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哥●名媛】张爱玲:一生所为何求?不过一个“懂”字

 帝子飞618 2022-05-21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张爱玲从出道以来就备受争议,正如作家陈克华所说:“世界上有华人华文的地方,就有人谈论张爱玲。”

她说,出名要趁早,她坦言自己爱钱。于是,她被贴上了“精致利己主义”的标签。

她爱上了叛国渣男胡兰成,这更成了她不爱国没原则的污点。

其实,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别人,如同十月秋风里忆春风,我们很难透过贴在张爱玲身上的种种标签,看到最真实的那个张爱玲。

张爱玲说,我从小就被看作是天才,因此除了发展我的天才,我没有其他生存目标。

由此可见,文学才是她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她希望通过文字让人们读懂她的心。

图片


张爱玲出生在富贵人家,衣食无忧。

她从小就喜欢读书,她的母亲除了要求她背唐诗,还教她学英文,弹钢琴。

张爱玲爱好广泛,她还特别喜欢画画,最初的梦想是当画家。

但在看完一部影片后,她不愿像影片中的穷画家一样,过穷困潦倒的生活,便立志要当钢琴家。

天不遂人愿,张爱玲没能当上钢琴家,这是因为她的父亲不支持。

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喜欢文学。

她的祖父张佩纶不仅是官员,而且是业余小说作家。

子承父业,优秀的品格、优良的传统就这样一代代往下传。

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中,张爱玲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创作天赋。

小学时,张爱玲配图写作,编撰出一张副刊,内容以她家生活中的趣事为主。

图片


父亲从中看到女儿的文学才华,非常开心。有亲朋来访,他总将这张副刊拿出来,一脸骄傲地说:“这是小女做的!”

好景不长,父亲的支持、认可,并没有维持多久。

张廷重结交了一帮酒肉朋友,便开始赌博,抽大烟,还养姨太太。

看着堕落的丈夫,张爱玲的母亲厌恶到了极点,两人经常争吵,最后离婚。

张爱玲小小年纪,在父母的战争中度过,未获得足够的父母之爱,所幸她喜欢读书,喜欢写小说,喜欢弹钢琴,这些爱好给了她巨大的安慰。

父母离婚后,母亲请了位老师给张爱玲授课,让她可以继续学钢琴。

有钱抽大烟的父亲,不愿意让她学钢琴。每次她要钱交学费时,父亲总是不肯给,说,学费太贵。

张爱玲想当钢琴家的梦想,在父亲的不理解、不支持中摔得稀碎。

不让她学钢琴也就算了,钢琴家的梦碎了,她还有作家梦。

图片


可脾气暴躁的父亲,竟听信继母的谗言,对她拳脚相加。

最后,还把她关起来,不让她上学。

连最爱的书也不能读,张爱玲在这个受尽委屈,没有理解、没有爱的家中待不下去了。

这还是家吗?简直是监狱!

她和父亲的关系破裂,她想逃到母亲家。

祸不单行,还没等实施脱逃计划,她却得了痢疾,一病就是半年,差一点死掉,幸得仆人照顾,捡回一条命。

图片


捡回一条命的张爱玲在一个隆冬的夜晚,瞅准机会,挨着墙一步步逃了牢笼!

张爱玲终于来到母亲身边,找到一种归依感,她渴望得到母亲的温暖和理解。

但张爱玲的到来给母亲增加了负担,母亲要花钱供她读书,同时不确定女儿是否值得培养。

母亲是要强的新潮女子,她希望花最少的钱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张爱玲培养成淑女。

从前,在父亲家,张爱玲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现在,在母亲家,张爱玲要学会做好自己的事。

可是张爱玲不会削苹果,怕见客,还是个路痴。

经过两年的努力,母亲对她的希望变成了失望,常常用挑剔的眼光看着她,在母亲的鄙视下,张爱玲认为自己无能、庸俗、笨拙,她感觉失去了母爱。

在现实社会中,张爱玲显得无所适从,在母亲面前,她更是一个失败者。

张爱玲笨拙的手虽然织不出一件像样的毛衣,但她的手只要拿起笔就能写出灵动的文字。

可惜她的母亲不懂她,看不到她的天赋,只盯着她做不到的部分打击她。

图片


张爱玲不会被生活中的磨难打倒,她的心灵深处有一个心愿——去看懂外面的世界,用自己的笔来表达心中的美。

张爱玲离开冰冷的、不再爱她的母亲,去了港大,开始了她的新生活。

在港大,张爱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当作家,整日在书海中埋头苦读。

虽然港大的某些课程不是她所喜欢、擅长的,但有洞察力的她能够揣摩每一位教授的心思,因此每一门功课都是第一,还获得了两项奖学金。

上学需要钱,生活需要钱,没有钱寸步难行,在哪个时代都一样。

离开了父母的张爱玲,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自己的笔来养活自己。

为了解决学费、生活费,张爱玲走上了职业作家的道路。

1943年,她创作的《沉香屑·第一炉香》一鸣惊人。

她笔耕不辍,靠着自己的优秀作品名利双收。

图片


虽然张爱玲为了生存,很看重名利,但她真正缺的,还是一份“懂得”的爱。

“恋爱着的男子向来喜欢说,恋爱着的女人向来喜欢听……男人彻底懂得一个女人之后,是不会爱她的。” 张爱玲在《封锁》里写道。

胡兰成从中看到,一个女作家对中年男人心思独到的了解,还看到了什么?

已婚,不是问题;年龄大,也不是问题。胡兰成看完《封锁》,特别欣赏张爱玲的才华,他想要把张爱玲追到手。

图片

▲张爱玲与胡兰成


胡兰成第一次拜访张爱玲,张爱玲不在家,她的姑姑没有开门,但接过了胡兰成从门缝里塞进来的地址。

第二天,张爱玲知道了胡兰成喜欢她的文章,带着好奇心,去回访了他。胡兰成对着张爱玲侃侃而谈,一说就是五个小时,字字句句都说到张爱玲的心坎上。

胡兰成曾说,我与女人,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知。

能知女人的男人,最懂得女人的心。因为胡兰成能“懂得”张爱玲,张爱玲便爱上了胡兰成,这份爱是那么卑微,不要求名分,不去想天长地久。

1944年8月,胡兰成的妻子无法忍受胡兰成心里没有她,愤然提出了离婚,胡兰成了单身汉。

“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结为夫妇。”张爱玲满心欢喜写下前半句,“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胡兰成迫不得已写下后半句。

就这样没有法律程序,仅是一纸手写的婚书,两人结为了夫妻。

然而,风流成性的胡兰成,能给张爱玲现世安稳吗?

婚后的生活,他们哪里也不去,整日流连在屋里,谈艺论文,把盏品茶,在欢悦中,张爱玲精譬妙喻,联翩而出。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张爱玲还沉浸在爱情中,胡兰成却已厌倦了这种日子。

他离开张爱玲去汉阳追求荣华富贵,在汉阳医院他早已将张爱玲抛之脑后,与护士周训德谈情说爱,打得火热。

日本投降后,他被通缉,化名张嘉仪,逃往温州。

张爱玲得知胡兰成的藏身之处后,想到曾许的诺言,她下定决心,要去寻他,无论多么困难,她都要去找到他,同他一起过安稳的现世生活。

图片


1946年2月,张爱玲冒着风险,过诸暨,走丽水,远去温州寻夫。

却没想到,胡兰成此时跟同学父亲的姨太太范秀美住在一起,并以夫妻相称。

张爱玲的心中只剩下忧伤、无和迷茫。

她不想让他看到自己的脆弱。因为即使看到了,现在的胡兰成也不会怜惜和懂得她。

张爱玲的性格虽然利落干脆,但是依然免不了深深的伤感,因为她太珍惜胡兰成曾经的“懂得”了。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你不要来寻我,或写信,我亦是不看的。”

1947年6月,张爱玲终于狠心给胡兰成写了诀别信,还附上自己的30万元稿费,宣告这场倾城之恋就此了断。

从张爱玲的成长历程,可以看到她是理智处世的人,遇事冷静,但她对爱人的选择上忽略了品行和信仰,所以才会把爱错付予有才情又聪明的胡兰成。

张爱玲之所以爱上胡兰成,最重要的是因为胡兰成透过她的文章,读懂了她的心。

在这世间遇到一个能懂自己的人何其珍贵,但胡兰成是一个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原则,为了追名逐利不择手段,视婚姻如儿戏,见一个爱一个的渣男。

幸好,张爱玲及时悬崖勒马,结束了这一段只有“”的关系。

可见,在夫妻关系中,最重要的不是“懂”,而是双方在大事大非上有底线,实实在在的“靠谱”比单纯的“懂”更重要。

张爱玲也意识到自己在婚姻中需要的安全感胡兰成给不了,于是她在离开了貌似“懂她”的胡兰成之后,嫁给了赖雅。

图片

▲张爱玲与赖雅


其实,胡兰成也并未完全读懂张爱玲,他以为凭着自己的执着和察言观色的聪明得到了张爱玲的心,他就可以高枕无忧,一辈子拥有张爱玲。

然而,他错了,张爱玲看透了世间的冷暖,她骨子里是理智的人,也许会被爱情冲昏头脑一阵子,但不会是一辈子。

她骨子里是一个决绝果断的人,在她发现胡兰成对她没有了爱,也并不完全懂她时,她及时止损,结束了这段感情。

张爱玲爱钱爱名,但这些对她只是生活的需要,因为她清楚地知道有了名有了钱,才有选择权,才不会沦为男人的附属品,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因为胡兰成曾经懂得她,她对胡兰成没有恨,只有失望,还有失望后的慈悲,所以才会给了胡兰成30万的分手费。

图片


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去世。在遗嘱中,她将32万美金的遗产赠与了一直帮助她的宋淇夫妇,交代遗产中的一部分,要用于请人翻译她的作品。

看来,她是把钱和爱留给了懂她的人。

张爱玲少年即是天才,晚年远离盛名,虽然人生下半场不尽人意,但她的人生是值得的。

图片


无论如何,张爱玲始终都是传奇,她的才情让人无法不佩服。

虽然她和她的作品,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读法,但“懂”她的人和想“懂”她的人,唯一的选择,就是一读再读。

有的人一生所求,真的不过是在这茫茫人海中,寻找另一个可以知你、懂你、温暖你的人,犹如张爱玲。

人与人相处,最难不过是一个“懂”字!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