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者:张明亮 1945人已读 ⑷牡丹皮 性味归经:苦、咸,寒。归经: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养阴,降火解毒。 应用: ①眼科方剂新解(张氏眼科经验方) 15.知柏地黄二至汤 ②眼科方剂新解(泻火剂)37.犀角地黄汤 ③眼科常用中药临床应用.清热泻火药.3.栀子②丹栀逍遥散《薛氏医案》 ④用于风热并重,白睛红赤肿胀,高出风轮,胞肿如桃,痛痒间作。常与赤芍、黄芩配伍治疗急性细菌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麦粒肿等。双解汤《张皆春眼科证治》(薄荷、荆芥、桑皮、银花、酒黄芩、石膏、酒大黄、赤芍、牡丹皮)。眼睑红肿,疼痛,触痛明显加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0g,野菊花20g,以清热解毒。 ⑤用于眼睑红肿,疼痛拒按,白睛红赤,生眵流泪等。常与蒲公英、黄芩配伍治疗麦粒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急性泪囊炎等。七味消毒饮《张明亮经验方》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0g野菊花20g金银花20g牡丹皮10g黄芩10g赤芍10g。 ⑥用于过度劳欲,阴精暗耗,水不制火,虚火上炎于目,所致赤丝虬脉、白涩症。常与玄参、麦冬配伍治疗慢性细菌性结膜炎、干眼、翼状胬肉等。滋阴地黄汤《张怀安眼科临床经验集》(熟地黄、菊花、山药、茯苓、泽泻、玄参、牡丹皮、天冬、麦冬、石决明(先煎)、知母、黄柏)。 ⑦有关牡丹皮治疗眼病的论述 .《本草经疏》:牡丹皮,其味苦而微辛,其气寒而无毒,辛以散结聚,苦寒除血热,入血分,凉血热之要药也。寒热者,阴虚血热之候也。 .《本草纲目》: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⑧现代药理研究 .化学成份:本品含牡丹酚、牡丹酚苷、牡丹酚原苷、牡丹酚新苷,并含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没食子酸、挥发油、植物甾醇、苯甲酸、蔗糖、葡萄糖等。 .药理作用:所含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类成分均有抗炎作用;牡丹皮的甲醇提取物有抑制血小板作用;牡丹酚有镇静、降温、解热、镇痛、解痉等中枢抑制作用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利尿、抗溃疡、促使动物子宫内膜充血等作用;牡丹皮能显著降低心输出量;其乙醇提取物、水煎液能增加冠脉血流量;牡丹皮水煎剂及牡丹酚和除去牡丹酚的水煎液均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所含牡丹酚及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氧化芍药苷等,均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 .牡丹皮水煎剂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应用注意事项: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用。 用量:6~12g。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祛瘀宜酒炙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