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适可而止

 忠君玉将 2022-05-22 发布于内蒙古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听到好心人劝说那些在办理某件事的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错误的时候,一般就用“适可而止”这个词,也就是及时止损的意思,和这个成语意思差不多的还有什么浅尝辄止、什么戛然而止、什么有损无益….

语言,要适可而止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语言的魅力,太大了,可以叫你哭,哭的泣不成声;可以叫你笑,笑的乐此不疲;可以叫你生气,嘎的一下,就呜呼哀哉了……所以说,语言这个交际工具,就是地地道道的一个不容争辩的“双刃剑”,用的好,可以退兵于千里之外;用不好,可以叫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易经》说:“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简而言之,就是过从口出的道理,不可以不慎。居上位的人,说话不周会失去人心;处下位的人,说话不周会损害自己。

说,有个人请客,时间过了不少客人还没有来。主人就很着急说:“该来的怎么还不来?”一些客人心想:“这么说,我是不该来的?”于是一部分客人离席走掉了。主人很疑惑说:“不该走的,怎么又走了?”剩下的客人心想:“这么说,我们才是该走的人?”结果大家都走掉了。

如果不是他那么碎嘴,也不会得罪了满场的嘉宾。

常言道:“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话的人是谁。

宁可无言,也别话多,话说得越多,越是在自找烦恼。

懂得止语,才能把无妄之灾解于无形。

欲望,要适可而止

人是有欲望的,都是为某种目的而活着的(就是人生价值观,这里不做讨论),正因为有了欲望(有时候,就是责任),才使得我们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和动力。而欲望的实现,应该是在遵纪守法合乎道德的底线去完成的,试想想看,一个人为了自己私欲,损公肥私、巧取豪夺、贪赃枉法,这就是法律所禁止的,也是社会所不容许的,因而,是被打击的。

《道德经》中讲:“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真正智慧的人,稀世的珍宝,不觉得珍贵;追求的境界,叫无欲无求。现在很多人,把这个也叫做“无欲则刚”,并且把这几个字,还很愿意高高在上地挂在墙上。

出自明末清初的诗歌《解人颐》里的一首诗写的好: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作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骑鹤飞。说就是人的欲望好像是没有止境的。

说到这里,就想起来一个成语叫南柯一梦,它告诉人们,世事无常,所有的富贵荣华不过如蚁穴之虚,终有一天会离去,不需要执着于此。人们追求荣华富贵,期待名利双收,但是往往发现孜孜以求、费尽心思得来的这些,很容易就失去了,短暂得让人感到不真实,仿佛就是一场虚幻的梦。“富不过三代”,如何保持家族荣华富贵的长久,是古人经常思考的问题。人们发现通过投机取巧得到的富贵总是来得容易去得快,而一个家族如果家风淳厚,深受社会和周围人的敬重厚爱,子弟们都能勤于读书,踏实做事,那么这个家族就能繁衍兴旺,如,曾国藩家族。于是人们总结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认为这才是发展的正道、光大门楣的出路。

  



世上没有不劳而获之事,要想得到宝藏,就要付出行动。心动不如行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羡慕成功人士的地位、金钱、美色、名声等的耀眼光环,做梦都想自己也能拥有,就如同“南柯一梦”里的主角一样,梦见自己功名成就,幸福美满。但是与其做梦,不如采取实际行动。而采取的行动时,不是理智的、不是光明正大的、不是正当得利的,就要麻烦了,就是适可而止了,否则,一定会出事的,甚至是大事。所以,要斩断自己的不正确的欲望,及时止损。

贪婪是恶,多欲必苦,人生在世,知足常乐!

行动,要适可而止

行动,是重要的。我们要进入小康社会,所以搞了脱贫攻坚之战役;我们要上九天揽月,所以实施了登月计划;我们要下五洋捉鳖,所以制作了核潜艇……这些符合规律的事,都是可以做成了的,是谓之道的;而有些事情,就不符合规律,一旦做的话,就会产生失误、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当意识到这些的时候, 就要及时止损了。自然现象有规律,不可破坏;社会发展有规律,不可破坏;人世间有规律,亦不可破坏。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拔苗助长告诉我们的道理:做事不得急于求成,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则很可能起反效果。该故事嘲笑了那些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味求快,反而把事情弄糟的人。比如很多家长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具体条件,一味地施以不合实际的教育,致使孩子受苦的同时自己也多遭苦恼。家长们的良苦用心实为可贵,但一定要讲方法和因材施教。

《道德经》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意思是,踮起脚想站得更高,反而会跌倒;跨大步想走得更远,反而会变慢。

  

急于求成,不如谋定而后动,天行有常,欲速则不达。

做人办事,要讲究一个“度”,要注意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尊重客观规律来处理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