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杏花天。
这句诗大概可以作为“春分”的注脚了吧?
来到了春分节气,便是在人间拉开了赏春的大幕,各色繁花次第开放,一路欢歌着由三月奔向了人间四月天。
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平分,故称“春分”。
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中写到:“至于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始发声,三候始电。”说的是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开始出现雷和电。
春分花信:“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木兰即玉兰,海棠和木兰都是大觉寺的特色花木,而梨花,是大觉寺没有的,但是在北京东城区禄米仓胡同的智化寺里,梨花漫天,是春日里最繁盛的景致,很值得为您推荐。
大觉寺四宜堂院内的古玉兰,声名远播,在它三百多年的树龄里,饱含了无数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对它的眷顾和垂怜。大觉寺的玉兰、崇效寺的牡丹、法源寺的丁香,昔日里曾并称为北京赏花的三大胜景。因此,去大觉寺赏玉兰花开,是很多人春日赏花的首选。
春分时节,玉兰花依然含苞待放,尤其前两日突然而至的降温和飘雪,为玉兰花的怒放又蓄积了无限的来自于大自然的力量。
大雄宝殿南侧两棵海棠花,是与古玉兰交相辉映的风景,值得期待。
还有古寺钟楼前那棵樱桃花,在花开花落时节,便会使我们情不自禁地忆念起清代著名的词人纳兰性德,一首《浣溪沙·大觉寺》,便为我们展开了一幅三百年前的画卷——纳兰性德扈从康熙帝巡幸西山,在大觉寺内的所观所感:
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微雨散幽观。
篆香清梵有无间。
蛱蝶乍从帘影度,樱桃半是鸟衔残。
此时相对一忘言。
关于这首纳兰词,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记述,颇为用心——“为理解这一丝哀愁,我来到西山大觉寺前。想必来过此处的人们也无不为这里的玉兰银杏而动容,无不为这里的古塔龙潭所迷恋。现存的明代佛殿,泥灰色的木制廊檐,更是当年纳兰所咏唱的那一番'篆香清梵有无间'所不言而喻的场景。这样的幽静里,失去妻子两年的容若,心仍旧像是那颗残缺的樱桃,另一半却是被多情的鸟儿无情地衔走,只剩下相对的无言。纳兰词的美,被一个残缺的樱桃所带出,于是美得那么让人心碎,美得那么地让人垂怜。”
此外,天王殿前的丁香、榆叶梅,殿前、殿后的紫藤,北侧跨院的玉兰和紫荆亦是从此时节起次第开放。
而大觉寺所在的阳台山麓,正是美不胜收的时节。山桃花、杏花,以及山谷里的玉兰花,美得让人窒息。
来爬山吧,从繁华的都市里偶尔抽个身,将自己融身于大自然之内,或许便拥抱了一整个春天。
偷得浮生半日闲。
你,还在等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