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合理输液?不当输液的后果是什么?

 呼吸科的故事 2022-05-21 发布于浙江

本月有一次值班,收了一位79岁女性患者,因为胸闷气促1周住院。患者在入院前1个多月,因为胆囊炎发作入住某三甲医院,经过保守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后转入离家比较近的一家社区医院继续治疗,总共住院近一个月。前面3周病人病情平稳,可是最后一周患者出现发热,调整用药后,体温得到控制,但是出现胸闷气促症状逐渐加重,因此转入我院治疗。

患者在急诊室行胸部CT检查,情况如下:

不知大家看到这些CT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思考一下,做出自己的判断。

我的第一印象是肺水肿,推测可能是输液量过多的肺水肿,于是我要求患者家属把在外院的所有资料包括用药医嘱单和影像全部带过来,同时进一步了解患者其他病史。患者既往有糖尿病30余年,房颤5年,3年前行左房射频消融术,但术后仍然反复出现心动过速。

入院后,患者的氧饱和度88%,呼吸急促,心率102次/分,给患者用上了无创呼吸机,同时我给予患者速尿针静注,第二天清晨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有明显缓解,氧饱和度升到94%。家属上午也把之前的医嘱单拿了过来,我认真查看了一下,发现患者在一周前因为发热,给予了抗生素及补液的处理,总量虽然不算太大,约1200ml,但是全部是0.9%氯化钠溶液配置的。

经过4.5天的治疗,患者的症状迅速得到缓解,第三天就撤掉呼吸机,第五天复查,肺部影像有明显吸收:

因此,肺水肿可以成立,我推测肺水肿的形成原因是这样的:首先患者是一个比较瘦弱的老年女性,又有心律失常这样的基础疾病,因此当出现感染性,本身就会诱发患者的心脏负担,同时由于患者心律失常加剧了心脏的舒张功能障碍,相应的心脏泵血功能减弱,使得肺淤血情况加重。在这个时候如果补充过量的含钠溶液,将会增加心脏负担,使得肺部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水分大量进入肺泡,从而形成肺水肿。

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瘦弱的人,补液的量更要严格管理,正如我在《输盐水带来的麻烦》中提到的,输入大量的氯化钠溶液会带来很多危害,但是这方面我们很多医生的认识亟待提高。作为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我们在给患者制定治疗方案,要充分考虑到潜在的风险,以及如何有效评估和监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