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觉寺文化|文物承载文化 文化没有边界

 新用户8926AVU2 2022-05-22 发布于北京

文物承载文化 文化没有边界

——探讨大觉寺与团城演武厅

两处国保单位的文化共性

  大觉寺、团城演武厅,是北京地区两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均在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作为国保单位,团城演武厅的正式定名是“健锐营演武厅”。

  从地理位置上看,大觉寺位于大西山区域的阳台山东麓,团城演武厅则位于香山脚下,两地相隔香峪大梁,即小西山。从历史功能看,大觉寺是千年古刹,团城演武厅是清代军事设施。距离较远,功能迥异,这两处国保单位能有什么文化共性呢?

图片

  第一,大觉寺、团城演武厅都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园三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此区域中,大觉寺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千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集中反映着明清史、佛教文化史、北京社会史、古树名木生态保护等重要文化内涵。团城演武厅是该区域乃至北京地区重要古代军事设施的一个代表,反映着中国古代的国力和古人的军事智慧,涵盖清代军事史、三山五园文化、少数民族史等多方面历史文化。

  第二,大觉寺、团城演武厅都曾在历史上对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如今已是博物馆的大觉寺,在历史上曾作为佛教寺院使用。佛教寺院,在古代政治体系中,一直被认为对维护地方稳定、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不仅如此,曾住持于大觉寺的明初高僧智光法师多次受明皇室派遣,出使乌斯藏(即今西藏地区)及其他地区,以高超学识,折服当地僧众,宣扬圣化。及至智光返回,这些区域政教领袖或亲自或遣使随之入朝,表示诚心归附。智光的多次出使,为明朝疆域稳定、多民族国家统一,做出了卓绝贡献,是明初“广行招谕”方策的积极践行者。智光以此事功载入《明史》,被称赞有嘉。

  团城演武厅,是清代一支特种部队——健锐营演练阅兵的重要场所。健锐营初名云梯营,是八旗禁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肇建,始自乾隆十三年(1748),其时清军攻金川不利,乾隆皇帝效祖制,于京营八旗前锋营和护军营中挑选勇健者千人,操练云梯攻城之技,随后即赴金川作战。此后一百多年,健锐营参与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击败缅军入侵,再次出征大小金川,平定天地会林爽文起义,反击廓尔喀入藏,平定川陕白莲教起义,作为主力部队,起到巨大作用。纵观历史长河,健锐营这支独特的部队为清代边疆稳定、民族融合与团结做出了卓越贡献。初创之时,乾隆帝就曾多次作诗,称其“屡藉建功勋”。

  第三,大觉寺、团城演武厅的历史文化体现了清代政府朴素的务实思想。

  “君子务实”,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重要的民族精神之一。乾隆十四年(1749),首次平定大小金川后,乾隆皇帝建实胜寺,并御制实胜寺碑记。如今这通被誉为“西山碑王”的“敕建实胜寺碑记”碑仍矗立在团城演武厅南侧。碑文以满蒙汉藏四种文字镌刻,其中汉字部分为乾隆皇帝御笔。在团城北城楼内,还有一通卧碑,碑文为乾隆“御制实胜寺后记”。“实胜”字面之意,为战争之胜,名副其实。乾隆皇帝将含义升华,强调要务实弃虚,要齐心协力。他在《实胜寺》诗中称:“弃实务虚名,所望难副怀。崇实允在兹,务名岂为哉。”在《实胜寺述义》诗中又称:“万法归大圆,佛智惟一实。于战更易知,胜在众心一。”都是对这一含义的表述。

  在乾隆皇帝所作大觉寺御制诗中,也有反映务实思想的语句,而这一思想则更多体现在了对农田庄稼的关注中。他在《领妙亭》诗中提到:“问余领妙于何处,只在麦场禾陇间。”在《游大觉寺杂诗》中提到:“遂过白家滩,村民多力农。”在《游大觉寺杂咏》中提到:“回苏禾黍蔚新秧,望麦欣增饼饵香。宣命羽林禁蹂躏,以艰得故惜于常。”也许有人怀疑这些诗句有作秀的成分,但比起“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则不知要强多少倍了。此外,在乾隆十二年修缮完大觉寺后,又作《大觉寺》诗,提到:“闍黎尔勿喜,我非求果因。抚州有赵碑,试为参主宾”,指出重修大觉寺,非慕浮华,善意提醒住寺僧众要努力修行。

  第四,大觉寺、团城演武厅多处历史遗迹均体现了乾隆皇帝个人极高的文化素养。

  清代皇子教育之严苛,在历朝历代中绝无仅有,因此清朝皇帝都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乾隆皇帝更是其中翘楚。存于团城演武厅南侧的《敕建实胜寺碑记》便是乾隆皇帝所撰,其中汉字部分为其书丹;存于大觉寺内的《御制重修大觉寺碑文》也是乾隆皇帝撰写,由当时兵部侍郎庄有恭奉敕书写。两篇文章,均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有理有据,见解独到,用词也十分精到,议论时纵横捭阖,显示了作者深邃成熟的思想和深厚遒劲的汉学功底。其中《御制重修大觉寺碑文》作于乾隆十二年,当时作者37岁,《敕建实胜寺碑记》作于乾隆十四年,当时作者39岁。试问,今日同岁之人,又有多少人能写出这种水平的文章来?

  不仅如此,《敕建实胜寺碑记》还经历了耐人寻味的修改。根据记载,碑文原刻有“因命择向庀材建寺于碉之侧,名之曰实胜”字句,后凿平重刻为“因命于碉傍就旧有寺新之,易其名曰实胜”。如今,仔细观看,碑文凿改痕迹清晰可见。原碑文,意为新建实胜寺,修改后,意为将旧有寺院改建为实胜寺。修改碑文共17字,修改后一字未多、一字未少,而意义大不相同。字数不变的原因当然因为碑已刻成,只能如此修改。但惟如此,又从另一面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以上是对这两处国保单位的粗略分析,相信如果继续深入探讨,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的文化共性,诚所谓文物承载文化,文化没有边界。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守卫文化基因,折射民族精神。基因相同,精神相承,则必有共性。思想不孤立,文物便不孤立。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相融相通,看似悬殊的事物,如果用心体会,努力寻找,撇去表面,爬梳线索,甚至换个方向思考,就有很大几率发现其中关联或共性。大觉寺和团城演武厅如此,在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中的诸多历史文化遗产亦应如此,在北京地区乃至祖国大地上的诸多历史文化遗产亦应如此。



撰文:王 松

摄影:王 

审阅:宣立品

编辑:葛 悦

图片

开馆时间:9:00-17:00 (全年无休,特殊情况除外)16:30停止售票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大觉寺路9号

邮政编码:10009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