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颍川人,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在汉文帝时,就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后,把自己老师晁错就任命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 晁错不仅仅以削藩著称,他在农业、商业、对外政策等等方面都是相当有大局观的。 比如对内晁错提出“重农抑商,务农桑,薄赋敛,广蓄积;”对汉初文景之治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对外,晁错鄙视和亲,提倡:“以蛮夷制蛮夷”,属于积极进攻匈奴的鹰派。在被汉文帝拒绝后,又提出移民实边建议,并且让全国百姓向边塞输纳粮食,以换取一定爵位或用以赎罪,这叫纳粟授爵。 但是在削藩一事上,晁错给刚刚继位的汉景帝进言削藩,剥夺诸侯王的政治特权以巩固中央集权。汉景帝也对老师言听计从,为何周亚夫三个月就平定了的叛乱,汉景帝却要借机杀了晁错呢? 且听以史为鉴给大家分析。 晁错 晁错给汉景帝提出削藩的建议后,汉景帝以为老师做好了削藩的一切打算,于是就同意了。 但是晁错削藩的想法由来已久,各诸侯国都知道,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各诸侯国早早就暗中串联。于是在汉景帝开始提出削藩政策并执行的时候,诸侯国以吴国为首都团结一致抵制刚刚登基的汉景帝,并且联络了匈奴等外部势力早早做好准备。 反观汉景帝和晁错这边,晁错竟然只提出建议说-要削藩,但是对于各诸侯国听到削藩后有什么反应并没有准备预案。 于是汉景帝采用了削藩政策之后,立刻引发早有准备的七国之乱。吴王刘濞起兵就打出清君侧,诛晁错的造反旗号。 听到七国联合造反的汉景帝于是急急忙忙问晁错:老师,我听了你的建议削藩,现在吴王他们造反了,我应该咋办? 结果你猜晁错咋说? 晁错说:他们造反了,找武将灭了他啊,找我干嘛? 汉景帝一想,感情你啥都没准备就让我削藩啊!有点生气,于是又问晁错: 老师,那出兵的话派哪个武将比较好呢? 晁错说:哪个武将能比得上御驾亲征呢? 汉景帝一听,我刚当上皇帝,那里有机会带兵打仗啊,这不是给对方送人头吗?于是汉景帝找了个借口说:那不行啊,我御驾亲征了,谁来坐镇首都呢? 晁错说:没事,你去前线,首都我来坐镇就行。 汉景帝:。。。。 清君侧 而且晁错和另一大臣袁盎素来不和,袁盎之前在吴国做过相国,于是晁错想借吴王造反之事杀了袁盎。 袁盎知道后,也不敢耽误,就连夜求见汉景帝,说自己可以平叛。汉景帝这边正对晁错削藩引发的动乱没有一点预案很不满,听见袁盎可以平叛很开心,问袁盎有何高见? 袁盎说:七国造反打的旗号是诛晁错、清君侧,我们杀了晁错,七国就没有借口了,我愿意去跟吴王谈判。让吴王投降。 于是汉景帝就借坡下驴,找了几个大臣举报晁错有罪,然后就诛杀了晁错。 当然袁盎自己去谈判,吴王都造反了,肯定也不会轻易投降,袁盎差点都回不来。 后面汉景帝才想起来汉文帝给自己留了一个著名的武将-周亚夫,说以后朝廷有什么军事方面的事情可以找周亚夫。于是汉景帝急急忙忙让周亚夫率领汉朝大军平叛,结果三个月就平定了七国之乱。周亚夫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后面又被汉景帝逼死就是后面的故事了。 ------------------------------------- 晁错原先预想非常简单的削藩之策,就以自己的身死而失败了。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刘彻吸取了晁错的教训,在削藩之前,先采取了推恩令,分化诸侯国内部势力,让诸侯国不能齐心造反,然后才完成削藩大业。 本文由以史为鉴原创,请各位自媒体人高抬贵手,不要抄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