建亭,商务会程春园、王朗亭(黄县人——引者注)、吕慎亭、谢裕昆、李子初(即李恒春之弟李恒端——引者注)、钟兰甫、施雨亭、王涤斋、郝树桢,监事杜镜泉、张友琴、王魁元诸人云。”据此,该二人都是清末民初商人。

       其王朗亭,《盛京时报》1911年至1915年的五篇相关报道中提到西义顺经理(或主任等)王朗亭。对此,有研究者认为该王朗亭即王耀三(黄县人,西义顺商号执事,系李序园左膀右臂),但《营口通史》(营口市档案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67页记有“1822年(道光二年)田庄台八大商号之一的义顺华,派遣王耀三携资本5万两白银来营口开办西义顺”,该王耀三所在的1822年与上述的清末民初相距近百年,而西义顺开办时间,据《营口市志·第一卷》(营口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书籍出版社1992年版,大事记)是“1886(清光绪十二年),……田庄台的义顺华迁至营口,改名西义顺,经营大屋子(码头仓储服务——引者注)和装卸船业。西义顺是山东黄县李氏家族资本,其财东是李恒春(字序园)”。

       其王建亭,宣统二年(1910年),时任营口商会协理的李恒春与弟李恒端(字子初)合资开办肇兴轮船公司,王建亭系十余名创办人之一。但王建亭系何处人氏不详,只能说是与黄县相关。

       六王谦亭、王澍亭在东北有四五十家商号(此部分内容等,笔者曾以《王谦亭王澍亭及其商号》为题,于2020年12月发表在《龙口文史》第6期第23至25页)

       王氏兄弟和蓬黄同乡们到了东北之后即发现:沿用传统的以家族为纽带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经营模式,和与之匹配的独资制、贷金制、朋合制等单一的资本模式,有着经营效率低、运营成本高的弊端——特别是在商号规模的不断上升、开办了多家联号之后,这一弊端尤为突出。为此,一是采取“经理制”授予所聘职业经理人(初期称“大掌柜”,后称“经理”,伪满时期源于日文しはいにん又称“支配人”)以业务经营、资金运用、店员调配三权进行经营管理;再是实行“股份制”广纳社会闲散资金,形成互利共赢、风险共担的开放式股本结构。这样做,在财东,是将其私有财产作为股本投入商号,与其他出资者的资本融合为一体成为商号资本时,便失去了这部分资金的自由支配权;在经理和店员,其身股(即工龄,全称“人身顶股”,与“干股”的唯一区别是前者对内、后者对外)和财东的银股一样参与分红,身股根据创造的价值大小酌情增减,将他们的利己动机与商号的经营效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王澍亭在洪顺丝房开办之初即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聘请的大掌柜是他黄县老家观张家村西北十里冶基村人姜荫乔。姜荫乔(约1880-?,名姜树春,字荫乔),早年到沈阳闯荡期间的约1900年曾与张作霖拜为把兄弟,后在沈阳商界被公认为其“智识技能为留奉黄县人之冠”而被推选为奉天公济会(1906年改称奉天商会)董事。在其后的1920年,由于华北地区遭受到四十余年未遇的大旱,秋禾颗粒未收,粮价猛涨至春夏之交时的二三倍,致使数千万灾民流离失所,逃难出关的急剧增多,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大但实际购买力低。秋后初冬时,姜荫乔便想到了结合粮商的“批粮”办法,把购粮款预付或把日用百货赊销给农民,到了次年秋后农民再用所收粮食来还欠款。店员们大都认为这样做风险太大,但姜荫乔告诉他们:咱黄县人做生意秉持的是“商道即人道,人缘即财缘”,这次批粮和赊销假若赔了就当做了善事,而次年粮食丰收了,咱们的生意就会上一个大的台阶。就这样,他凭着信誉和人格四处筹措,即便在经营中曾多次遇到了困难,他也没有把这个生意减淡。次年秋后东北粮食大丰收,农民们踊跃交粮归还欠款,洪顺盛丝房不但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还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其后的生意也因此越做越大。

       发展到了1920年代,王氏兄弟们经过二十年的经营,仅已知的王谦亭、王澍亭在东北各地开办的规模较大的商号等就多达四五十家,多以其父王洪祖的洪顺利钱庄首字“洪”或其近音的“恒”为字号头,分为大连、沈阳及其以北两大区域由兄弟二家分别掌管。各商号都聘请职业经理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但同归一藤之瓜相互之间休戚与共,在各自的经营中各商号之间商品互补、资金互融以资流通。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展示了强大的综合实力,使得其它多数商号很难与其竞争抗衡。

       (一)在大连有十余家商号及医院。王谦亭长子王佐芳、三女婿刘延龄、长孙王克纯等人掌管,有洪源商行、洪义昌商行、洪茂昌木场、洪源泰代理店、大隆百货店、泰和商店、正阳楼饭店、□□钟表店、惠民病院等。其中部分商号等情况为:

       1.洪源泰代理店。刘延龄约1925年在西岗开办并任二掌柜,至约1936年回老家蓬莱刘家村任村长。1934年由王桂芳(或名王贵芳,系王佐芳同宗兄弟)任掌柜至1944年,其间刘延龄长子刘振声曾任账房。洪源泰代理店发展到鼎盛时期占有半条街的门面,后于1949年停业。

       2.大隆百货店。据大连葛峰提供的资料有二:一是大连商工研究社1930年编印的《商工月刊》刊登的一则大隆绸缎店的广告,全文为(点号系笔者所加):“大隆綢緞店,大連西崗新大街(電話三三三九七番),新到男女衣料、西裝服料、棉襖大衣、流行百貨,花色鮮艶、輸入齊偹”,绘有窗前夫妻二人图并配有文字“月映新裳,旣羙且莊”(图711)。

  图711:1930年《商工月刊》刊登的大隆绸缎店广告。葛峰提供

       经互联网搜索,有该店伪满时期(据下述广告中对和服所称的“协和服装”判断)印制的约34厘米见方的专用包装纸(图712),其广告文字有(点号系笔者所加):“大隆綢緞店,服裝先導,附設西服部専做男女西服、大衣披衣、協和服裝,式样唯一。電話:門市三三三九七番、批發三四三九七番,大連西崗新大街”,并印有印制方的联系为“平和街·恒大印刷印·電話33426”。

  图712:大隆绸缎店专用包装纸。复制自互联网

       上述两广告的大隆绸缎店是否即大隆百货店未能完全确定,比照后述沈阳的洪顺盛丝房改称洪顺盛百货店、洮南的洪顺公丝房改称洪顺公绸缎庄,应该是不同时期的称谓——大隆绸缎店名在先、大隆百货店名在后。大隆绸缎店地址“新大街”可能是指1931年开工、1933年完工的新开大街(原东关街,今新开路)。据现地图,包装纸的印制方地址“平和街”在今人民广场北偏东1公里处,平和街北起今长江路经联合街、大龙街南至东关小学全长仅有150米。而东关小学西200米处即新开路北段。据此知,包装纸的印制方与大隆绸缎店相距很近。

       二是有长岛人于子敬(1920-?,字功臣。图713),1936年到大隆百货店当店员,后任会计,曾被店主派往日本从事货物采购。于子敬1980年任沈阳市工商联合会副主任委员,系第二至五届(1958年至1966年)民建沈阳市委副主任委员、第一至四届(1980年至1997年)民建辽宁省委副主任委员、第三至五届(1979年至1992年)民建中央委员。

  图713:于子敬及其简介。葛峰提供

       3.正阳楼饭店。详情无考,会不会与下述两个由毗邻黄县的掖县人开办的著名饭店有关亦未可知:一是北京著名的餐饮老字号“八大楼”之一、以经营山东风味菜为主的正阳楼,由掖县人孙振清于道光廿三年(1843年)肉市南头路东的一栋两层小楼开办,后于1942年停业。再是哈尔滨京都正阳楼,系掖县西由镇王孝庭(1876-1969,字秉先)于宣统二年(1910年)在道外傅家甸一栋楼房开办,1915年王孝庭与经理宋文治买下北三道街街口路东一栋楼房后迁入。后因日伪当局的经济统制加剧,加上市场物价猛涨,于1943年8月停业后只剩下王孝庭等四人在后院加工少量肉制品卖给老主顾,1944年6月被警察发现后只有关门停业。

       4.惠民病院。地址在刘家屯泰山街81番地对面(今沙河口区泰山街与民权北六街交口东口路南),院长周惠民系刘延龄的朋友,医生曾有刘延龄次子刘振邦、干亲许可玉之侄许相林(字佐臣,系刘振邦在黄县县立中学同学,日本投降后到徐州开办“许相林诊所”)、堂侄刘振东(刘福龄长子),护士曾有崔崧(1921-1939,女,原名梅英、又名崧岩,海阳人),1935年到惠民病院,后到烟台第三区联合诊所(今芝罘医院前身),1938年在蓬莱参加抗日游击队,1939年12月牺牲。

       大连葛峰提供的惠民病院1944年刊登在《盛京时报》(该报于1944年9月14日停刊)的一则广告(图714):“惠民病院,内科、産婦人科、小兒科、皮膚花柳科,院長周惠民、医師佟惜隂、産婆程(疑似'程’——引者注)廣荣,電話三六八〇一番,奉天市大和区區紅榴町五”(1938年,伪奉天市公署将市内划分为11个区,原满铁附属地与商埠地合并为大和区,该区与敷岛、朝日属今和平区;“榴”疑似,或“樱”)。该广告的院名、院长名皆与大连惠民病院一致,应该是刊登该广告之前由大连迁至沈阳(时奉天)。

  图714:1944年《盛京时报》刊登的惠民病院广告。葛峰提供

       (二)在沈阳及其以北有28家商号。由王澍亭及其子王子佩等人掌管,沈阳有洪顺盛、洪顺茂、洪顺义、恒祥元、恒昌元、恒兴元、恒茂昌、兴顺长(在东关)等丝房,和泰和商店等共一二十家,其中的洪顺盛、洪顺茂、泰和商店是著名商号;沈阳以北各地主要有洮南的洪顺公丝房、恒来源丝房、恒昌元客栈,抚顺的恒兴茂、恒兴成丝房,铁岭的洪顺泰丝房,海伦的洪顺昌丝房。其中部分商号情况为:

     

图715:1933年《大同二年商业汇编》弟17、18页登录的王澍亭在沈阳的部分商号:洪顺茂、洪顺盛、泰和商店、恒茂昌。复制自《沈阳历史老建筑-奉天泰和商店》(张黎明)    

       1.奉天(今沈阳,下同)洪顺盛丝房。其前身即前述清光绪廿六年中秋节(1900年9月7日)在中街西首同聚源帽店东邻开办的洪顺丝房,后于光绪廿八年(1902年)八月改称洪顺盛丝房。其西北约30米处即鼓楼北侧是光绪卅二年(1906年)开办的著名的秋林洋行(1925年迁至浪速广场[今中山广场]西侧今中山路90号后,刘延龄长子刘振声曾在该洋行供职)。

       在沈阳清末和民国老照片中发现拍入洪顺盛丝房的照片有四张,分别是:光绪卅年(1904年)拍的、存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两张(前述708、709);奉天会战日军侵占沈阳后1905年3月11日拍的一张(前述图710);1931年7月钟鼓楼拆除后拍的有泰和商店与洪顺盛墙面广告的同框照片(后述图721)。

       1928年,沈阳市政当局为实施“拆除钟鼓二楼、街道由三丈五尺拓宽为四丈四尺”,号召改建新楼或修饰门面,此后的中街焕然一新,其中在路南的四十二家商号中,西首的同聚源帽店改建为二层楼房,其东邻的洪顺盛、洪顺茂两丝房在王澍亭之子王子佩、经理姜荫乔的主持下,重新整饰了带有古香古色的门面。

       1933年编印的《大同二年商业汇编》(奉天市商会制。以下简称《1933年汇编》)第18页记有洪顺盛,资本主王雨田,正副经理姜荫乔,店员人数五十九名,资本金二万元(其后资本达十万元——引者注),开设年月光绪二十八年八月,设立地址四平街沈德分所门牌一十五百五号”(“王雨田”疑是王澍亭或其子王子佩的或字,门牌一十五百五号”系手民误植应“一百五十五号”)。再有2009年出版的《关东鲁商》(余同元、王来刚,齐鲁书社)第45页记有:“王子佩、张仪堂出资开办洪顺盛、洪顺茂等'洪’字号丝房”,此未提及王澍亭或王雨田,且与《1933年汇编》第17页记有的后洪顺茂丝房的王澍亭亦不一致

       洪顺盛丝房曾印有专用包装纸(标点系笔者所加):上端横写“奉天中街西首路南”,中间竖写“洪順盛絲房,綢緞襍貨店”,两边竖写“本號自在蘇杭各䖏採辦特等綢緞綾羅、紗絹布疋,各國呢絨、两洋貨品俱全”,底部横写“批發部满電話二八五〇號,綢緞部满電話四四四八號,日長自動電話二九八七番”(图716)

  图716:奉天洪顺盛丝房专用包装纸。复制自互联网

       石家庄毕志夫的博文《伪“满洲国”老发票》里有一张洪顺盛丝房于康德六年(1939年)一月十一日填写的发货单,从票面内容可知,该丝房“専辦綢緞、呢絨布疋、兩洋雑、玲瓏物品、細毛皮張、唱機戲片、無線電機”,而且为顾客“定做衣服,先交定款過半,兩月為限,至期不取變賣他人,損失定款兩不找還”,并提示顾客“洋貨出門、概不退換”。发票内容以毛笔填写,其数字用苏州码子即以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依序表示1到10:色丝红衣料七件,25.6元,计国币壹佰柒拾玖元贰角。购货方为东北著名的大型百货商店同记商场

       1940年代,洪顺盛丝房改称洪顺盛百货店。这期间印有的专用包装纸(图717)上写有“洪順盛百货店”及其英文字号名HUNG SHUN SHENG”(系威妥玛式拼音)和地址“奉天中街”;印有的《精美礼券》中电话号码为四二五四八、四二八五〇、四二九八七(后二个号码系在改名前的原号码前加一个“四”)。

  图717:奉天洪顺盛百货店专用包装纸。复制自互联网

       据1948年12月30日在哈尔滨印行的《东北画报》报道的“沈阳解放后的第二天,南北两市场首先开始营业,热闹非凡,至11月10日,中街洪顺盛、洪昌、吉顺丝房、裕泰东、华太、顺西等百货商店及利民商场等均先后开业”(转引自《七十年前今天,沈阳解放了》,刊《沈阳晚报》2018年11月2日)知,洪顺盛百货店这时仍在经营。另有“7788收藏”有卖家介绍为“1950年,商号照片,青岛著名'洪顺盛百货店'全体合影……”的藏品(图718),该18人合影上的文字仅有“1950.7.,洪顺盛百货店全体店员□□纪念”(未辨识二字疑似“别离”)一行,卖家仅据照片之外的装饰纸托右下角印有的“青岛中山路·新鸿”确认该洪顺盛百货店系青岛商号依据不充分,该照片应该是沈阳洪顺盛百货店1950年7月停业时18名店员为即将别离而拍摄的。

  图718:洪顺盛百货店全体店员18人合影,1950年7月。复制自互联网

       2.奉天洪顺茂丝房。是在原洪顺丝房改称洪顺盛丝房后不久在其东邻开办的。《1933年汇编》第17页记有“洪顺茂,资本主王澍亭,正副经理程汉卿,店员人数五十一名,资本金小洋四万元(合大洋3.33万元——引者注),开设年月光绪三十四年,设立地址四平街沈德分所门牌一百五十四号”。洪顺茂丝房东邻即天益堂药房(今仍在原址,今中街路83号)。

       3.奉天恒茂昌丝房。《1933年汇编》第18页记有“恒茂昌,资本主王澍亭,正副经理淳于万一,店员人数三十二名,资本金一万五千元,开设年月民国十七年十二月,设立地址大西关大西城门外分所门牌一百二十号”。

       4.奉天泰和商店。1928年在北关开办,掌柜程梦举(或名程萝举)1929年9月迁至中街刚建成的三栋欧式标性楼房之一——西首向东60米路北的四层楼(楼主吴俊升,设计者穆继多),与路南的洪顺盛、洪顺茂丝房偏西斜对面泰和商店于解放初期改为军人商店,后改称东风百货商店,原址在今天益堂药房(中街店,今中街路83号对面稍偏东)

       泰和商店的取名是中西合璧式,既体现了我国传统习俗——“泰”寓意规模宏大、“和”则希望发展顺利,又与时俱进地使用了西洋shop(音意译皆为“商铺”)的最新直译“商店”,标新立异令人耳目一新。

       关于泰和商店有多种说法,能查阅到的最早的文献记载即同于1933年编印的两部资料较为可信,一是《1933年汇编》第18页记有“泰和商店,资本主王雨田,正副经理姜荫乔,店员人数八十八名,资本金二万元,开设年月民国十八年九月,设立地址四平街小北门分所门牌六十八号”;再是《第二回满洲华商名录》(奉天兴信所编纂,昭和八年[1933年]版)记载较为详细(图719),只是经理(即支配人,源于日文しはいにん)与上述记载不同:“泰和商店,奉天城里四平街路北。营业科目:丝房子、百货商卸小卖店;开设年月:民国十八年;出资者:洪顺盛丝房出资支设者;支配人:程梦举(四十三岁、黄县人);仕入先:大阪公顺合、上海永顺和、天津永兴号;卖上高:年额约六十五万元;贩路:奉天地场トシ沈海路线及锦县奉山路线各地购主颇;取引银行:商业、边业、国货等银行及正金、满洲、正隆各银行”。 

  图719:1933年《第二回满洲华商名录》关于泰和商店的记载。复制自《沈阳历史老建筑-奉天泰和商店》(张黎明)  

       再据1970年代在东风商店(原泰和商店)工作的张黎明回忆文章沈阳历史老建筑——奉天泰和商店》等知:楼的平面是边长16米多的约等边的矩形,共四层的建筑面积为1125平方米,楼顶上有个一二十平方米的塔亭。在沈阳老照片中已发现有楼的照片有两张,一是约1930年春在鼓楼南侧向东北方向拍的有泰和商店和鼓楼的同框照片(图720),再是1931年7月鼓楼拆除后在鼓楼遗址向东拍的有泰和商店与洪顺盛墙面广告的同框照片(图721)。

  图720:泰和商店与鼓楼同框左部有垛口的门洞即鼓楼南墙,中右部两个电线杆顶部之间八角圆拱塔亭下的四层楼即泰和商店1930年春。复制自互联网

  图721:泰和商店与洪顺盛墙面广告同框:右下部有可辨识文字“洪順盛”系洪顺盛丝房做的墙面广告,中左部最高处八角圆拱塔亭下的四层楼即泰和商店1931年7月钟鼓楼拆除后。复制自互联网

       泰和商店中街中段路北的另两个丝房楼的最明显的区别,一是一楼大门两侧各有一个窗户,而吉顺丝房大门左右分别有四个、二个窗户,吉顺隆丝房大门两侧各有两个窗户;再是泰和商店楼以北有长约三百米与楼等宽的约五千平方米的后院,内有辅助建筑后二楼、小北库、周转库、食堂、锅炉房等。后院北头的院门偏东斜对面即沈阳最大的浴池会兰亭的南门。

       泰和商店于2005年7月被开发商拆除,是“没有通过沈阳市文物局就擅自拆除了文物,……泰和商店旧址的位置,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堆瓦砾!拆除泰和商店的某商场工作人员讲道:'文物没有被破坏,是按照编号拆除的,有机会我们会按照编号重新拼装起来的。'时至今日已经过去整整九年零一个月了,但是还没有修复泰和商店的任何消息,拆除泰和商店的文物分割块现在还在某处存放。”——这是网名“东北军万岁”2014年8月6日在铁血网所发《沈阳文物破坏备忘录六》文里写到的。

       5.洮南洪顺公丝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或稍后在洮南县城北部的兴隆街西段开办。这条长六里的大街上中段北侧有一座建于1903年的著名王府天恩地局,兴隆街到了1920年代云集着1700多家商号,其中最大的即年收入上百万元大洋的仅有洪顺公丝房等五家。洪顺公丝房改称洪顺公绸缎庄后,曾印有赠品对开(约76×53厘米)年画《珠圆玉润图》(图722),由中国早期的商业美术家杭穉英(1900-1947)绘画、上海寰球公司印制其宣传文字有(点号系笔者所加):“洪順公綢緞莊贈品,本號自運綾羅綢緞呢絨布疋,洋廣雜貨批發零售無不從亷,開設洮南興隆西街 

  图722:洮南洪顺公绸缎庄品:对开年画《珠圆玉润图》

       6.抚顺恒兴茂、恒兴成丝房。《关东鲁商》(余同元、王来刚,齐鲁书社2009年版)第45页记有:“1915年,……黄县人曲翰西开办恒兴茂丝房(独资1万元);……1920年,黄县人王东开办恒兴成丝房(独资1万元)”。该二人与王澍亭是何关系不详。

       1925年4月,日军抚顺炭矿事务所在新建的新市街(位于今抚顺南站、永安台一带,时新市街火车站即今抚顺南站)的西部,修建了占地五百亩的抚顺最发达的商业区“欢乐园”,其中心建有老君庙(今千金大戏院处),恒兴茂是欢乐园里的最大的商号之一。其后的1929年,抚顺共近千家商号的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四五里见方的千金寨,资本达十万元的有恒兴茂、恒兴成丝房等六家。至鼎盛时期的1936年底,千金寨人口已达十万人,但因日本人对千金寨实行露天开采煤矿,许多商号被迫外迁,千金寨的商户锐减至239户,但这时整个抚顺资本达万元以上的大商号几乎仍全部集中在千金寨,其中资本达十万元的仍以恒兴茂、恒兴成两家丝房居首

       7.铁岭洪顺泰丝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或稍后开办,《铁岭县志》(陈德懿,铁岭县立第一工科民国20年印行,卷八;台湾成文出版社民国63年版)、《铁岭县续志》(杨宇齐修,铁岭县立第一工科民国22年印行,卷四、十二;台湾成文出版社民国63年版)、关东鲁商之兴起、发展与分布》(余同元、王来刚,《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8卷第5期,2011年9月)等记载,铁岭洪顺泰丝房掌柜姜树正(字心斋)系黄县冶基村人,于光绪廿九年(1903年)到东北经商,在任洪顺泰丝房经理期间的民国十八年十月廿八日当选铁岭县商会常务委员、廿二年当选会长。

       姜树正所在黄县冶基村清末民初在东北商界的著名人物有四人,其中姜姓两人都是职业经理人也都受聘于王澍亭的丝房,一是前述沈阳洪顺盛(即原洪顺)的姜树春(约1880-?,字荫乔),再是上述铁岭洪顺泰的姜树正(1891-?,字心斋)。还有:鞠岱山(字选基),在东北买卖土地发家,后在沈阳大北关大街的德兴和商号(1880年开办)任掌柜;马福厚(字德普),曾任安东商会会长。

       七刘延龄王世芳的子女们经常到王谦亭家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七月初九出生的王世芳是巨富王谦亭最小的女儿,嫁到生活条件不如王家那么优越的刘家很不适应,起初的好长一段时间里王世芳每天的三餐皆由王家做好了派人专程送到刘家。刘延龄王世芳夫妻有了子女之后,子女们稍大点就经常去只有五里远的外祖父王谦亭家去吃住,和表兄弟姐妹们一起玩耍。刘延龄的六个儿子中只有刘柏若由于很挑食长得相对瘦小一些,所以去外祖父家的次数就更多一些,也曾长期住在他家。1933年底王谦亭在黄县城太平街买下了一处住宅全家又搬到县城,刘柏若考入黄县县立中区小学二年级,从此在王谦亭家住了五年至高小毕业,间,刘延龄二子刘振邦在黄县县立中学上学期间也住在他家。

       约1930年刘柏若四五岁的时候在黄县观张家村外祖父王谦亭家的一天,王谦亭请来黄县城照相馆的师傅来照相。先给男孩子们拍了一些照片,接下来就给女孩子们拍,已经拍完的刘柏若说还没拍够呢,就坐在照相机前地上不走,当时的照相机是木制暗箱、折纸伸缩镜头,很笨重,以木制三脚架固定后不便移动。无奈,他的五位表姐妹们就逗着他拍了这张合影(图723)

图723:王谦亭孙女们、外孙刘柏若(坐者),约1930年(待添加)

八、清末黄县的四大家族

清末在黄县民间曾流传着一丁,二王,三姜或蒋、张,四逄或庞”四大家族之说,几种说法中对“一丁、二王”都是一致的,而从近音的三种说法的“三姜或蒋、张”、同音的两种说法的“四逄或庞”分析,这在当时只是口耳相传而无文字记载,久之,只有“一丁”当指丁百万家族无疑而其后的具体是指哪三家就无从查考甚至连后两家的姓氏也搞不太准了,且四个数词是序数词还是基数词也无从判断。其中的“二王”会不会是指或包括观张家村王洪祖家族?当然,在黄县能与富堪敌国的山东首富丁百万家族并称“四大家族”应该说还是有些勉强,但王洪祖之子王谦亭、王澍亭在清末就到东北发展,特别是王澍亭其后在沈阳商界能排上了名次,那么在清末的财力和名气在黄县称为富甲一方的望族应该是不为过誉的。况且,其后的民初,王谦亭与丁百万家族还是儿女亲家。

关于黄县王氏,有刘建昆考证“一支为明代兴盛的琅琊王氏,一支为清代兴盛的太原王氏,还有一支为东台、西台村王氏”,东台村有王酉锐(1843-1915,字瑞芝),1872年……因王酉锐是山东旅沪商人领袖,……经营怡顺昌报关行(住址在三洋浜桥),并任山东会馆(地址在上海自忠路重庆南路口,今卢湾区教育学院处——引者注)董事长”,其墓志铭记有“子六人,尹理、夔理、仲理、叔理、季理、□理;女四人,长适宋,次适张,余尚幼;孙二人,徵安、徵仁”;据《百度百科》,王酉锐及其父王金钟在东台村故居“旗杆院”占地十亩多,号称“(黄水)河东第一庄园”;另有《上海工商业汇编》(上海市商会,民国廿六年份)记有“怡顺昌报关行”条目,地址为法华民国路258弄5号,经理王稚臣。

再有王克行之子王力强了解到,东台、西台两村王氏清末民初在上海一带经商,其中王少坡(生卒年不详。其女山王氏[1895-1943],夫家山氏于1891年、1895年在营口先后开办恒有为、恒有长银炉)做报关行生意并任山东旅沪同乡会会长,系上海商界巨子。

观张家村王洪祖及其子王谦亭、王澍亭家族,是不是上述三支王氏中的某一家亦未可知。

黄县另有王鸿福,系周洪烈1935年在黄县城南关大街南首路西原志成中学操场里的大院子组建的“鬼魂大戏园”(日军侵占黄县后解散)老生。

注释

       ①观张家村王桂芳曾回忆说:王谦亭家土改前在黄县“有地共300多大亩、房子52间”。“大亩”,参考《清代山东黄县的发展》(官美堞,载《清史论丛》,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1994年)对雍正年间地亩的注释“大亩:此指官亩而言,县俗以三亩为一亩,谓之大亩”知,“300多大亩”当合千亩(667平方米/亩)

       ②王克纯充任伪职情况主要据观张家村王桂芳、张延令1960年代回忆“王克纯在大连关东九厅高等系(刑事)给下松(日本人)当联络员”、“93前干日寇关东州厅联络员、特别巡捕等等”、“据说……干过日本宪兵或警察”。另有葛峰提供的旅大张玉姜1952年的《控诉书》里写有“1940年7月3日,……有日寇关东州厅外事警察课巡查部长下松兼雄和汉奸巡捕罗天一把我骗出门外,……抓到小岗子警察署。……当天晚上我刚苏醒过来,……拉倒日寇大广场警察署,押在十二号单监里。”

       日本警察是日本宪兵的辅助组织,其在关东州(即当时旅大地区,其所设的地方行政称关东州厅,即上述误记的“关东九厅)的情况大致为:

       《记忆·大连老街(续)》(嵇汝广,大连出版社2015年版)189页:“'关东州厅’警察部特等刑事课……改为特别高等警察课”。《东三省之警察权问题》(鲁珑,《东北月刊》第1卷第6期,1932年):1928年,“日本在关东州内各警察机关之警察人数,共有二千九百十三名(据以下合计应“二千九百八十三名”——引着注)。其中有警视十一人,警部五一人,翻译生二一,属(日本官职名委任)四,技手八,警部补一一五,巡查(分刑事、内勤、外勤——引着注)一九八零,巡捕七三三,嘱记三六,雇员二四。”综合互联网资料,日本关东州厅警察部(部长先后为大和田、潮海辰亥)1938年所设特等刑事、经济、外事等课均驻大连今人民广场3号(今市公安局大楼),1939年警察部本部由旅顺迁入大连后特等刑事课改为特别高等警察课(简称特高课),1942年将特别高等警察课改为情报课。关东州厅警察部大广场警察署(一说大连警察署)所设的高等系,有隋云崶(1892-1946,莱阳人)1934年升任刑事,1937年8月有主任今藤敏夫、高等刑事刘会川,1938年有副主任侨本保之。大广场警察署大楼即今大连中山广场2号,现为美国花旗银行大连分行所用。警察署辖警察官吏派出所,负责监视各界中国人动态、控制各种社团、检查出版物、镇压抗日爱国活动,到1942年年底,每个所配备的巡查(日本人)、巡捕(中国人)共约十人,另有联络员十余人。

       ③该德国人沃尔夫冈·维格斯未见资料记载,仅知八国联军侵华德军军官沃尔夫冈·威格斯1898年在武汉、1900年在北京拍摄了很多照片,其后的1908年在日本、1910年代在法国北部亦拍有照片。

       ④即光绪进士朱彭寿(1869-1950)在其《安乐康平室随笔》里编成的商号取名用字56字歌诀:“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复丰祥;春和茂盛同乾德,谦吉公仁协鼎光;聚益中通全信义,久恒大美庆安康;新泰正合生成广,润发洪源福厚长”,并总结说商号取名想着重体现哪几个方面就分别选用相应含义的字,如:数量众多万元丰,规模巨大泰洪,事业持久长久恒,万事吉利瑞福祥,发展顺利协和亨,公平信用信义仁,生意兴隆茂隆昌

       ⑤批粮,曾有中央电视台CCTV-4于2018年3月14日播出的《记住乡愁:“闯关东”的传奇故事》中,采访的刘式达(曾任龙口市委党史委、广电局、技校等单位领导)在介绍姜荫荞(即本书之姜荫乔)时提到;再有熊双凤《近代山东黄县商人在东北地区的经商活动(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6页介绍道:“贫困的农民,每遇灾年,常是颗粒不收,特别是春夏之际,青黄不接,无法劳动。这时,粮商趁机到农村批粮,粮商先付钱,农民秋后给粮。”

       ⑥许墨林回忆说许相林在徐州开办医院,据大连葛峰提供的徐州解放时私立医疗机构有“许相林诊所”等共80个:医院有保康、保罗、慈光、二阳、公安、广仁、华亭、景山、福康、南京、山东、申江、同仁、亚东、亚洲、徐民、永生、杜宇辰、侯继錞、良大川、孟广钧、万字会、圣母圣心一、圣母圣心二24所;诊所有西梅、灿亭、春生、重生、德安、德红、德明、德仁、澄灜、华中、何鑫、健成、健康、理化、敏济、苗生、南峰、奇臣、仁爱、仁济、瑞士、绍忠、天祥、万启、笑天、眼科、毓春、云生、兆文、曹汉三、董凤林、董广春、丁锡昌、邓东介、高大卫、郭润滋、韩玉良、贾式如、蒋成彦、李少泉、李作梅、李学廉、刘延政、马耀廷、齐万卿、王敬之、王少白、吴镇一、许相林、一善社、张洪武、张士连、张书华、朱知耻、许听夫妇、张国威眼科56家。

       ⑦同记商场创办人武百祥(1879-1966),1892年随舅父何善荣闯关东到东北,1902年到哈尔滨走街串巷做小本生意,1903年与人合办仝记杂货摊,后搬入北大街成为杂货铺,1907年经表兄赵禅唐帮助开始经营百货,商号改为同记。1927年8月在道外正阳四道街(现靖宇四道街)建成两层大楼,楼顶的大红匾额“同记商场”两旁有黑地金字横额“搜罗环球货物”、“采办国内产品”,开业时有店员二百余人,头一年销货额就达三百万现大洋,名列哈尔滨各商号之首,但后来在日伪统治的打击下陷入绝境。1946年3月重新恢复营业,解放后武百祥看到了国营商业在人民心中的信誉便率先申请公私合营。文革期间更名为人民商店,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恢复原名。

       ⑧这部分内容有待查阅资料,可考虑《我与赵广庆老师交往的二三事(一)》(李想,《辽宁记忆》2022年4月13日)里写有的线索:“我还给他发了几张千金寨的老照片,他说那是他翻拍矿务局档案馆的照片,因为矿务局档案馆藏有抚顺煤矿、抚顺市区及关东军大量原始照片、报表、上下级文书,很珍贵,各家藏的日伪抚顺照片,基本上都是从那里翻拍的,让我也去看看。”

       ⑨1912年秋由官立高等小学堂校舍改为县署(今新华书店),小学堂迁往南关鱼市街路北改为黄县县立中学。1913年迁至校军场(今农贸市场)。首任校长丁荣恩,1922年校长赵竹容,1923年县长于璜支持吕瑞洲出任校长,赵遂带150余名师生于南关南沙沟当铺旧址创建私立志成中学。1926年校长王常翰。1928年因张宗昌与刘珍年交战中学停办,后经县府呈请两校合并改称黄县县立中山中学校。1929年夏校舍毁于兵燹,7月于志成中学旧址重新开学,到校学生仅35名。12月改称黄县县立初级中学。至1930年共有毕业学生472名。1932年于校军场重建新校共90余间,礼堂、办公室、教室、图书室、理化特种教室完备,理化仪器、生物标本、运动器械齐全。1934年应届毕业生48名,奉省教育厅指令,赴掖县参加毕业生会考,总分居全省第三被列为甲等学校。1935年扩增冷铁部,聘技师指导学生实习。1938年黄县沦陷前夕,黄县县立中学自行解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