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会支持视角下“病残戒毒人员”的介入 | 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客 2022-05-22 发布于广东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陈彩玲

    单位 | 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案例背景

(一)个人基本情况

案主阿强(化名),男,63岁,离异,小学文化,身患高血压、以及梅毒等疾病。

案主脾气较暴躁,性格强势,不喜与人交往,中风导致其出现语言和听力障碍,无法说话和用语言回应,以肢体交流为主,个人无任何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亲属接济。2007年案主第一次因吸毒被抓获处置,曾有多次的强制隔离和社区戒毒经历。

(二)家庭支持情况

案主的前妻也是戒毒人员,年初从看守所出所后与案主居住在其母亲名下的房子中,但因两人生活习惯、性格和经济等问题,经常发生争吵,关系越演越僵,因此,案主的前妻强烈要求案主搬走。

案主与前妻有一个儿子,约35岁,曾患抑郁症,也离异,目前独自生活,从事餐饮方面的工作,但工作不稳定,经常换工作。由于案主儿子从小是外婆抚养长大,与案主感情非常疏远,不愿承担赡养案主的责任。

案主有一个姐姐,虽和案主联系比较少,但偶尔会过来关心案主,之前案主中风也是案主的姐姐和姐夫帮忙出钱入院治疗。

家庭关系图

(三)社会支持情况

案主因多年的吸毒经历,很少有积极正向的朋友,因为其沟通障碍,道友也逐渐远离案主,目前主要在家中看看电视,很少外出,基本无社交。但是案主所在的居委和街道禁毒办都会在政策范围内提供协助,案主目前还是愿意接纳社工,与社工的信任关系比较好。

社会支持网络关系图

二、案例分析

(一)需求分析

1.生存需求:无工作能力,无经济来源,无人赡养。

案主无任何的经济来源,身体状况较差,且存在听力和语言障碍,难以通过就业获得经济来源,而案主儿子曾患抑郁症,目前创业失败,欠债十多万,每个月需偿还1万多元欠款,工作也不稳定,经济上较拮据,父子情感非常疏远,因此不愿赡养案主。

案主过去吸毒让其姐姐和姐夫深感伤心,即便如此,他们在案主中风时帮助缴医药费,但事后案主没有能力偿还,所以现在不愿意再从经济上提供帮助。此外,案主在语言沟通方面存在障碍,自我照顾的能力也比较低,日常自行购买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存在困难,因此,案主面临温饱的问题。

与此同时,案主前妻不愿意再照顾案主,强烈要求其搬出去。在与亲属面谈中,希望社工可以帮助案主申请政府救助,保障案主的基本生活需求。

2.疾病治疗需求:

案主患高血压、肌肉萎缩、梅毒等多种疾病,且受疾病影响身体消瘦,自上次中风治疗出院后,因医疗费用问题放弃继续治疗,其听力和语言沟通都存在后遗症,与人沟通较为困难。

据了解,在案主与前妻关系尚未恶化前,前妻曾有帮助案主残疾评定,而相关部门了解回复说办理残疾证需要案主中风后的治疗证明清单,但是案主根本没有治疗,所以暂时不符合申请条件。

(二)介入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是社会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源自鲍尔拜的依附理论,指由亲密伙伴、社区和社会网络所提供的感受和看得见的实质性或概念性帮助。

社会支持可分为有形的支持和无形的支持,其中有形支持包括物质或金钱的支持和援助,无形的支持多属于心理、精神上的,如鼓励、安慰、爱以及情绪上的支持等。

图1.社会支持网络关系图

在实务介入过程中,为戒毒康复人员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并帮助其增强运用网络的能力,是整合各方资源帮助社戒人员生理、心理脱毒、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回归家庭和社会的强有力措施。

要真正解决社戒人员的问题,仅仅依靠禁毒社工的介入是不够的,需要家庭、社区、各职能部门以及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协调,禁毒社会工作和禁毒社工在其中主要扮演社会支持网络的“编织者”的角色,以帮助案主实现社会功能的恢复。

依据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理论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的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对于社会弱势群体而言,建立一个人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并将其不断强化,可以增强他们获得相关资源的能力。

在本案例中,案主生存和疾病治疗的问题主要源于资源支持的欠缺,社工通过构建、整合、链接和完善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改变案主的窘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协助案主:

一是提供无形的支持,如同理、情绪支持和鼓励等,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提高案主对工作的配合度;

二是通过有形的支持,如为案主链接生活必需品,保障案主的基本生存;

三是提供政策层面的支持,协助案主申请低保,获得稳定的生活来源,以及协助案主申请入住心理医院,获得医疗救助。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长期目标:改善案主生命质量,延长案主操守时间。

2.中期目标:利用案主身边资源,协助案主正常生活。

3.短期目标:

(1)建立与案主信任关系。

(2)协助案主申请社会救助和医疗救助。

(3)强化案主的亲属支持。

(二)服务策略

1.以真诚、接纳和关怀的态度与案主面谈,为案主提供情感支持。

2.协助案主申请社会救助和医疗救助,向社会链接生活资源。

3.通过家访、面谈和电访等方式与案主及其亲属联系,强化案主的家庭支持,特别是儿子对案主的支持。

四、介入过程

(一)第一阶段

目标:与案主建立关系,对案主情况做出初步预估。

过程:社工通过家访面对面与案主进行沟通,但案主有较强的防御心理,初期较抗拒与社工接触,加上听力和语言障碍,社工很难以与案主进行有效的沟通,但随着社工家访接触案主次数的增加,且以真诚、尊重和接纳的态度与案主沟通,案主逐渐降低防御心理,开始愿意用肢体语言与社工进行交谈,表达自己的想法,虽然有时候声音比较大、比较急,但社工已经能够与其有部分交流,这为接下来的服务奠定较好的基础。

由于从案主处了解的信息比较有限,于是社工尝试与亲属进行面谈,从亲属处了解到案主身体较差,无存款,无经济来源,与前妻关系恶化,前妻不愿再给案主提供住宿和照顾;亲子关系一直比较差,其儿子从小是由案主前岳母抚养长大,与案主没有正常父子情感,且也曾经患抑郁症,因创业失败负债较大,经济较拮据,不愿赡养案主;案主姐姐和姐夫担心需要他们承担案主的生活,所以对案主的情况也是有心无力。

(二)第二阶段

目标:链接生存所需资源,协助案主申请社会和医疗救助。

过程:社工通过志愿者群发布案主的需求信息,获得志愿者的大力支持,志愿者为案主捐赠了生活必需品,缓解生活困难。由于案主语言障碍,无法与相关部门沟通,也不清楚关于社会救助的政策,主要由社工代其进行沟通,向相关部门咨询如何申请社会救助,相关部门初步预估案主符合条件申请社会救助。

社工上门协助案主填写和提交社会救助申请表,以及配合相关部门做入户调查等相关事项。针对案主身体较差的情况,社工了解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享受部分免费专业检查,鼓励案主前往检查身体和做简单的治疗。

目前,社工已协助案主完成社会救助相关的办理程序,等相关部门审核通过,案主看到社工的努力和帮助,接受服务的态度也发生较大的改变,由原来逃避、抵触变为了目前的主动配合社工工作。

(三)第三阶段

目标:强化案主家庭支持支持,为亲属提供情感支持。

过程:社工上门服务中,社工留意到案主前妻的情绪较低落,神情也较为憔悴,了解后,原来是近期与案主因两人生活行为习惯和沟通问题经常发生争执,比如,案主经常关煤气水电,前妻担心安全问题,经常需要帮案主检查,因此对案主抱怨几句,案主也无法接受前妻抱怨,与前妻恶言相向,而前妻不敢私自反抗,很多时候只能选择默默容忍,转而希望社工来与案主沟通,让案主搬出去居住。

社工安抚案主前妻的情绪,与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利弊,表明社工愿意协助的态度。

社工向儿子反映案主的情况,初始儿子态度较冷漠,并说道“他们的事情与我无关,我对他们已经麻木,没有任何感受”。社工运用倾听、鼓励和同理的技巧与儿子面谈,为儿子提供情感支持,并引导儿子在能力范围内帮助案主。最后,案主儿子致电回家,发现家里电话无法接通,于是请假回家看望案主。

(四)第四阶段

目标:紧急介入,稳定前妻情绪。

过程:案主前妻到访阳光之家,情绪愤懑,向社工哭诉与案主的矛盾,甚至认为案主可能加害于她,希望社工马上把案主送出家门。

考虑到人身安全,社工一方面社工与街道联动,希望街道方面也加强对案主和前妻情况的关注,避免发生意外事件;另一方面社工与案主的儿子继续联系,告知案主儿子这一紧急情况,鼓励案主的儿子可以经常回三元里探望其父母,并与案主的儿子商量解决方法,综合考虑案主经济和身体情况,鼓励其入住康复治疗,增加案主的康复治疗支持资源,为案主提供相应的疾病治疗服务,但案主拒绝入住心理医院。

案主儿子决定先把案主送到黄埔公租房住,同时考虑到案主独自在黄埔居住缺乏自我照顾的能力,温饱都是一个问题,社工方面也协助链接黄埔禁毒社工,一起协助案主适应黄埔的环境。

五、评估

(一)过程评估

在个案服务过程中,社工运用社会支持理论中支持、尊重和真诚等技巧,处理案主对社工的抗拒,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增强案主家庭提供支持的意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案主个人支持网络难以巩固的困境,社工注重与案主家庭建立良好关系,耐心与家庭保持接触,深入了解他们对案主的态度、看法,并做出相应的回应与辅导,从而改变家庭对案主的消极态度和观念。

在个案初期,社工通过多次与案主的前妻、姐姐、姐夫和儿子沟通了解案主的需求,同时,为案主链接生活资源和协助其申请社会救助,增强了案主对社工的信任感。

在个案中期,社工主要通过构建和整合资源,利用案主所拥有的社区、亲属等方面支持,协助其解决面临的生存问题,社工对案主所表达出的尊重,接纳,理解,包容的态度,使案主更容易放下心里的顾虑和戒备,真诚地打开心扉,与社工建立友善互信的专业关系,这样一来,戒毒人员也更易于接受社会工作者提出的建议与鼓励,并有利于后续个案实务工作做的开展,案主与社工的信任关系也都进一步稳固。

(二)成效评估

个案工作介入案主社会支持的角色优势明显,社工介入案主社会支持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扮演了服务者,沟通者,社会资源的链接者,案主行为倡导者,支持者和评估者的专业角色。

目前案主已经比较信任社工,社工很多时候已经成为了案主的同行者,案主对社工的态度已经大为转变。此外,在资源整合方面,社工在爱心人士和街道禁毒办的支持下,为案主链接到米、油等生活资源,缓解案主生活压力,并且协助案主办理了低保,可以让案主有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活来源。

此外,社工也积极通过同理、尊重,引导其分析自己目前的处境,鼓励其入住白云心理医院,虽然一波三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社工也积极联系其家庭支持,案主的儿子和案主的姐姐姐夫也有参与到一起解决案主问题的过程中,案主的家庭支持得以一定程度的修复。

六、反思

(一)保障病残戒毒人员基本生活,对降低他们的犯罪率至关重要。

案主患高血压、梅毒、中风、听力语言障碍等疾病,但是几年来没有得到医治,导致病情恶化。在戒毒人群中,有不少像案主这样的情况,他们患艾滋、乙肝或者心脏病等疾病,甚至居无定所,饱受病痛的折磨,缺乏生活的希望。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心理、行为,与小时候经历事件密不可分,而大多数戒毒人员重要经历是负面的,因此戒毒人员在没有生活来源的时候,面对压力更容易违法犯罪。保障病残人员的温饱、让他们有病可医,对于减少病残戒毒人员的违法犯罪至关重要。

目前,虽然有收治病残戒毒人员的场所,但是从评估到入住的过程和手续都比较复杂,一般治疗时间较短为几个月,而病残戒毒人员的疾病是需要长期治疗的,出院后将再次面临救助的实际问题。

因此,我们也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投资,建设更多专门医院,并进一步加强与医疗卫生部门的协作,开辟病残吸毒人员救治“绿色通道”。

(二)禁毒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

禁毒社工在实务中较多遇到保密的理论困境,这一伦理原则要求社工正确处理案主在专业服务过程中透露和提供的个人信息,社工有责任和义务有效保护案主的隐私不受侵害,一旦与服务使用者签订了服务协议,就要在提供服务的各个环节信守保护受助者个人隐私和有关信息的承诺,保护案主的个人权益。

在帮扶工作中,案主出于对社工的信任,主动向社工透露隐私,如本案例中,案主无收入来源,无劳动能力,病残人员,如果社工保密案主有儿子的情况,无疑更加有利于社会救助申请的条件。

相反,若不保密,按照正常案主能够申请社会救助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很多,但实际上赡养人因为案主的过往和案主的关系已经破裂多年,非常不愿意、也无能力提供赡养义务,而案主也觉得自己有愧不愿麻烦子女,但又面临着生存问题。

在这个个案中,社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向负责社会救助的相关部门详细说明了案主的个人和家庭情况,最后,相关部门对案主的情况也进行了特殊处理。所以说,社会工作的保密原则是在一个相对的范围内,而非绝对的框架里,亦即特殊情况下必须“解密”,伦理守则需要服从于法律法规之下。

资深社工督导梁建雄《教你做个真社工
26年来的从业秘籍
从多层视角分享社工应具备的
各种价值观、知识及技能
扫码拿下
了解一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