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那些事儿3》:明朝这两个皇帝不一般,一个只爱奶妈,一个偏爱已婚妇女

 装装子的书房 2022-05-21 发布于重庆

2022年第19本


文/装装子 

在第三部中,皇帝出场的顺序是:朱祁镇(享年38)——朱见深(享年41)——朱佑樘(享年36)——朱厚照(享年29)。

这四个皇帝当中,只出了一个好皇帝朱佑樘,其余三个皇帝要么混日子,要么只是挂职拿薪水。其中朱见深和朱厚照,都放着后宫佳丽三千不爱,一个只爱大自己17岁的奶妈,一个偏爱已婚妇女,都是重口味。



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

朱祁镇:是好人,却不是好皇帝


1.陷害于谦

朱祁镇因宠信宦官王振,率军亲征被也先活捉成了俘虏,好不容易回宫又做了7年囚徒,从弟弟朱祁钰手中夺回皇位后,却并没有因此成为一个好皇帝。

但朱祁镇是个心地善良的人,重新夺权后,并没有公报私仇,大开杀戒。反而是那几个“功臣”,整天作威作福,拉帮结派,清除异己。

这几个“功臣”主要是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等人。

最初,他们很团结,一致对外。
 


徐有贞的私仇主要是于谦。

他跟于谦的仇,在于当年也先活捉朱祁镇后,眼看就要打到京城了,人心惶惶,他建议“逃跑”,结果被于谦当廷呵斥“当斩”。

随后,京城保卫战成功后,于谦成了功臣,徐有贞成了笑柄——导致他本来很有能力,却屡屡得不到升迁,不得不改名才蒙混过关,混到了中央高层。(他原先叫“徐珵”)
 
朱祁镇是有理由恨于谦的,因为在他被俘之时,是于谦当机立断,拥立朱祁钰上位的。但任凭徐有贞费劲口舌,朱祁镇也没动杀心,还说于谦是有功之人,因为他深知当时于谦若不那样做,如今便没有了大明。

但徐有贞以“不杀于谦,夺回皇位就不名正言顺”为由劝说,最终把朱祁镇说动了!

不杀于谦,树立一个阴谋集团的典型,表明自己夺回皇位的被迫性和正义性,合法性就不存在了,自己就得背负恶名……杀吧!

一代功臣于谦就这样被冤死了!兵官去抄他家时,才发现这个从一品的大官,家里穷困得很,什么金银财宝都没有。

唯一被于谦珍视的,是被他锁在密室的蟒袍和宝剑——那是朱祁钰赐给他,以表彰他功绩的。

朱祁镇追悔莫及!
 


2.“功臣”内斗

个人私仇都报完后,朱祁镇的几个“功臣”开始内斗了。

徐有贞很快发现,石亨和曹吉祥和他根本不是一路人。这两人都是半文盲,整天只知道吃吃喝喝、显摆威风、拉帮结派,根本不干实事;而徐有贞虽然坏,却是个有才华,有志向,也有能力的人,他想干点实事。

徐有贞觉得,和石亨、曹吉祥这两个没品的粗人混在一起,实在是有辱自己的身份。于是,三人渐行渐远。
 
先是曹吉祥在朱祁镇面前诋毁徐有贞,某天假意随口说出了一件皇上私下跟徐有贞一人说过的事。

朱祁镇纳闷:我只跟徐有贞说过的事,你怎么知道?

曹吉祥说:徐有贞告诉我的啊。

朱祁镇开始疏远徐有贞,私下跟你一人说的事,你竟告诉他人,无信誉!

而实际上,是身为太监的曹吉祥,早就在皇上身边安插了耳目——朱祁镇和徐有贞私下交谈的事,都是朱祁镇身边的小太监给曹吉祥打的报告。



徐有贞不知道朱祁镇已开始不信他,继续我行我素,经常叫大臣们上奏折弹劾石亨和曹吉祥,但一直没收效,直到某天搜集了大量不法证据,把石亨和曹吉祥整慌了,不得已准备来个联手对策。

石亨和曹吉祥比徐有贞早一步去面见了朱祁镇,来了个“恶人先告恶人”,痛诉徐有贞专权,要整死他们。

朱祁镇人虽善良,但他最在乎的是权力,这是底线——徐有贞竟敢专权?

第二天一早,不等徐有贞来告状,朱祁镇便派人把他给关进了大牢。徐有贞从此没落,再没崛起。

石亨的倒台,在于太嚣张,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譬如某次直接在朱祁镇面前大大咧咧地和几个人称兄道弟,还非要朱祁镇当下给他的几个兄弟封官做!

他还贪污受贿、拉帮结派,修豪宅等,几乎把“飞扬跋扈”写在了脸上。朱祁镇再老实,也是无法容忍的。



徐有贞和石亨都死后,还剩下一个曹吉祥。曹吉祥也知道,该轮到他了。

因为当年他们帮朱祁镇夺回皇位,不过是投机行为——帮与不帮,朱祁钰死后,皇位都是朱祁镇的,因为朱祁钰唯一的儿子在当时也死了。

这件事朱祁镇知道后,很火大!原来他视为功臣的三人,不过是自私自利的投机分子。

眼看朱祁镇要动自己了,曹吉祥不愿坐以待毙,居然想造反当皇帝。

某天,他和养子曹钦商量后,决定半夜就动手。

他们的军队是私下拉拢的蒙古士兵。但是没想到,军队中有个叛徒,半夜去通报了恭顺侯吴瑾,吴瑾又告诉了孙镗。
 


吴瑾和孙镗急慌了,却进不去皇宫,因为晚上不开城门,只好写了个小纸条“曹钦反”,从门缝递了进去——还好,守门太监拿到纸条马上就上奏了朱祁镇。朱祁镇当下抓了在宫内的曹吉祥,又对几个城门做了布防。

吴瑾和孙镗又立马去找兵来平乱,结果因为没有兵符,无法调兵,只能四处求救。

情急之下,吴瑾找了一些家丁,结果半道碰到曹钦,当即被砍死。

孙镗则急中生智,跑去军营叫道:刑部有犯人跑了,抓到有重赏!”大部分睡觉的人没理他,但也有几百人跟他走了!

到了皇宫门口,孙镗才告诉这群人真相,这群人只能去平反了!

曹钦带人进攻了两个宫门,结果都没成功,后跟孙镗打,也没干过,逃回家又被包围,最后投井自尽。

曹吉祥倒台。
 
朱祁镇38岁时病逝,临死前废除了殉葬这一残忍的制度,被后人点赞是他皇帝生涯的唯一亮点。
 



第二部分

朱见深:既非好人也非好皇帝


1.凄惨童年

朱见深当政时,根本不理朝政,而只理后宫佳丽,和想要长生不老,于是整个朝堂乌烟瘴气,修仙修道炼药的,都跑到朝廷来当官了。

朱见深如此,有迹可循。

他2岁时,父亲朱祁镇成了俘虏,皇位被叔叔朱祁钰夺走,因孙太后力保,他被立为太子,但5岁时,他又被废掉,赶出了皇宫。10岁时,父亲夺回皇位,他又回宫,继续当太子。

朱见深身为皇子,父母却不能保护他,呵护他,小时候自然也没人拿他当回事。他长大后,就只想着怎样舒服怎样来,对政务一点兴趣也没有。

朱见深常年研究的,就是房事和长寿秘诀,所以聘用了很多和尚、道士之类。
 


2.最爱万阿姨

后宫佳丽三千,朱见深最宠爱的,却是一个比他大17岁的女人。

万宫女是朱见深2岁时,被孙太后派去照顾他的。在朱见深落寞和孤独的童年生活中,始终陪伴在他身边的就是这个万宫女。

他对她的依恋非常深,逐渐就演变成了忘年恋。

朱见深18岁继位后,就封了35岁的万宫女为妃。长相普通、年龄大,又没背景,却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万妃自然招来了后宫的嫉妒。

有背景有身份的吴皇后不服气,明目张胆地打了万妃一顿板子。没想到朱见深火冒三丈,直接把仅当了一个月皇后的吴氏给废了,其父也被发配充军。

从此,没人再敢惹万妃。万妃崛起,飞扬跋扈。后来她因流产,又被提为万贵妃,更是风光无限,人人敬之。
 


3.私生子朱佑樘

万贵妃因无法再生育,直接让后宫其他女人也成了“不孕”。这导致朱见深20多岁时,仍膝下无子,一直怀疑自己不行。

直到有一天,朱见深看着镜子,为自己的不育唉声叹气时,伺候他的太监突然跟他说:“陛下,您已经有儿子了!”

原来,朱见深20来岁时,临幸过一个管钱库的宫女。这个宫女姓纪,没想到一次就中奖了。

本来,纪宫女怀孕时,万贵妃就派人“关照”过,但被派去的人可怜纪宫女,就没按吩咐办事。

纪宫女生下孩子,悄悄养了三四年,又被万贵妃发现,万贵妃再次派人“关照”,被派去的人再次阳奉阴违,让纪宫女逃过一劫。

为何这些太监敢一而再,再而三地阳奉阴违呢?我猜,一方面是万贵妃把所有女人都变成了“不孕”,导致树敌太多;另一方面是因纪宫女实在是个善良之人,在宫里人缘很好

纪宫女的孩子叫朱佑樘,从小被养在太监和宫女堆里,备受宠爱。后来,考虑到他的安全,废后吴氏索性把他悄悄养在了自己屋里。

也就是说,后宫所有人都知道朱佑樘的存在,却没人向万贵妃告密。
 


3.万贵妃的没落

当朱见深得知朱佑樘的存在后,激动惨了,原来自己没有不育之症!当即立5岁的朱佑樘为太子!万贵妃得知这一重磅消息,差点没气死过去!

朱佑樘现身后,当年对万贵妃阳奉阴违的太监,很快就自杀了——不自杀,早晚也要被万贵妃杀害。

朱佑樘的母亲纪宫女被封为纪妃。但这个女人很聪明,在朱佑樘被接走的那一刻,她就知道自己死定了,所以当即就和儿子告了别——果然没过多久,她就不明不白地死了。

一切不言自明,都是万贵妃搞的鬼。

万贵妃最想除掉的,当然还是小小年纪的朱佑樘。她这个心思太明显了,所以周太后索性把孙子接到了自己宫里住,放言:“我看谁敢伤害他!”

朱佑樘人小鬼大,特别聪明。有一次,万贵妃非要请他过去玩,结果去了之后,对于万贵妃准备的所有吃食,他都不动口。万贵妃苦劝,结果朱佑樘说:“我怕有毒!”

万贵妃……

万贵妃败了,突然也不阻止其他女人怀孕了,朱见深一口气就接连生了十余个儿子,彻底洗刷了不育的恶名。

但不管怎么说,朱见深仍然最爱万贵妃。

万贵妃59岁病逝后,朱见深伤心不已,以致病倒,居然也于同一年追随万贵妃而去,年仅41。
 



第三部分

朱佑樘:是好人,也是好皇帝

 
1.日理万机

吃百家饭长大的朱佑樘,心地善良聪明,能辨是非。

继位后,那些修仙修道炼药混日子的,都被他清理出去,又请来了两个老将王恕和马文升坐镇,这才有了一个靠谱的政府班子,让大明再次迎来盛世景象。

话说,当时真是缺人才,王恕和马文升被请回朝堂时,已分别是73岁和63岁。不过,他们不负众望,一来就干劲十足,让那些平时偷懒的官,再也没有摸鱼的机会。

朱佑樘自己也不分昼夜地伏案工作,每天除了天不亮要上早朝,还要上午朝,时不时还要搞经筵,即召集一大帮人举行论坛。

结果这个胸怀大志的勤劳皇帝,20多岁就成了秃头,只剩下一半的头发,才36岁就被累死了。唉,可惜。

待机时间太短了,倒不如马文升和王恕活得久,他们分别活到了85岁和93岁——在那个年代是高寿啊!

不过,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大明一时国力强盛,天下太平,人才济济。
 


2.唐伯虎作弊案

第一次从书中读唐伯虎,非常感叹他的怀才不遇。

唐伯虎自小就是个天才,读书悟性高,在出生地是个有名人物。

唐伯虎18岁在乡试中,一举考得解元后,就决定要连中三元——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取得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

话说,唐伯虎虽然非常聪明,却实在是个骄傲自大的人。加上他名声在外,就更得意了。

他一路得意洋洋地去了京城赶考,中途还结识了一个富二代考生徐经,跟着他混吃混喝。

考完后,唐伯虎四处闲逛和人说,会元非他莫属!然而,最后,他却不仅落榜,还被关进了监狱。

咋回事呢?原来是当年的考题特别难,还没发榜,你唐伯虎就说自己是第一名,你咋那么自信呢?这肯定有问题。

然后,主考官选定的会元人选有两个,一个是徐经,另一个就是唐伯虎,这让有心人怀疑是合谋作弊,就将此事告到了皇帝那儿。

查来查去,主考官、唐伯虎、徐经都被抓了。

后人揣测,唐伯虎有才,没必要作弊,但徐经有钱无才,买考题是有可能的。

所以,唐伯虎是被冤枉的。

但不管怎样,唐伯虎从此没了仕途,因为对他的处罚是 :不得为官!

这个打击让唐伯虎彻底泄气,从此成了风流才子,四处逛妓院,深受风尘女子的喜爱。


 
3.裸奔装疯

“流浪”多年后,不得志的唐伯虎,突然受到宁王朱宸濠的邀请,要聘他去做师爷。

唐伯虎欣喜前往,然后发现朱宸濠要干的大事是谋反,他可不想掉脑袋,于是提出辞职,对方却不放人——要走,只能留下人头。

唐伯虎眼看走不成,只好装疯。他的装疯风格别具一格——在集市裸奔,碰到人笑,就跑过去说:“我是宁王的贵客!”话说此时他已49岁了,真是把老脸都豁出去了。

这可把朱宸濠的脸也给丢光了,他连忙让人轰走了唐伯虎。

唐伯虎解脱,从此以后对仕途彻底绝望,过上了无比堕落的生活,夜以继日地饮酒作乐、纵情声色,54岁便死了。

但他在恣意妄为的日子里,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佳作,为后人所称道。
 



第四部分

朱厚照:娱乐至死


1.害群之马

朱厚照是一个特别喜欢玩的皇帝,国事一概不管。所以,在他当政时,权力一度落到了大太监刘瑾手里。

之所以养成贪玩的性子,是因他爸朱佑樘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所以对他就特别宠,生怕他吃苦。

朱厚照本来很聪明,却因没有严加管教,成了个只爱贪玩的人。当皇帝后,大臣们不许他玩,整日“批判”他,要他认真管理朝政,他一度很乖巧,不敢忤逆——可是从小陪伴他长大的太监刘瑾却“提醒”他:你是皇帝,你想怎样就怎样,怎么能怕那些臣子呢?

于是,聪明的朱厚照立马明白了,从此只顾玩。太监刘瑾反而成了“真皇帝”。那时,大臣们递奏折,要送两份,一份给朱厚照,一份给刘瑾——而只有刘瑾这份才有批复,因为朱厚照根本不看。

朱厚照玩的花样很多,

一是玩女人,后宫佳丽三千,他却偏爱在外面找已婚妇女,有一次甚至弄了个孕妇进宫,太无语了;

二是玩动物,专门给自己建了个豹房,里面养了各种动物;

三是玩打架,曾悄悄溜出皇宫调兵遣将去和蒙古军干了一架,还干赢了;

四是爱旅游,经常带着一群人悄悄溜出皇宫,四处游玩。

书中点评朱厚照说“以人的标准来看,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不残忍也不滥杀无辜,能分清好歹”,但我实在不能苟同——朱厚照同志在其位不谋其职,已经是错,而且正因为他不理朝政,只喜欢那些纵容他玩的人,导致朝廷出现一批害群之马,如刘瑾、王彬。

可以说,朱厚照荒唐又昏聩。叛贼朱宸濠被王守仁抓住后,本应得到嘉奖,他却高兴不起来,因觉得自己没有过到打仗的瘾,竟听信江彬的建议,让王守仁把朱宸濠放了,让自己再亲自去抓一次……还好,王守仁没同意这个馊主意。

那个时候,下面的能人想干点实事得不到支持,有点急事也无法把事情递到朱厚照耳边去,因为朱厚照身边全是一群奸诈小人,只顾陪着朱厚照玩,顺便玩弄朝政,贪污受贿,搜刮民脂民膏。

那这个时代还有名臣吗?有,譬如王守仁。
 


2.怪人王守仁

王守仁出身在一个富贵的地主之家,从小就十分聪明,但他总有一些奇怪的想法和举动,让他爸爸很头疼。因为他爸王华是状元,还给皇帝当过讲师,自然希望儿子今后也努力读书,考取功名。

15岁时,王守仁随父去居庸关外“旅游”,一时豪言壮语说:“我已经写好了给皇上的上书,只要给我几万人马,我愿出关为国靖难,讨平鞑靼。”差点把王华气得吐血。

被教训了一顿后,王守仁向父亲认了错,然后又说:“上次我的想法是有点不切实际,出兵打仗我就不去了,我已经有了新的志向——做圣贤。”再次把王华气吐血。

为了让儿子走上正道,王华给17岁的王守仁早早安排了包办婚姻,让他自己去江西和一个官家小姐结婚。

结果,结婚当天,王守仁却不见了,大家四处找啊找,终于第二天才在郊外的道观把王守仁找到了。

王守仁看这么多人找他,很奇怪,“你们找我干啥?

原来,王守仁是去道观找道士聊天去了,因为越聊越起劲儿,就忘记结婚这件事儿了。

当然,后来他还是成功结了婚。并且,因为父亲的一再期盼,他只好乖乖去读书,28岁最终考取了功名,

而这中间,他仍然有种种家人无法理解的怪异行为,譬如一整天不吃不喝,只深情地凝望一根竹子,还叫旁人不要吵,因为他在参悟圣人之道。

26岁时,他发现看竹子也看不出什么名堂,就决定还是学点实用的,于是决心学习兵法和谋略,并开始习武,学习骑射。

王守仁当官后,仍然在研究一些家人搞不懂的东西,但他在职场上也混得不算差,一路走到了兵部主事的位置。

但不久,因为和群臣一起上书弹劾奸臣刘瑾,他被打了40廷杖,还被贬为贵州龙场驿的驿丞。
 


3.圣人王守仁

刘瑾太讨厌王守仁了,因为只有他在奏疏中给他起外号“权奸”。他准备让王守仁到不了龙场,找杀手半路干掉他。

谁知,聪慧的王守仁,在路上制造了自杀的假象,把刘瑾给骗了。王守仁在经过杭州时,把自己的帽子和鞋子都扔进了钱塘江,还留了一封遗书故意让路人捡去宣传。

就这样,当王守仁悄悄来到南京跟父亲王华道别时,以为死了儿子的王华高兴得老泪纵横,然后劝儿子还是要去上任,这样才能对国家负责。

于是,王守仁就来到了龙场——一个穷山恶水、荆棘丛生的无人区。

王守仁倒不在乎环境艰难,他一边开垦荒地,一边修身养性,还常跑到旁边苗人的寨子里去免费讲学,慢慢地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山区哲学家,以至于当地官员经常请他去讲课,还有人专门从湖南跑来听他的课。

待了3年,王守仁最终在这个地方“开悟”了。

开悟是啥呢,我也不是很懂,总之我的理解就是,他从此通晓了生命的秘密,也拿到了宇宙智慧的密码,变得无人能敌。
 


4.江西剿匪记

在龙场待了3年,刘瑾死了,王守仁再次出山。

刘瑾咋死的呢?他的罪名是谋反。他在朝廷那么嚣张,自然不缺敌人。一开始对手们只是把他关进了大牢,朱厚照还不想杀他,毕竟是这个太监陪他长大的。

直到抄家的官员,在刘瑾家里真的抄出了一批盔甲刀剑,而且在刘瑾常用的扇子里发现了暗器,这才让朱厚照铁了心把他给杀了。

刘瑾死了,王守仁彻底翻身,短短6年,就从没有编制的驿丞,成了中央的三品大员——都察院高级长官左佥都御史,奉命巡抚江西南部。

到了江西,王守仁才发现,他被派到这里是来剿匪的,因为这里的匪徒特别猖獗,历任官员都无法完成剿匪的任务,有的还莫名其妙地丢了性命。

但王守仁不一样,匪徒们这次栽了大跟头。

王守仁查阅剿匪档案发现,每次官府的军事行动,都被匪徒们识破并击溃,于是他断定官兵里有卧底。

很快,他就设局把这些卧底都抓了出来,进行了思想教育,以及“问候”了他们的家人,从此这些卧底就变老实了。

匪徒们很快发现王守仁的可怕之处,因为王守仁剿匪根本不按套路出牌,打仗经常耍赖。

“别人打仗无非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追,兵多就打,兵少就跑。王哲学家却大大不同,他从来不与敌人正面交锋,从来都是声东击西,你往南走,他偏往北,经常搞得敌人晕头转向。”

就算把匪徒包了饺子,匪徒以为自己要彻底完蛋时,王守仁却根本不进攻。

一句话,王守仁打仗不喜欢硬拼,而喜欢玩阴的,譬如挖坑打埋伏。

几个月的对抗中,匪徒们被搞得筋疲力尽,只好主动投降了。
 


5.拿下朱宸濠

剿匪过程中,王守仁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为何这帮不经打的匪徒,之前“屡禁不止”?后来,他找到了答案——因为这帮匪徒背后有人撑腰,那个人就是宁王朱宸濠。

朱宸濠一直想要谋反,却苦于没兵,搞招聘也没人来——因为这是太平盛世,没有谁能吃饱饭了,还去干掉脑袋的事,于是只能雇佣一群社会小混混。

朱宸濠想招聘谋士,就更难了,因为有志气的读书人,都去走正规途径考取功名了——读书。找来唐伯虎,唐伯虎也不干,还装疯裸奔。没办法,朱宸濠只能勉强用了两个人,一个是因为考不上进士来他这的,一个人是因为在朝廷混不下去。

王守仁知道朱宸濠要谋反后,就开始积极做准备了。那时,他只能靠智慧来平反,因为他没有兵,没有将,也没有人管。想通知朱厚照,也行不通,因为皇帝身边有一群奸臣,那些奸臣正忙着内斗,根本不管事。

朱宸濠一开始百般拉拢王守仁,未成功。起兵后,他才发现,王守仁早跑了。

王守仁走水路到了丰城,听说朱宸濠反了,他立马下令停船,带着手下人在岸上转了好几圈,然后才绕回江边,另上了一艘小船,手下人都搞不懂他这个行为。

原来,朱宸濠故意在陆地上转几圈,是想混淆视听,让朱宸濠的追兵以为他走的是陆路,这样他们再走水路就安全了——哇!

后面具体的情况就不说了,总之就是王守仁到了好几个地方,发现官员和百姓听说要打仗后,都在逃跑。

但在王守仁的带领下,官员和百姓都被临时武装起来,有了一支七八万人的杂牌军。因为指挥有方(这里主要指的是王守仁的阴谋诡计),这支杂牌军最终立下大功,把朱宸濠给拿下了。

立功的王守仁,还经历了奸臣的各种陷害,不过都被他巧妙化解。那些人,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再后来,两广地区出现叛乱,朝廷搞不定,就派了退休在家的56岁的王守仁去平叛。结果,叛军听说王守仁要来,主动投降了……

最终,56岁的王守仁没能再回到故乡,病逝在回家路上。但他创立的“心学”,他悟到的“知行合一”这些哲学思想,却流芳百世。
 


6.朱厚照的死

朱厚照身边有个武将叫江彬,大家都猜测朱厚照离奇的死,与他脱不了干系。

江彬靠着讨朱厚照欢喜,而成了红人,手握重权。他不仅什么都依着朱厚照,而且还常帮朱厚照出馊主意。之前说的把朱宸濠放了再抓一次,就是他的主意。

后来,他似乎想要谋反,竟让朱厚照离奇失踪了十几天。最终是王守仁想了一个办法,才让江彬把朱厚照又“变”了回来。

朱厚照最后的死,是因为一次钓鱼时,掉到了水塘,然后就一病不起了。死的时候,才29,也没有子孙。

朱厚照死后,江彬这个只有一身力气、没有谋略的家伙,很快就被杨廷和给干掉了,谋反的水花都没看到一个。

第三部完。




作者简介装装子,爱看书爱写作。越看书越见浅薄。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