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越时代的电影大师,与他的“爱欲三部曲”!

 Daweb_YN 2022-05-22 发布于云南

二战期间,安东尼奥尼以制作新闻纪录片的身份进入了电影圈。在纪录片领域展露头角的安东尼奥尼后来顺理成章的走向了剧情片创作。就从这一年开始,安东尼奥尼连续拍摄了三部电影——《奇遇》、《夜》、《蚀》,称为“现代爱情三部曲”。

图片

迄今为止,世界上只有两个导演拿到过“三大国际电影节”的全部三个金奖,实现了三大电影节的大满贯。

图片

一个是美国导演罗伯特.奥尔特曼;另一个就是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1912年生于意大利小城费拉拉。二战期间,安东尼奥尼以制作新闻纪录片的身份进入了电影圈。

图片

在纪录片领域展露头角的安东尼奥尼后来顺理成章的走向了剧情片创作。这个时候是上世纪50年代初,此时的安东尼奥尼已经快四十岁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龄新导演。

图片

但是50年代的意大利电影界是新现实主义的天下,是德西卡、罗西里尼等人的地盘。安东尼奥尼早期的电影也是新现实主义风格,但并不引人注目。

图片

时间一晃到了1959年,安东尼奥尼已经四十七岁了。就从这一年开始,安东尼奥尼连续拍摄了三部电影——《奇遇》、《夜》、《蚀》,称为“现代爱情三部曲”

1960年,安东尼奥尼带着他的新作《奇遇》,来到戛纳电影节,一举夺下评审团大奖,并与次年收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夜》,以及两年后提名金棕榈的《蚀》。

图片

《奇遇》拍摄于1959年,是安东尼奥尼在世界影坛“封神”的开山之作。

故事的开始,二十来岁的女孩安娜带着闺蜜克劳迪娅去找自己的男朋友桑德洛。桑德洛对安娜的闺蜜克劳迪娅很感兴趣。

图片

三个人乘坐游艇去一个荒凉的孤岛上游玩。在岛上,桑德洛和安娜因为一个玩笑而发生了争吵。安娜气冲冲的走了,桑德洛也没当回事。可是就在他们准备返航的时候,却怎么都找不到安娜。

图片

图片

桑德洛和克劳迪娅在荒岛上四处寻找安娜,但是什么都没找到。不得已,他们只好自己先回去。

图片

回去后,他们依然没有停止寻找的步伐。在这一过程中,克劳迪娅逐渐对桑德洛产生了好感。花心的桑德洛趁机向克劳迪娅表达了爱意。克劳迪娅还沉浸在安娜失踪的悲伤中,她羞愧地拒绝了桑德洛。

图片

但是几天后,情感空虚的克劳迪娅又忍不住和桑德洛见面。这一回,他们俩彻底迸发了爱情。

图片

克劳迪娅感觉非常甜蜜,她希望安娜永远别再出现。

图片

可是正当克劳迪亚沉侵在美好爱情中时,她却偶尔发现桑德洛和别的女人睡在一起。

万念俱灰的克劳迪亚独自一人跑了。

桑德洛也感到内心难受,他坐在路边的椅子上哭泣。而克劳迪娅看到哭泣中的桑德洛,仿佛理解了他。克劳迪娅走到桑德洛身后,默默的抚摸着他的肩。

图片

影片到这里就结束了。而那位失踪的安娜,则再也没有交待她的任何信息。

当年《奇遇》在参加戛纳电影节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评委看到这个结局都愤怒了。他们认为这部影片连起码的故事情节都讲不完整,是一个“没情节”的电影。

图片

不料几天后,评委们想明白了安东尼奥尼的意图。既然克劳迪娅和桑德洛已经产生了感情,那么从他们的心理上讲,安娜这个人已经没有了。或者说,即使安娜回来又能怎样呢?

图片

安东尼奥尼的这个设计,将欧洲几千年来建立在亚里士多德戏剧传统上的,首尾呼应的叙事结构彻底打破了。

图片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是欧洲电影新思潮的爆发期,涌现出了大批极具新意的电影。如《广岛之恋》、《筋疲力尽》等。但是这些电影从未在叙事结构上做文章。

而《奇遇》电影剧作不仅削弱了“戏剧性”,更是彻底由“戏剧的”变成了“反戏剧”的。这在电影史上是首次。

图片

并且,《奇遇》这种遵循人物内心逻辑的视角,与之前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冷静观察社会的视角也完全不同。安东尼奥尼的电影从“现实主义”跨到了“内心现实主义”。

图片

如果说《奇遇》中横在人物之间的东西是从有形到无形,从《夜》开始,安东尼奥尼不再交代这种“有形”是如何变化的。

《夜》讲述了一对中年夫妻在一天一夜之内的生活。

图片

这个故事和《奇遇》很相似,同样是不忠的男人、彷徨的女人。但是这部影片在节奏上更为成熟,体现了明确的安东尼奥尼风格。这种风格简单的说就是:慢,极慢。

图片

图片

这种“慢三拍”的剪辑手法,恰到好处地诠释了剧中人空虚且毫无方向的情感世界。

图片

如同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一样,《夜》这部电影也堪称是“现代人的冒险”。这种冒险指的是精神上的探险。

《蚀》是“现代爱情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颜值最高的一部。讲述了维多利亚和男友里卡多分手后,与母亲的股票经纪人彼埃罗之间的爱情故事

图片

在“现代爱情三部曲”中,景物对人物的挤压是逐步加重的。

到了《蚀》,景物已经把人物完全排挤出去了。景物取代了人,成为了镜头的中心。安东尼奥尼所探讨的“异化”的主题在这里得到了最为彻底的表现。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安东尼奥尼在《蚀》的拍摄中,刻意要求两位演员不能互相看对方的眼睛。避免眼神交流。即使在拍摄亲热戏的时候,两人的眼神依然是互相躲避的。

图片

这种躲避的目光恰如其分的表现了现代人的疏离和情感的不确定。

这种表演技巧深深影响了香港导演王家卫。在他的电影《春光乍泄》、《花样年华》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互相躲避的眼神。

图片

王家卫一直都是安东尼奥尼的粉丝,即使在享有盛名之后他依然跑去给安东尼奥尼当助手。

图片

在他去世的前三年,他拍摄了人生最后一部影片《米开朗基罗的凝视》。在影片中,年老的安东尼奥尼站在文艺复兴三杰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摩西像”前面久久的凝视。

图片

安东尼奥尼想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伟大的艺术品都是有能量场的。当你凝视他们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能量传递给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