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是书法“雅俗共赏”的受害者?

 家有学子 2022-05-21 发布于甘肃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书写艺术,是以汉字为载体,用毛笔、墨汁、砚台、宣纸等为书写工具和材料,以书写技法为实践内容,以书学理论为指导,以中国文化为审美特征,所形成的一种抒发情感的书写艺术。
雅俗共赏这个词是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文化程度不同、艺术修养不同的人都能够欣赏。
当前有一种观点比较盛行,就是认为好书法应该是雅俗共赏的,不管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民众都认可,这是评价书法水平的最高标准。其说法有很多,包括:群众的眼睛自然雪亮(陈佩斯),书法是最通俗的艺术,群众喜欢的就是好书法(头条书友),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冯巩,非原话)等等,诸如此类。在这种观点支撑下,书法领域中的印刷体、俗书流行,很有市场。

图片

在这里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我们的书法高层在引导大众开展书法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我们的一些书法艺术领域的专业人士为了卓显艺术天赋、标榜个性,搞出了很多与书法艺术本身相背离的非常丑陋的东西,引起了民众的普遍反感,这也是造成现阶段民众的认知偏离、印刷体俗书流行的一个主要原因。
客观地说,凡是艺术应该都是小众的。俄罗斯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艺术种类很多,包括:音乐、文学、建筑、雕塑、绘画、戏剧、影视、舞蹈等。作为我们民众,我们在专业人士的引导讲授中来享受、欣赏、学习、观摩、实践这些艺术。那作为制定规则、开展评价这件事,一般是交由专业人士来完成,因为我们的理解相对比较浅显。

图片


从群众的文化活动上也可以说明上述的观点。我们在电视上看到进行的声乐比赛,有专业评委,也有观众参与评审工作。但在打分时他们的分数权重是不一样的的,专业评委的分值对选手成绩的影响更大。我在企业做过工会工作,企业在开展庆典的时候,会组织文艺晚会。文艺晚会上有多种表演形式,有声乐、器乐、小品、舞蹈、诗歌朗诵等。我个人最不爱看的节目是群体的舞蹈,太乏味了。它是所有节目里面门槛最低,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的节目。加上有的人工作忙,经常不参加学习和排练,有的人不用心,造成了它的演出质量、艺术水准也是最低的。还有就是现在全国大妈都在跳的广场舞,没有什么艺术性而言。如果同样一个舞蹈,由专业舞蹈队的舞蹈演员来跳,那艺术水准肯定是不一样。

图片

中国书法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精神,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文化符号。它包含和概括了中国的哲学、宗教、政治、文学、审美等各方面的因素,历史久远,底蕴丰厚,博大精深。作为非专业人士,不大可能对高深的书法理论有较深入的掌握。
我作为书法爱好者,接触书法20多年,认真学习了5、6年,期间上过一些书法的短期培训班,理应对书法有一定的理解。我对古代书法名家的主流书法作品很认可,能看出它的美来。但也对有一些书法名家的作品,还是不能理解。对苏东坡的石压蛤蟆体、黄庭坚草书的死蛇挂树体就不完全理解,还不用说颜真卿的“丑到极致”的《裴将军帖》,陆机用秃笔写的《平复帖》,还有反复杀妻的徐渭的字,我是真的get不到它们的美。

图片

我本人就是书法追求雅俗共赏这个伪命题的受害者。我在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就主观认定书法应该雅俗共赏,字体应该写得平直端正,应该让我的同事朋友看得懂。我在临了一段时间楷书之后,就开始临王羲之的《圣教序》。一方面由于王羲之的《圣教序》临写起来有一定难度的,还有就是我看到很多字歪歪扭扭的,心里很别扭,主观上很不情愿临这些字。后来就换了相对比较平正的赵孟俯的《胆巴碑》来临习,慢慢地形成了固执的习书理念。现在我在临习米芾的《蜀素帖》,但临完之后很多书友告诉我说,你临习的还是挺用功的,但是把米芾欹侧变化的很多字都临得太端正了,一点味道都没有。我现在觉得要把我的字再改回书法应有的欹侧还是很费劲的。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